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千姿百态,凡尘间人才辈出。遇到一些新奇古怪的事物,一般人可能会暂时感到好奇和惊异,可是不久就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而才子们多愁善感,当他们碰到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经常会牢记于心,有时甚至茶饭不思,却要挥毫泼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松树不畏霜冻严寒,具有坚韧不拔的宝贵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诗人们也经常赋诗歌颂其高风亮节,并自比松树,抒写一种不畏艰难、屹立乾坤的崇高精神。下面分享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不落俗套,饱含哲理,更值得收藏和赞赏。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1)

小松(一)

中唐 · 章孝标

爪叶鳞条龙不盘,梳风幕翠一庭寒。

莫言只是人长短,须作浮云向上看。

章孝标出生于官宦之家,生活于唐文宗年代,28岁进士及第后曾在幕府间游走,后来担任过秘书正字。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进士及第之前,诗人描绘出小松的形态,抒写了作者的想象,并托物寓意地传达出内心的怨愤。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2)

作者形容小松的叶子就像龙爪,枝条上的斑纹仿佛龙鳞,可是由于个头太小,还未长成枝干盘曲的模样。小松生长在庭院里,一棵棵排列整齐,就像青翠的帷幕。当寒风吹透梳齿般的松针,发出清脆的声音,其鲜嫩的翠色更让人心动。

后两句抒发作者的感慨,诗人告诫大家,虽然小松暂时只有一人高,可是有朝一日,它们一定会直上云霄,成为浮云蔽日的栋梁之材。作者一方面将那些寒门学子比作小松,另一方面也委婉地传达出自己屡试不第的悲愁。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3)

小松(二)

晚唐 ·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门,自小就胸怀壮志,可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直到中年才有幸金榜题名。这首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才子通过描绘一棵小松的成长,表达了内心的执着追求,也激励了无数人努力上进。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4)

很多人从小就会背诵这首诗,也非常了解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深意。诗人用“深草、蓬蒿”等意象,描述了小松生长的恶劣环境;又用“刺头”二字,形象地刻画出松针的模样。“渐觉”二字,更是生动地展现出小松极其缓慢的生长过程,但又在不知不觉间,就高出周边的那些杂草,展示出小松坚韧和不懈的精神品质。

后两句乃不朽名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意。世人目光短浅,不能认识到小松具有凌云气概,只有等到其高入云霄,才会夸赞其超凡脱俗。小松的周边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可是它无一怨言,也从不自暴自弃。它顽强努力,坚持不懈,逐渐高出蓬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让那些深草不敢仰视。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5)

书院二小松

晚唐 ·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生活于唐宣宗时代,他从小就具有诗名,还深受大才子杜牧的赞赏。可是诗人无意仕途,却喜欢结交朋友、游山玩水。皇帝得知他是饱学之士,并命人找来他的诗篇欣赏,读后不禁大加赞赏。这首诗仿佛一幅写意画,展现出小松的不凡品质,值得人们赞赏。

小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首描写小松的七绝)(6)

开篇直抒胸臆,诗人歌颂小松“幽色出凡尘”,又夸张地描写其风神超迈,不同凡响。“秋烟”二字,形容其稚嫩、青碧的针叶。“二尺鳞”,状写小松斑驳的外表,也极其形象,更显得富有诗情画意。

后两句则结合“书院”的具体环境作进一步描写,“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松树具有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高贵品质,堪为文人墨客们的伴侣。书院远离凡尘、环境清幽,诗人在此读书、创作,虽然没有松涛阵阵,但那轻送的细韵,就像悠扬的琴声,令人陶醉,诗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宛如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