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募集、募捐之意。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所以又称为"腹募穴"。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

《灵枢·百病始生篇》:“胃肠之外,募原之间。”

十二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对应。其中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其余为双穴。下面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些募穴:

腧穴的特效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腑部的腧穴)(1)

1、肺之募穴——中府(手太阴肺经)

定位: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多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疾病,也可用于肩背痛等;

现代:用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肺俞:可用于外感和内伤咳嗽;

配复溜:可用于肺阴虚引起的干咳、肺痨等;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出现酸胀为适宜,双侧,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腧穴的特效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腑部的腧穴)(2)

2、胆之募穴——日月(足少阳胆经):

定位: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多用于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疾病,也用于胃脘痛等;

现代:可用于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大椎、至阳、阴陵泉:可用于黄胆;

配丘墟、阳陵泉、支沟:可用于胁肋疼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本穴,双侧,每次3到5分钟,每日一次。

腧穴的特效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腑部的腧穴)(3)

3、肝之募穴——期门(足厥阴肝经):

定位: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可用于乳痈,胸胁胀痛,腹胀,呃逆,呕吐等;

现代:可用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阳陵泉、中封:可用于黄疸;

配肝俞、膈俞:可用于胸肋胀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本穴,双侧,每次3到5分钟,每日一次。

腧穴的特效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腑部的腧穴)(4)


以上三穴是分布在本经上穴位的募穴,供大家参考,下期将和大家分享其它募穴,请大家持续关注!

#2021春节医路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