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每日一得︱旁观者效应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每日一得旁观者效应)(1)

网图侵删

(一)

在说这个心理学效应之前,先说一个真实悲惨的小故事。

时光倒退到1964年,在美国纽约。一个28岁的白人女子,凌晨三点回家。

遇到丧心病狂的歹徒,被刺身亡。

这个女子,叫基蒂,在酒吧上班。温柔,漂亮,善良。

当歹徒行凶的时候,基蒂大声、凄惨喊救命。

现场有38个人,隔着窗户看到状况。只有一个人喊了一句:放开那个女孩。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每日一得旁观者效应)(2)

被害女子基蒂

再没有一个人施救,也没有人报警。大家眼睁睁看着基蒂被残忍杀害。还是在富人区。

这件事,惊动了两个心理学家。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帮忙?为什么会产生集体冷漠?

于是,两位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就针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即“旁观者效应”。

是指在一件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挺身而出的可能就越小,或者站出来的时机就越晚。

2011年,佛山,小悦悦(一个两岁的女童)被车碾压,连续两次。7分钟内,有18人看到,都置之不理,漠然离开。

后来,一个捡破烂的老人,于心不忍,施予援手。只是太晚,小悦悦最终撒手尘寰。

这个悲催的案例,也可归结为“旁观者效应”。

(二)

那么,怎么打破旁观者效应呢?

有方法。

假如,你遇到困境,在大街上,围观者多,可没有人施救。这时,你就要就近拉住一个人,请求他拨打电话。

如果,这个人犹疑不敢,你就把他手机抢过来摔碎或者把他的汽车玻璃砸碎。

这个时候,这个人一定会管你。

只要能救命,事后再赔他的手机或汽车玻璃。

如果,你躺在地上,说,大家帮帮忙。这个时候,责任会分散,反而没有人帮忙。

所以,这个旁观者效应又叫责任分散效应。

懂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每日一得旁观者效应)(3)

网图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