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胡适至少有“六同”:同是安徽省徽州老乡(陶是歙县人,胡是绩溪人),两人同岁,自幼同学,又同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同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高足,回国后同在教育领域工作,各自在新文化领域和新教育战线开出一片新天地。两人私交虽好,但投身社会后在思想情感和政治立场上渐行渐远,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积贫积弱与战乱纷呈的旧中国,陶行知毅然脱下教授的洋装,抛却国立东南大学教务主任的职务,换上布衣草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为三万万四千万农人烧一柱心香”的虔诚,以培养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创造的精神”的新青年为理想,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为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奔波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为爱人类,所以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爱中华民族,所以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怀着这种深沉的情感,陶行知成了中国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先驱者。教育改变人生,他的艰辛努力改变了无数处在社会底层者的命运。

为什么陶行知是你崇拜的偶像(陶行知为何多次嘲讽胡适)(1)

为什么陶行知是你崇拜的偶像(陶行知为何多次嘲讽胡适)(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