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总会有需要向别人道歉的时候,那么,怎么样的道歉才是最好的呢?风过总结有四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怎样道歉更容易让人接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怎样道歉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你的道歉变得艺术)

怎样道歉更容易让人接受

人一生中,总会有需要向别人道歉的时候,那么,怎么样的道歉才是最好的呢?风过总结有四招。

有一次,孔子被围困,已七天未进食。 子贡买来一点米,让颜回煮粥喝。子贡无意间看见颜回拿着满满一勺粥在喝。便去问老师:“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便把见到的事原原本本报告了老师。

到了开饭时,孔子说: “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说: “不可以,这锅饭我已先吃了一口,不可以祭祖了。 ”孔子问: 为什么? 颜回说: “刚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 ”

孔子抱歉地说: “我平常对他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 弟子们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

孔子真不愧为至圣先贤,他教会弟子要知人、识人、爱人,做错了,要学会反思,学会道歉,勇于改正。

道歉先于责备但需要找准时机。自己谴责自己总比挨别人的批评要好受得多。道歉的选择时机最好是在对方心平气和的时候。

有诚意不怕碰钉子。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德,那么道歉同样是一种美德,它们都需要修养。

不找原因和借口。过多的找原因,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能让人觉得是在开脱责任。就像《论语》中所言:“小人之过必也文”的情形了。而主动担当,更彰显你的修养、品性和格局。

赞美式道歉。直接道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双方尴尬。道歉也需要艺术,巧妙别致些,会让对方感动而接受。

风过列举两个道歉的典故供参考。

典故一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了,第60军却从前线发来电报说,该军已进入战役发起的待命地域,可是有的部队已经断粮了,请速补给。彭总看罢电文,怒不可遏,派人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电报扔给他,说:“你这个洪学智怎么搞的?仗还没打就让部队饿肚子,怎么得了!”洪学智却很冷静,很有把握地表示:“这个电报情况反应不准确。”彭总更是愤怒,反驳道:“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怎么不缺粮?总攻马上就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打不打?你误了我的军机呀!”洪学智仍坚持说60军有粮,并要派人调查。彭总派自己的秘书一同前往。到了前线,第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我们还有三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确。”在总部的彭总听到这个情况这才放心。后来他拿了一个梨送给洪学智,笑着说:“我错怪你了,送给你一个梨,吃梨,吃梨,我给你赔个梨(礼)。”一场误会就这样烟消云散。

典故二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家,但见其书桌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未写完的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想:菊花有傲霜之骨,花瓣怎么会四处飘落?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自己挥笔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拂袖而去。

过了些时候,苏东坡去后花园赏菊,正置刮了几天大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只见落英缤纷,满地铺金。苏东坡一时瞠目结舌,想起那两句熟续诗,羞红了耳根,想亲自向王安石道歉,又担心解释不清,自讨没趣。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王安石最亲密的诗友王令来家做客。然后向他说了那天乱改诗句的事情,随后感叹:“我迄今对王安石深感惭愧内疚,这事给我的教训太大了,凡事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啊!”

后来王令将苏轼的歉意转告了王安石。王安石知其良苦用心,消除了与苏轼的隔阂。

道歉与宽容仿佛是磨砺意志和磨亮生命锋芒的磨刀石,是一个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的处世经验和待人艺术的体现。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只有不去斤斤计较,才会创造自己生命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