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táng yín )这个名字对于一些现代人来说或许比较陌生,但一说起“唐伯虎”这三个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知道他。没错,因为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要比唐寅“出名”。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1)

在这部搞笑无厘头的电影里,唐伯虎是一位武艺高强又风流倜傥的才子,家中有数位妻妾又对华府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为了抱得美人归唐伯虎入府为仆,在华府里他通过自己的诗画才华和高超武艺不仅得到了秋香的芳心还跟有着世仇的华府解开恩怨,最终如愿抱得美人归。

实际上,历史上的唐伯虎,也就是唐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2)

有人认为寅唐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生,所以叫唐寅,其实不然。唐寅出生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也就是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即寅年卯月丑日。唐寅之弟唐申的确在申年出生,由此可见唐寅取名寅的确与寅年有关,但的确不是因为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仅是寅年所生由此得名唐寅。至于唐寅为何字伯虎,或许是寅在“十二生肖年”里对应的是虎,而虎又令人心生畏惧,所以小字子畏。

这样看来不得不承认,唐寅的父亲唐广德也是颇有才华的。唐家老辈儿上确实是三代为官,可惜到了唐广德这代家道中落,虽没了权势好在唐广德经营了一家酒馆,家中还算富裕。其实在唐广德心里一直想振兴家族的,自己做不到就只能指望着从小就格外聪慧的儿子唐寅。

唐寅也没有辜负唐父的期望,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题外话:成化二十一年非常不一般,有个剧就叫这名),十五岁的唐寅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元年(1488年),十八岁的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后来二人育有一子。

短暂的六年幸福时光飞快过去,弘治七年(1494年),二十四岁的唐寅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可一个人如果在一两年之内经历父母妻儿亲妹俱亡,这完全可以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唐寅是否会“行拂乱其所为”的情况。笔者只知道,弘治十年(1497年),二十七岁的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被提学御史厌恶名落孙山,因多位苏州名士求情才被以“补遗”的方式让其参加乡试。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十八岁的唐寅中举后也没有收敛,变本加厉地流连欢场,朋友们纷纷规劝被他充耳不闻,文徵明写信规劝他被毫不客气回怼。

到了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九岁的唐寅与江阴富家公子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到了弘治十三年(1500年),三十岁的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唐寅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归家后与第二任妻子失和,休妻。

唐寅卷入科场漏题案,因证据不足加上朝廷也爱惜人才,本着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后来,唐寅在《与文徵明书》中道出自己的冤屈和过错,正如瓜田李下,即便你清白也必定深陷其中。

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丧无日,括囊泣血,群于鸟兽。

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亡,付之谈笑。

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当户而噬。

仆一日得完首领,就柏下见先君子,使后世亦知有唐生者。

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

—— 选自《与文徵明书》

笔者仅有的一点文言文翻译能力来自初中高中时所学课文,诚然笔者做不到亲自翻译出每一句的意思,但看到那些文字的瞬间笔者便已明白这些文字皆是发自肺腑的血与泪。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3)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十一岁的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唐寅成了旅行家在外旅游一年,饱览秀丽江山。第二年回家以后,唐寅大病一场,许久才恢复健康。后来,唐寅跟弟弟唐申分家靠着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十五岁的唐寅为筹建桃花庵安度余生,作《王氏泽福祠堂记》。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4)

后来,唐寅遇到了第三任妻子——沈九娘。沈九娘本为青楼官妓,她非常敬重才华横溢的唐寅,为了让唐寅有个好的绘画环境九娘会把妆阁收拾得整整齐齐,唐寅作画九娘就为他洗砚,调色,铺纸,正是有了这个好伴侣,唐寅的画艺愈见精到。据说唐寅画中的美人就是以沈九娘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天长日久,二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不久之后唐寅迎娶沈九娘为妻,又过了两年九娘为唐寅生下一女,名唤桃笙,唐桃笙。女儿的名字取自唐寅在苏州自建的桃花庵,著名的《桃花庵歌》描写的就是那里的逍遥景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到了1510年,苏州水灾。唐寅的卖画生意艰难,柴米钱也常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撑。最终,九娘因操劳过度病倒,唐寅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寅,九娘已病入膏肓。唐寅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1512年冬至前,九娘去世。此后唐寅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六如也称六喻。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后唐寅写诗作画靠朋友接济生活,直到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书《诗翰册》。十二月二日,五十三岁的唐寅病逝,留下绝笔诗。

《临终诗》

明代: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首诗非常直白地表明了唐寅对现实的心灰意冷,在他看来人间和地府没有分别,自己始终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异乡人。

唐寅自始至终,只娶过三妻,从未纳一妾。仔细想想,唐寅自己还要靠朋友接济,他又如何有那个闲钱去养活八九个婆妾,只怕是后人添油加醋杜撰而来,就像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

《老子》第五十八章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有时候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如果唐寅没有经历那些苦难,而是仕途顺利深陷官场沉浮一生,那唐寅如何能保持初心地潜心精进自己的画技书法和诗文。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5)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唐寅的晚年(妻妾成群的风流才子唐伯虎)(6)

笔者最喜欢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这几句“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又何尝不是唐寅的内心写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