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感觉你最近工作(游戏)有点问题,应该***”

B:“啊对对对”

A:“……”

血压上来了吗?上来的话就对了。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梗从流行到变得过时和恶臭,比起以前要快得多。但即便是这些热词的生命周期相当短暂,仍然有不少热词能够精确击中人的弱点,让你感到浑身难受。当初的“绝绝子”是这样,开头提到的“啊对对对”更是如此。

如今这个泛用性很广的“啊对对对”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好帮手,当别人指责自己摆烂的时候,能够迅速依靠“啊对对对”进行反制。效果同样是立竿见影,无论是脾气多差的暴躁老哥,面对这样的“立体式防御”,无论怎样攻击对方的回应都是“啊对对对”,都很难有继续和他继续对话的欲望。但对于不明真相的乐子人而言或许很难相信,如今演变成“摆烂圣经”的“啊对对对”,它最初反而是用来讽刺摆烂的。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1)

它的源头,其实是一名主播的游戏对局,在一局CS:GO中由于妹子队友的失误丢掉一分,这名主播随后和这名玩家争论几句之后,这名女玩家的另外两名可以被称为“路怒症”以及“摆烂哥”的组排队友挺身而出,开始对这名主播加以嘲讽和谩骂。只是面对主播21/9的战绩,“摆烂哥”的12/15导致他的讽刺阴阳怪气着实没有什么底气。

在这名主播用战绩讽刺对方的时候,对方却只是用“对对,是啊”来回应,而这名主播接下来的回应就是“啊对对对”这句圣经的源头所在。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2)

对于这个故事,绝大多数有过竞技游戏体验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那份无奈,面对这些油盐不进,本着开心就好这一原则的“滚刀肉“队友,你真的完全无从下口,那种无力感逐渐变成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3)

很显然,这名主播的目的,是想要凭借“啊对对对”这种说法讽刺对方的死鸭子嘴硬,表现出的是一种“你都已经这样了,那我为什么不顺从你呢?”的心态。可事实上从这个时候开始,“啊对对对”这个句子就已经变味了。因为它原本的意思显然不是这样。在这个烂梗尚未发酵到全网皆知这个地步之前,“啊对对对”更多是用来表现人们经过他人点拨后的恍然大悟,以及对于对方观点的强烈赞同。

可现在呢?还有几个人会选择或者是敢于在这样的情境下来一句“啊对对对”,如果你真的用了,我想无论是对方是你的朋友和陌生人,可能都会送上一个白眼,如果是一位暴躁老哥的话可能就直接开始“互动”了。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4)

这种情况似乎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一种常见现象,很多词语或者短句在口口相传之间,原本的含义已经完全遭到曲解,多数人都只记得它如今的含义,至于本意早已经被抛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即便是记得本意的那些人,碍于大环境的影响也很难在原本的环境使用这句话。如果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的话,“呵呵”应该算是典型代表了,这个原本应该用于表达亲切和微笑的短语,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变味,反而被用来传达不屑和嘲讽。

就如同《让子弹飞》里面所说的那样: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放在语言逻辑中,便是人们只使用自己愿意使用的那个含义,而无论是短句还是一个句子,本身都只是一个用于人们传达信息和情绪的载体,这个“载体”所代表的意义,显然是由使用它的人来决定的。所以,既然你可以用“啊对对对”来讽刺摆烂,免不了有其他人进行二次利用,用这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满不在乎的态度,同时将“摆烂”这两个字刻在脑门上。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5)

可即便是摆烂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乃至于“潮流”的当下,任何人不会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极度扭曲的态度,平日里用来自嘲,表示自己已经选择躺平并且变得佛系起来倒还好,毕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但在日常交往以及竞技游戏中摆烂,免不了遭到他人和队友的指责和冷嘲热讽。这时候就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摆烂者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语言攻击?

答案就在眼前,当然是“啊对对对”。在它的含义经过扭曲之后,已经成为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法宝”。用“啊对对对”率先出击,是为了跟对方表明自己的摆烂态度,在对方发起语言攻击的时候,本就站不住理的摆烂人很难做出回应,这个时候用一句“啊对对对”进行防御,展现出的态度同样十分明确:你说的没错,但我不听,你能拿我怎么样?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6)

“啊对对对”。仅凭短短四个字就做到以前需要长篇大论才能实现的“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能够具备如此丰富的含义,同时还充分契合了如今充满戾气的互联网环境。换句话说,对于这些摆烂者来讲,“啊对对对”称得上是“简单好用”。毕竟考虑到如今中国网民这个群体的组成,低学历群体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简单易懂并且学习门槛极低的短语,显然更容易被接受。这样来看的话,具备多项“优点”的它逐渐演变成“摆烂圣经”,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7)

近期能够和它一较高下的,或许也只有“绝绝子”了。这两个词之所以引人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不是“人话”,或者说完全不符合正常的语言逻辑。只看一个“绝绝子”必然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看“啊对对对”似乎还能看到表达赞同和认可的那份本意,可将其放到如今流行的场景中,那种让人反胃的感觉就涌了上来。

圣经批评告密者(讽刺摆烂的啊对对对)(8)

毕竟,绝绝子大多数时候是在表达欣赏和夸奖,尽管这个词“不像人话”并且让人反感,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正向的。可“啊对对对”完全不同,在如今这个常用的语境下,当你和对方讲道理或者指责对方希望他能够改正的时候,这句“啊对对对”透露的只有藐视和满不在乎。也正是这满满的负能量,使得“啊对对对”发臭和让人反感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绝绝子”。

如果将“绝绝子”比作鞋底的一块口香糖,除了膈应人之外并不会对你带来任何影响,那么“啊对对对”就好像是对方吐在你脚边的口水,那份满不在乎甚至是“侮辱”是写在脸上的,

当然,在信息更迭极为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啊对对对”这个烂梗必然难以存活太长时间。但至少,我希望这个负能量满满的梗能“死”得更早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