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你还记得吗?没有资本,还想生存?

在4年前,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未来我国的物流业可能就只会剩下两家卢快递公司,一个是京东,一个就是顺丰。”

四年多过去了,现在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顺丰已经是成为了一个在时效和服务上都广受好评的快递品牌,京东的现状我们有目共睹,但是现在更多的广为人知的还是依靠阿里的“四通一达”。

在这四年间,电商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快递行业也是在日渐膨胀,在来来回回30多年的积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包裹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总和,成为现在世界上新兴的快递寄收市场。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1)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直到2020年末,我国的快递收发量已经达到了830亿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相当于我们国家每天收发快递差不多都是2.2亿件。

快递市场的爆炸式数字,体现的不仅仅是其背后电商市场饱和状态,更是快递行业中那些品牌的相互竞争和大“洗牌”,这中间快递品牌就只能想着法子通过塑造各种优势扩充客源。

拿一个最近的鲜明例子来说,就是不久前被曝出的极兔速递,他们就是打着超低价格的优势去获取客源,所以也能显示出快递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现在的快递市场中,要是想让我们自己随口一说某些快递品牌的名字。相信有很多人会说顺丰,中通,圆通,京东等等。但是纵览我国的快递品牌,也并不是从开始到现在都是目前的快递品牌”独领风骚“,这其中出现过很多的品牌,有的品牌可能是昙花一现,但是有的品牌可能就令人唏嘘。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2)

三次“卖身”也无力回天

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天天快递。根据上个月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快递行业投诉情况的数据,整个行业在上个月一共收到了18175件投诉,其中天天快递的申诉率更是高达74.32%,高出了行业平均水平一倍多。

快递的老大哥天天快递走到现在的这个地步是实在是让人比较唏嘘。回顾天天快递的一生发展,也渐渐地能感受到一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天天快递诞生于1994年,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快递企业,他成立的时间算起来只比顺丰和申通晚了一年,而比其他的快递要早了至少5年。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3)

当时的快递市场和电商市场发展的劲头并不是很猛,所以天天快递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迅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在03年,他的快递量就已经达到了440万件,在当时,可以说是龙头企业了。

但是随着之后的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电商行业迅速进入了喷发阶段,很多快递品牌都卯足劲地争抢客源,天天快递的辉煌也是戛然而止,特别是背靠着阿里菜鸟物流的通达系快递品牌,更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错过了进入阿里的机会之后,天天快递自己也开始被易主,从海航被卖到申通,再被抛给苏宁,苏宁自身陷入危机之后,马上将天天快递转手给了他人。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4)

就这样,天天快递成为了身后资本力量的“弃子”。直至今年的2月份,天天快递宣布将要全面转型。将重点放在“最后一公里”,为苏宁提供同城配送的服务。

这个意思直白点说就是天天快递不做大型市场,而是退出,做小市场。但是对于各种加盟商,还是很难接受,等于这就在逼自己不干快递了,只做苏宁的售后和配送。

就是这样,靠着三次“卖身”都没能救回来的天天快递,在这样的危机和是市场竞争下,为了保住自己,也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但其实他以前引以为傲的传统快递的业务却已名存实亡。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5)

快递背后和资本相连

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细数我国快递行业中出出现的那些品牌,从18年到现在,有不止12家的快递品牌陷入了危机和困局,其中有6家快递品牌是彻底倒闭,还很多家被迫调整自己的范围,收缩战线。

市场之大,没有谁敢说自己可以一直独秀。对于在快递这个红海厮杀的企业而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中国的快递行业,也永远不乏“搅局者”。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6)

这些搅局者,最多的就是资本力量的体现。在这个快递行业中,仅仅表现出来的事情是有限的,背后都是有着一些不可告知的资本力量出手。

不管是在这个时代下被淘汰的天天快递们,还在还在苦苦挣扎的一些中小型快递,其实他们最终,不管做什么,都是在资本计划好的一个局里。

所以不论什么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自己在市场中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依靠于成熟资本的力量,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对企业生存有所帮助。

天天快递开了几年(三次卖身的天天快递)(7)

笔者想说:快递市场虽然看着好做,但是要注意的事情可不少。表面平静,背地里其实暗流涌动,充满着资本竞争和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