这趟来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其实我还想说个食道癌的问题。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1)

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以林州市为中心的华北太行山南段地区,则是中国食管癌的典型高发区,简单说就是林州是中国食道癌患病率极高的地区,这个“高”不但在河南,在全国都相当惊人,而且历史上也是如此。

甚至解放前,林县有个“喉咽祠”,是咽喉癌患者祈祷康复的专门庙宇,就像木匠拜鲁班,织匠拜嫘祖,山西商人拜关公一样,每年来此叩头上香的不下千人,而全县每年死在食道癌上的,差不多也是这个人数了。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2)

眼泪感动不了上苍,清政府和国民党也根本不关心老百姓死活,喝水问题都不能解决,何况食道癌这样的健康问题呢?

于是林县有首民谣:“气臌痨伤膈,阎王请就的客,吃了谷子吃不了麦。”

得了这病,就等着死吧?而且从症状出现,到死亡,时间很短,根本药石无补。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3)

然而解放后就不一样了,还是带领全县人民修通红旗渠的这位杨贵书记,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周总理非常关心这个问题,立刻指示北京的专家教授来林县实地调查食管癌发病情况。本省的医疗专家团队也迅速跟上,不但常驻调研,还为林县人民完善了各种医疗设备和科室,开展食管癌及常见病的治疗。

红旗渠还没有开工,1959年冬天,林县县委就决定成立林县食管癌防治委员会,下面各公社(乡)建立食管癌防治领导组,各大队(村)建立了食管癌防治领导小组,各小队有防癌员,形成了三级防癌网,开始了肿瘤的发病死亡登记、普查普治食管癌病人、防治宣传和协助科研等工作。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4)

红旗渠开工一年后的1961年,河南医学院,也就是从我们河南大学分出来的医学院,后来的河医大,今天被郑州大学吞并的那所学校,利用科学方法,发现了林县第一例早期食管癌病人。

1964年,河南医学院在林县开展了第一例食管癌开胸手术。

1972年以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林县开展了食管癌的预防试点工作。

1976年,林县县委总结了专家们开展食管癌预防工作的经验后印发文件,提出“防霉、去胺、施钼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四项防癌措施”,在全县推广。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5)

几十年坚持不懈的防癌治癌工作下来,从当年的林县到如今的林州,食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如死亡率从十万分之二百左右,降低到不足一百。

红旗渠修成了,饮用水质量提高了;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积肥数量的减少以及地面硬化的场所增加。

林州治食道癌行不行(红旗渠与防治食道癌)(6)

林州人民富起来了,物流运输通畅起来了,他们也有机会,也买得起吃得起,更多含有维生素C的果蔬,不再依赖于咸菜腌菜了。

自然食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大大减少了,这也是70年和40年的成绩体现,也是红旗渠精神带给林县、林州人民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是我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和不忘初心精神的另一份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