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1)

历史沿革与变迁: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本草记载续断品种较为混乱,有云是蔓生,有云叶似小蓟,又有云即是大蓟根。《证类本草》所附的晋州续断、越州续断、绛州续断三个附图均与现今药用川续断物不同。李时珍《本草纲目》虽然说出“今人所用以川中来”,但又说: “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良。”这性状显然与现今续断商品不符合。至明末兰茂《滇南本草》、清吴其浚《植物明实图考》所绘续断图与现在药用的川断较相符合。

一、续断

别名:川续断、川断、六汉。

来源:药材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

产地:生于土壤肥沃,潮湿的山坡,草地。主产于湖北、四川等。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后,除去根头及须根与泥土,微火烘至半干,推在一起盖闷发汗,至体发软、肉色转暗绿色时焙或晒干。也有直接晒干的,其肉类白色,质不如前者佳。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2)

川续断植株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3)

川续断花枝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上端顺直,略扁,微弯曲,均为单枝,罕见分枝,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皮孔横列并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绿褐色或淡褐色,木质部黄褐色,有时可见放射状的导管束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涩。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4)

川续断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5)

川续断断面观

二、说明

1、续断饮片的鉴别要点:

⑴外皮有深浅不一的纵纹、纵沟,从切面看边缘有不规则凹凸起伏,每片性状都不一样。

⑵ 皮部内侧(靠形成层处)色深,向外色浅。

⑶ 木部外侧(靠形成层处)有一圈白色放射状纹理,向里渐稀疏。

⑷最中心处没有纹理,叫“髓”(双子叶植物的根有髓的极少)。断面致密没有裂隙。

⑸ 味开始微苦,嚼一会儿苦中有一丝微甜和涩味。

2、续断来货中时常掺有杂质(如图2),木质化,有裂隙,中间空心。验收时将饮片摊薄,仔细观察。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6)

图1 续断

木花接骨名字的由来(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的它)(7)

图2 劣续断(掺杂质)左:续断;右:杂质

三、功效应用

1、药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2、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3、应用:⑴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⑵ 跌扑损伤,筋伤骨折;⑶ 肝肾不足,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4、用法用量:煎服,9-15g。

5、药理作用:醇提液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值,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