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真的不要着急(不要再误入歧途)(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但仍有很多人看不清楼市现状和未来,稀里糊涂买房时豪情万丈,幡然醒悟买房后悔恨终身。

我的文章从不过时,以下实操干货奉上,请牢记于心:

9月16日,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8月全国70个中大城市商品房数据显示:

8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下降0.2%,三线城市环比下滑0.4%。

8月份一线城市存量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由涨转为持平;二线城市环比下滑0.2%,三线城市下滑0.5%。

而昆明,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七月下滑0.4%,同比去年8月份下滑2.8%;二手房存量房价格环比7月上涨0.4%,同比去年8月环比上涨0.8%。

二手房环比上涨;新房环比下跌的行情,其实早已连续数月了。其主要原因仍是大家对停工烂尾的恐惧。

今年,全国经济和楼市的悲观程度绝不亚于08年的危机。目前影响房价回暖的最大问题不是收入,也不是购买力,仍是信心问题。

不难看出信心的缺失,主要源于对未来房价能否继续上涨的未知,和对停工烂W风险的不可控所致。

根据目前各城正在落地的政策来看,其实正我8月17日和24日的两篇原创文章{下半年买房,这些坑不要再踩!}和{在买房中,那些扎心打脸的现实!}所说:“三保”势在必行,回暖正在路上;在第二轮救市中,会发力刺激改善和投资客入场,目前正在逐步兑现。

从房改到2021年,房地产行业前后经历了4次大周期性调整。每一次大跌大涨由松变紧,由紧到松,经济增速都功不可没。

2003年国家确立房地产为支柱产业,扛起经济大旗的房地产,2005年涨幅超过16%;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国家为保经济增长豪投4万亿,政策由紧到松刺激需求,导致房价扶摇直上;2013~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随之开启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去库存运动,房价再次高歌猛进。

而在这轮由涨转跌的熊市中,从开始严控楼市至今,已马上两年。经2020年短暂上涨行情后,2021年初大刀阔斧严控楼市,直至同年10月份利空出尽政策见底。

经为期一年的经济回调后,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触底,多城二手房价格连续数月小幅微涨,新房成交量开始逐步回正。

我个人的判断是:2022年和2023年是房价的回升期,顺序由上到下;综合目前的力度和行情来看,涨幅不会低于2020年。

其实,仍是大家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仍是客观规律和经济周期。对于高手而言,周期就是恩赐,熊市蓄力凑钱买房,牛市发力变现。

所以,熊市下跌时,没必要悲观至极,要胆大心细做好充分准备;牛市上涨时,不要贪得无厌持续追高,懂得及时收手即可。

为鼓励大家勇敢投资和积极消费,提振经济和市场信心,高层简直操碎了心。

我8月17文章中和大家调侃,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暴增10.33万元,如果叠加杠杆流入楼市,后果可想而知。殊不知在9月14日央妈突然宣布:9月15日起,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10到15个基点

此番高层精准出击,果断降低存款利率,其信号已再明显不过。

接下来各地方ZF和银行,大概率会出台相应刺激政策积极配合,由此可见此轮高层的救市决心和魄力。

结合目前5年期LPR利率和一堆政策来看,此举主要是主动引导资金流入楼市。在未来的第四季度中,央妈对房企融资端,个人住房贷款都会再次适度宽松。

无数个熊牛市历史证明,房价下跌资产缩水消费迅速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增速下滑;房价上涨居民固定财富升值,消费意愿活跃。

这一点,2022年就是最好的佐证,房价下跌不止,消费和经济便一泻千里。

所以,房价上涨会抑制消费一说,只适用于躺平族或屌丝;直到举国上下,由土地财政完美转换为房产税收财政为止。

之前我就说过,除超级大城和强一线城市外,我国城镇化率才到60%不到,城中村和老破小拆迁改造,城镇化进程的道路依然很长,我们还要走很多年。

在上一轮救市计划中,多城市地方都曾提及货币化棚改,但出于地方财政经济空虚,房企三道红线压顶,大家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政策沦为一纸空文,比如昆明。

9月13日下午,郑州货币化棚改正式发力,国开行投入3000亿元贷款用于稳楼市,其中1600亿用于货币棚改,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郑州表率性扯下遮羞布后,在接下来的大多二三四城市中,棚改发力会被逐步陆续跟进和效仿。

而货币化棚改得厉害之处在于,如果资金充裕,货币安置或房票分配量够大,再叠加杠杆集体入市,对楼市的刺激作用威力巨大。

在8月29日,银行派发全国性保交楼纾困专项资金2000亿元。其中,国行针对昆明首批纾困项目专项借款为30亿元。于是,网络上各路砖家大肆扬言昆明房价要起飞。

毫不客气地说,光靠这一点,救市力度还远远不够,对房价影响甚微。想要填补地方财政空虚,重振各房开拿地决心,恢复民众和市场信心,还需要其它精准有效地发力才行。

最终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房价继续上涨或缓慢上涨,一涨解千愁。

在经历疫情和熊市双重叠加的调教下,各房企产品设计师终于开始大梦初醒,意识到以前的户型和设计,已落伍不再畅销。

于是,近期昆明诸多房开,对拿地未建的项目或板块,均开始调整原有楼盘定位,重新设计更具市场和购房者青睐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会亲眼目睹刚需变刚改,刚改变改善,改善变大平层,大平层变顶配的骚操作。这一点,今后还会出现更多,大家请习以为常,

这类楼盘,都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点:一时、同板块或小区内,大户型涨幅远低于主流小户型,对比同板块内的优质纯改善,基本毫无竞争力可言;二是、做刚需的品质,高溢价收割改善或顶配群体的优越感,带稀缺除外。

个人看法仍是:大户型≠大平层,大平层≠就是顶配;这不光是产品定位和品质问题,更是群体阶层与资产量级的问题。

所以,请自行判断!

对于手握大把资产朋友而言,此刻必须盘点家庭上下全部房产,把优劣等级逐统统记录下来。

类似于20多年左右房龄的红砖头,该准备置换或变现的,务必提前做好准备;商业性质或县城这些负资产,该清理的清理,该变现的变现。

对于近期计划入场二手房的粉友,行情到来后,对于第一波挂牌的二手房,切记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不然,注定是给原房东解套的命运,接的是最后一根棒。

这几天,各开发商为能快速出货,实现资金回流,方法层出不穷,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前几天,低首付和返月供再次重现江湖,诸多短视频砖家和中介纷纷开始摇旗呐喊。

一般情况下,低首付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比如,早在2021年被地方约谈叫停的某翠,当时的操作是房屋总价100W,按照昆明正常首套20%的首付比例算,你得首付20W,贷款80W。但在返首付的一波操作后,你需要付的首付是5W,贷款就变成95W。

简单点说就是,送的20万置业金实则是被转为贷款,而总房款还是一样多,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

又比如东边某盘,掏2万首付,类似于二手房高评高贷操作的,高评高贷一般是贷款本金提高,本金高

类似于此的操作,其实都是房开为钱少心大之人,量身定制的智商税,只是换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包装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唯利是图是房开的真实丑恶面目。愿意拿出来做免费慈善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房产韭菜太多,割不完;二是房子本身毫无优势或价值可言。

首付贷和首付分期会间接加大房贷总额,从而导致总贷成本增加,月供压力增大的风险。

很多房产小白自认为捡了漏,殊不知却已深陷其中,最后导致断供,彻底沦为房开伟大的变现工具。

可怜他们还对开发商和中介感恩戴德,还成天幻想着靠房价翻倍,从而实现致富的美梦。

2022年这轮周期后,虽然买房需要更专业的经验,以及更为独到的眼光,但仍然是大多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佳途径。

事物和周期的核心规律,从古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改变,只是有人选择了接受和顺应,有些人选择了自欺欺人而已。

所以,选择决定命运,懂得顺应趋势,遵行客观规律,才是我们这些草根能活下去的根本。

友善敲打下抖音短视频和某媒体博主,不要再抄袭、搬运我的原创文章,要我开直白就开口。

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打铁还需本身硬,想长久生存下去,并得到大家的敬重和认可。

要做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度和职业素养,以及服务态度;搞点花边新闻打打擦边球,坑蒙拐骗的行为,切莫再干。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谢谢!

此文完!

原创作者:毛毛

文章来源毛小毛楼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