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剧种自诞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晚清时期,曾一度独领风骚皮黄戏(今称京剧)进京后,两大剧种在皇城内争奇斗艳,竞相叫座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剧种得以快速发展河北梆子剧团遍布京,津,冀广阔的大地不仅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省会等大都市有专业剧团,各地级,县级城市也都有专业剧团,就连农村也有业余梆子剧团,可谓红极一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河北梆子发源于哪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河北梆子发源于哪里(究竟是谁在嫉妒河北梆子剧种)

河北梆子发源于哪里

河北梆子剧种自诞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晚清时期,曾一度独领风骚。皮黄戏(今称京剧)进京后,两大剧种在皇城内争奇斗艳,竞相叫座。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剧种得以快速发展。河北梆子剧团遍布京,津,冀广阔的大地。不仅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省会等大都市有专业剧团,各地级,县级城市也都有专业剧团,就连农村也有业余梆子剧团,可谓红极一时。

可是近几十年来,虽然在广大的华北农村大地仍然随处可见街头巷尾,公园之中,广场之侧到处不时漂蕩着河北梆子那优美的旋律。但是,在当前各大主流媒体,知名电视台却难能可见!

是它的旋律不美?是它的艺术不佳?是它的剧情不好?是它的演员功底浅薄?答案:都不是!其中缘由实在令人费解!

河北梆子是京,津,冀人民最喜欢的剧种之一,但是有哪位人士见过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播出过河北梆子?河北省是河北梆子剧种的传承大省,但是,这么多年来,河北电视台播出河北梆子的次数也是伸五指数不足以成拳。许多河北梆子演员为展示自己的才艺,不得不远赴湖北,山西等电视台演出。因为它们那里每周日晚上都有展示的专场。湖北台叫《戏码头》,山西台叫《戏曲大舞台》。在那里既可展示自己的才艺,又可向同行学到许多东西,充实自己。

再说央视戏曲台。既然名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就应该是全国所有戏曲展示的平台,而不该被少数剧种所拥有。以前,央视戏曲频道上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豫剧,晋剧,楚剧,吉剧……等都有播放,极少见到在短时间内重复播出一个内容的情况。我那时是个央视戏曲频道的铁粉!而现如今,只是它的过客。一看没有新鲜的内容,马上换台。

近些年以来,除偶尔播放一次评剧,豫剧,越剧之外,绝大多数是京剧,黄梅戏。尤以京剧为首。单单一个唱段,一个角色,专业唱过戏迷唱,大人唱完小孩上,梨园闯关“我”挂帅,后面还有音配像!真可谓不厌其烦,捧到了极致。可是效果又如何呢?我不敢多言,但是,我时常在网上看到文章说:京剧的前途在哪里?,谭家的前途在哪里?之类的文章。其它流派也都相同!国家花费了那么多财力,物力,搞了那么多京剧教授,研究生,艺术家为何竟然是这个结局?

可惜央视戏曲台工作人员的心血呀,都白费了!

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但是,如果天天让你吃饺子,你是否会厌食?如果天天让你背不离床,不知你是否觉得不舒服?这个道理不知与许多人厌烦连三并四的播放京剧同属一理?

在央视戏曲频道黄金时段的影视戏曲剧场,除偶尔会播放评剧刘巧儿,楊三姐告状,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之外,绝大部分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鱼美人,以及黄梅戏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有时甚至一周内同一内容播出两次。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然而,河北梆子戏曲电影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再生记,蝴蝶杯,还是七十年代的宝莲灯,哪位先生女士看见播出过一次?

再说戏曲频道的一档节目叫“角儿来了”,己播出很长时间了,在我看到的时段里,仍然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的一些中青年演员侃侃而谈,从未见过河北梆子的老,中,年名家演员露露脸。难道是他(她)们的造诣不深?艺术不佳?水平太低?艺德有缺?我的答案是:都不是!而是另有蹊跷!

十年前,河北电视台联合影视部门打造了一部《荀慧生》电视连续剧,用以缅怀河北名人荀慧生先生。剧中详细演义了荀先生坎坷的一生,演义了旧社会艺人的悲慘遭遇,演义了新社会艺人们的地位提升。描述了荀先生艰难,困苦的成名之路。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只在河北电视台播出一次后便消声灭迹。这么多年来从未见过哪家电视台播出过!估计是被封杀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眀确道出了荀先生踏入戏曲之门,首先是拜投到天津河北梆子名家门下学艺。在师父的苛刻教导和个人的勤奋努力下,十几岁便名震津门,艺名:白牡丹。后来,由于不堪长期忍受班主的的惨酷压榨,在结识了赴津演出的京剧尚家班的尚小云后,趁尚家班离津之机,逃离了天津的河北梆子班主,加入了尚家班改唱京剧。后来与尚小云一同成为了北京京剧界四大名旦!这一真实的故事情节无疑是犯了大忌,在某些脑子里具有一花独放百花残思维的权威人看来,这部电视剧明显的是有意贬低京剧的地位。岂有不封杀之理!

多年以来,河北梆子剧种就像旧社会的孤儿,无助,仼人欺凌,忍气吞声。又像路边的野花,无人浇水施肥,任人踩踏,但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生枝散叶,开花结果!

在四人帮执掌文艺大权时期,河北梆子老艺术家们通过移植,改编的方式依然把河北梆子剧种发扬光大,创造出许多优秀剧目,如:张淑敏的“龙江颂",張惠云的“洪湖赤卫队”等,至今久演不衰!久听不腻!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梆子已处于濒临断代灭绝的境地!好在一些老艺术家们健在,他(她)们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仍老骥伏枥,抢时间培养新一代中青年演员。确保河北梆子后继有人。如今具有高水平的中青年演员层出不穷。同时排演了许多好剧目。他(她)们不但能演古装戏,更会演现代戏。其专业功夫颇有当年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子!如:河北省梆子剧院的“子弟兵母亲”,“李保国”,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的“北方佳人”等。无论唱功,身段,表演都可堪称一流。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在北京剧场首场演出时,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这说明了什么?

而反观京剧,虽然国家极力扶持,授予“国粹”的贵冠,许多演员也冠以戏曲教授,研究生,艺术家,地位不断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除去克隆一些古装传统戏以外,创造出了几个拿的出手的古装戏?去除老一辈京剧演员(他们什么学位都沒有)创造的“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节振国”等一批革命现代戏之外,这么多年创造出来几个能够撬动人心,令人陶醉的现代戏剧目?这个问题只要问一问爱好戏曲的观众们便有了可靠可信的答案!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龙江颂的戏词中有一句很有道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戏曲舞台不是粱山泊水寨,没有宋头领!也没有五虎上将!更没有喽啰小卒!这里是:共产党的軍队一一官兵平等!只要能为国家,为人民常立新功,你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戴!

奉劝那些至今依旧秉持唯我独尊思维的人,你们该反思反思了!常此以往,中国几百年来形成的戏曲文化就要毁于这帮无知之徒手里了!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错误,请高人多多指教!在下洗耳恭听。谢谢!

河北,涞水,吴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