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1)

第一篇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

“你的家乡是哪儿?”

“你的家乡是哪儿?”

面对这个问题

你会尴尬的支支吾吾?

还是会骄傲的字字铿锵?

在一个地区生活久了,熟悉每条街巷的走向,能画出每棵树枝丫的形状,记得每家餐馆老板各异的笑脸,还有菜场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商场高高低低的音乐声……这些烙在记忆里的细节,是恒久温暖的力量。

但是要向别人说起家乡时,总不免还是要提起戒心,将这些温柔的情愫悄悄隐藏,谨慎的斗智斗勇起来,因为在外地人看来,自己的家乡很可能只等于一两个形容词,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并不友好的形容词。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2)

依地区考虑对象,你觉得靠谱吗

地图炮古已有之

企图用几个形容词总结一个地区,以贬低该地区的行为,古已有之,遍布中外。

古代被黑的最惨就是宋国人。

子》里讲到,有个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

子》里说,有个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

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

甚至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也包含着明显的地域歧视,细数这些成语可以发现,当年宋国人和楚国人在外地一定过的不怎么好:

《揠苗助长》:从前有个宋国人……

《野人献曝》:从前有个宋国人……

《守株待兔》:从前有个宋国人……

《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国人……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楚国人……

《画蛇添足》:从前有个楚国人……

《自相矛盾》:从前有个楚国人……

《叶公好龙》:楚国叶公子高好龙……

《邯郸学步》:从前有个燕国人……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3)

总是受伤的“外地人”

人们对一个群体一旦形成的不公正、否定性态度,就很难改变,久而久之会形成偏见文化。中国民间素来存在偏见文化的根基。

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外形上比南方人高大、强壮,性子比南方人直爽,说话直接,爱喝酒,而南方人比北方人懂礼貌。

关于各个地域的人群特征,社会上广泛流传上海人精明排外、东北人都是黑社会、湖北人都是阴谋家、河南人好使坏、北京人自大、宁夏人粗野等以偏概全的说法,并且这种说法还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于是每个地区的人到了外地都要被“另眼相看”: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4)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5)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6)

互相伤害的各国人

当然了,这并非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陋习,外国人也会逮着机会就狠狠黑一下外地人。

比如梅毒没有正式的名字之前,俄罗斯人称其为“波兰病”。

兰人不愿意背这个锅,所以他们和德国人将其称为“法国病”。

国人觉得这是“意大利病”,荷兰人称其为“西班牙病”,奥斯曼帝国称其为“基督徒病”或“法兰克病”……

到1530年,意大利维罗纳医生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将梅毒定名为syphilis,这一场互黑的闹剧的才逐渐落下帷幕。

美剧中也总拿地域说事:密尔沃基是个怪地方,犹他州不仅荒无人烟还有摩门教,科罗拉多冻得死人,德克萨斯要么就是墨西哥后裔天天吃玉米饼,要么就是顽固的基督徒……另外,在美国人看来,欧洲就是艳遇的天堂。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7)

而欧洲人则在忙着互相鄙视。西班牙人觉得法国人傲慢;瑞士人觉得法国人懒惰;北欧人和德国人都觉得意大利人时懒虫、吹牛王、色狼;意大利人则觉得德国人不仅机械,而且德国东西还难吃,在这点上法国人和英国人站意大利人这边……

地域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个体讨厌另一个个体可以简单的说出原因,但是一群人为何会对某一地域的人所产生的厌恶甚至敌视的态度,情况就要复杂许多。人们对特定地域人群的形象是经过长时间才构建起来的,并且深化为较为固定的社会记忆。

1、地域环境有别

会形成不同的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方言。中国方言特别多,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做了件了不起的事,统一了文字,这使得全国各地区尽管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也能够通过同一种文字进行沟通。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8)

但是文字能够统一,语言却不能,尤其是南方的方言。北方的地理障碍较少,比如华北平原、黄淮平原、蒙古平原,互相交流没什么障碍,但是南方山多,在古代地理障碍更多,即使相邻的地区可能也很少沟通,因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方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首先要看有没有同样的方言,方言产生成为同一个区域人群交往的媒介,时间长了会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毕竟如果听对方的话还需要一个翻译的话,光是沟通就很烦躁了。

除了语言之外,饮食、民居、婚丧节庆、民间信仰,也能使各地文化之间形成差异。比如饮食,民间日常饮食多以当地产物为主,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像那种为了吃荔枝派出一批千里马跑接力的事,一般老百姓没钱玩。通常情况下,最有特色的饮食基础反而是因为穷,比如加盐风干这样储存食物的方式。除非出现大面积的移民现象,否则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通常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经济差距在很大程度上

控制一个社会的记忆

法国人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财富或者说贫富差距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记忆,甚至带来经济歧视和身份歧视:

有财富多的人试图提升穷人的道德水准,并试图教他们“至高无上”的美德:节俭、禁欲、敬业。甚至穷人之所以天生不具有这些品性,原因恰恰在于他们是穷人。是否拥有财富决定着是否具有高尚的美德,社会经济的差异,影响社会记忆内容的强弱和有无。

试想一下,假如河南人像深圳人、温州人一样富裕,河南省像上海市、广东省一样发达,地域歧视现象恐怕就很难出现。知名学者葛剑雄认为,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中心而边缘之后。笔者以搜狐网调查为例,“你觉得地域歧视的根源是什么?”选择“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就占43.01%。

总之,地域歧视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发展中的差距,是因差距而导致急速的社会流动以及社会流动中人们的心理表现,即优势地区人群的优越感和弱势群体的羞辱感。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9)

3、经济政策也会

影响集体意识

区域开发或发展的前提是对该地域的肯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台了几项区域发展的重要国策,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浦东在内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成都、重庆协调城乡发展试点的特殊政策等。而在中部崛起中,针对中国人口最多、最大的农业省份河南却缺乏清晰的政策支持,这也影响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为何会出现地域歧视

楚国人和宋国人的性格究竟是什么样,谁知道呢?但是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成语却成功的将他们的保留在愚蠢、迂腐的傻帽形象中。这种价值判断经过长时间的重复后,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提到宋国人就会想起那个“揠苗助长”的呆瓜。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10)

放到现代来看,得有多少人从来没接触过河南人,却说河南人是骗子;又有多少人压根没和上海人打过交道,却说上海人是小气鬼;还有多少人从来没见过广东人,却喜欢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

导致这些偏见的可能是新闻报道,可能是笑话段子,可能是影视作品,可能只是方言恶搞。否则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什么会形成同一种偏见和观念呢?

1、自我优越感

地域歧视是极度膨胀的自我优越感的产物,它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地区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地区之间因为资源的争夺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地区差距和地区利益矛盾的存在,必然反映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优势地区人群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如果不加节制而过度膨胀,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歧视就难以避免了。

为什么掀起地域歧视之风(你为什么不敢说自己是哪里人)(11)

2、社会刻板印象

所谓“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带有片面、负面的色彩,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它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识和交往。

“刻板印象”还往往导致误解,因为,“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并非事实,有时是由于偏见的合理化而来,有时是以为群体有某种特性(事实上,群体并不具有这种特性)而推断个人也必然具有这种特性而形成的。

3、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地域歧视同时也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不假思索的相信自己听到的事情是真的。

在现代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普通人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不作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

例如,前一段时间,一些媒体对流动人口犯罪个案的报道,就常常成为民众判断身边人的心理基础,并被夸大化和扩大化,从而轻易把某个群体符号化、标签化地对待。这是地域歧视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

想把人按照相同点分到框框里很容易,但是如果只将地域看成人们的相同点,未免有些以偏概全。

曾经的人类,由于交通不方便,经常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所以地域属性会影响居住在当地的人。而现如今,城市已经在趋同,每座城市都能买到相同的苹果手机、可口可乐,吃到相同的肯德基、麦当劳,五湖四海的地域特征都在不断融合,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人们之间的共同点也在增多。

为何不把眼光放到真正值得注意的事情上,而一定要用偏见和刻板印象去给自己的见识设限呢。

下期预告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何总被污名化?

第二期

《 歧视河南人,就是歧视中国人自己 》

作者:胡睿

图片:制图—齐逸凡

参考资料:人民网、知乎、“壹读”微信公众号

《中国的地域文化》

《欧美的地域歧视》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时代价值》

《浅析媒介中的地域歧视现象》

《地域差异的社会记忆与影响》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

《中国地域歧视的集中效应与反歧视体系建构———兼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