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这么一种感受,那就是你有时候跟朋友聊天时提到过对某类产品感兴趣,有时候这种聊天并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面对面的交谈。但可怕的是没过几天,当你打开搜索引擎或者某些电商平台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这些你想要的东西就那么大喇喇的出现在你面前,摆在推荐栏上。

这让你不禁惊恐:“我是不是被监听了?”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1)

其实并不用急着得上“被迫害妄想症”,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并没有什么被监视监听的价值,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比被监视和监听更可怕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自己出卖了自己。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一切却是事实。2019年01月26日上映的纪录片《隐私大盗》,就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2)

如果对国际新闻比较关注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剑桥分析”这个公司的名字感到陌生,在2018年,这家主打“大数据”产品的咨询公司被曝出卷入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而《隐私大盗》的内容,就是通过学者、调查记者、前剑桥分析公司员工等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这家公司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网络来进行商业和政治运作的。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虽然我们都知道,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早已成为大数据的一份子,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竟然被掌握的如此透彻。按照片中所说,大数据并不是仅仅掌握着我们的购物习惯、年龄、阅读喜好等一些简单的大方向,而是可以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4-5万个数据点,能够精确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判断出我们想要看到什么、想要听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并且能够以此为根据精准投放,让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和做到的是我们自由一致选择的结果,但其实,我们都只不过是数据分析面前的奴隶而已。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3)

在对于剑桥分析的偷听资料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家公司在全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屡次对这种大数据武器进行测试,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他们美洲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大选中进行的操控。

当时的情况是其国内一个黑人政党和一个印第安人政党在进行着不相上下的最后角逐,而剑桥分析受雇于帮助印第安人政党。在通过分析后,他们确定了这场行动将要以年轻人为目标,因为18-35岁的这批人群中对选举投票的积极性最低。分析出目标人群这很普通,但剑桥分析接下来的行动就非常的剑走偏锋了。

他们开始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个手势和一种精神,宣传让青少年将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远离政治的事物中,比如街舞等等。并且通过自己强大的数据研判能力精准投放,专攻18-35岁的人群,让他们的社交网络充斥着这种风潮,从而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了青少年群体对大选的冷漠程度。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4)

有人会疑惑,既然投票的关键在于青少年人群,为什么又要想方设法的提高他们政治意识的冷漠程度呢?

因为剑桥分析早已通过研判确定,那些黑人青少年说不投票就一定不会去投票,而那些印第安青少年虽然也对政治冷漠,但他们习惯于听从父母的话,老老实实的跟着家里大人去投票。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想的一样,18-35岁的群体投票数量比以往增加了40%,让选举结果的摆动达到了6%,从而让印第安人政党安安稳稳的掌控了国会。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5)

这种“神操作”还只是在一个国家,根据剑桥分析自己透露,他们还在马来西亚、立陶宛、罗马尼亚、肯尼亚、加纳等许多国家进行过这种操作,而当这种利用个人隐私的大数据武器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实验成熟的时候,他们就将其用在了真正的大国身上,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并且无往不利。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6)

这部片中提到:“恐惧和愤怒是最可靠的两大办法,所以他们创造出一种工具,让广告商能够用个人级别的定位来利用情绪化的受众。”

这仔细想想非常的恐怖,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的互联网生活让我们自身变得透明无比,你的所有喜好嗜好和可能的情感变化和动作都会被人掌握,而那些掌握信息的人又会利用你暴露出来的所有数据点来针对你进行个人定制,让你看到和听到那些你以为是你自己所想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当你因为某些事情而情绪波动的时候,这很可能就是有人在背后引导的结果。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7)

现在再回到我们开头时说道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到和想到什么互联网工具就会马上推荐给我们什么,那是因为掌握了我们隐私的人早已预判出了我们的想法和渴望,即使我们不会这么想,他们也可以通过“告诉你千万别去想大象,你脑子里的本能反应却是第一时间想到大象”的手段去让你这么想。

我们以为我们利用互联网使自己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延伸,但不幸的是,我们只是通过互联网变成了数据的奴隶。

更加不幸的是,我们几乎无法摆脱变成奴隶的命运。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8)

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在日常的生活中你会去给自己的通信设备安装各种各样的程序,这些程序通常会需要你的N项授权,比较夸张的一个例子是去年我在玩某款单机手游的时候,它竟然也要获取我的通信、相机等授权,而我们都知道,如果你拒绝授权,你就根本无法使用这些程序。

于是,为了生活上的便利,我们只能选择自愿出卖自己的隐私权限,让自己的数据点暴露在各方商家的面前,而在掌握了这些数据后,那些看不见的手就会为我们某个人量身定做一套陷阱,让我们无可选择的掉进其中。正如片中所说,这就像是一把回旋镖,我们自己扔出去,而到头来会砸到我们自己。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在为保护我们的数据隐私做斗争,但在我看来,这种就是徒劳无功的。互联网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时候就必定会把我们所有人越绑越牢,有人扯动它,我们所有人都会跟着动,不管这背后的手是政府、是巨头公司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小团体,作为终端的个人我们都很难去反抗。当我们选择融入互联网社会的那天起,我们就自愿的把自己变成了奴隶。

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

隐私大盗豆瓣评分(隐私大盗当我们)(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