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上高中的时候算是正式入模,那时每月也没多少零花钱,田宫的基本属于天价,所以上海威龙40~60元这个价位的模型便是最佳选择,这个价位尤以苏系坦克和战车居多,上海威龙的T-72G、T-72M2、T-80 ERA、T-80UD、BMP-1、BMP-2E、BTR-80我都做过。后来据传上海威龙发生劳资纠纷,工人把模具卖给了欧洲模型厂家,模具先后转手给德国Revell和俄罗斯红星,Revell包装的T-80UD我也买了一盒,板件和说明书确实是上海威龙的翻版,如今上海威龙变成了香港威龙在大陆地区的一个销售公司。冷战题材的苏军装备模型基本上绝迹了几年后,小号手开始大步流星地开发和出品苏/俄系军事装备,我也因此有幸在2014年收了一盒1/35的T-80BV主战坦克。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1)

实车简介

T-80是苏联研制的主战坦克,由T-64发展而来,自1976年服役至今,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由于T-80的研发生产单位分布在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和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苏联解体前有基本型T-80和改进型T-80B、T-80A、T-80U和T-80U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独立继续发展T-80系列,并衍生出了俄罗斯的T-80YM1“雪豹”、乌克兰的T-84“堡垒”等新型号。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等苏联加盟共和国外,塞浦路斯、巴基斯坦、韩国也有T-80及衍生型号服役,英国在1992年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过一批T-80,并将其中一辆转送美国。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2)

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区内满街都是东倒西歪、炮塔和车体被炸得分离且烈火熊熊的T-80主战坦克。这一战例被许多人认为是后来俄方采用T-90而淘汰T-80的主要因素,许多坦克专家也认为T-80主战坦克的防护力并不比T-72型好多少。但战后经俄军调查,损失的T-80主战坦克中,基本都是坦克炮塔顶部、炮塔后部、车体侧后部、车身尾部和履带等这些天生的薄弱部位被单兵反坦克武器击穿引起的。损失的T-80主战坦克中没有一辆车首装甲与炮塔前装甲被击穿。即使是美国的M1A2、英国的“挑战者”2E主战坦克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上述部位,也会一样烈火熊熊,因为这些部位是众所周知坦克装甲的相对薄弱之处。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MIA2主战坦克、2015年沙特装备的美制M1A2主战坦克也和俄国T系列一样,被城市巷战中梦魇般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地雷击毁。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3)

模型制作

2015年春节,为了缓解持续堆积的压力,决定拿号手的这盒T-80BV开刀。模型零件开模的非常细碎,架子编号都排到W了,非常恶心,找零件时比较费劲;再浏览说明书,发现底盘的开模方式与威龙、红星那种传统方式不太一样,这就导致必须先对底盘的负重轮和履带部分进行上色和旧化;其它地方依个人习惯制作。

底盘 底盘的制作流程依说明书进行即可,说明书有一处小错误,零件L46应为H46(如图25,黄圈内)。之前网上看别人做的,都是清一色的苏军绿,而我不喜欢单调的颜色,所以选择了雪地迷彩涂装,负重轮的颜色选择也要对应其上的迷彩块,这一点涂装指示纸没有体现出来,制作时一定要注意。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4)

出于对塑料履带的不信任——先粘合的话不方便上色,先上色的话粘合时又粘不牢,所以果断买了匈牙利的金属履带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5)

(如图)!制作时就后悔没有选择国产黑桃A的,匈牙利改了设计风格,履带不再是以前那种每节贯通的,用一根1.5厘米长的铁丝穿连即可;改成了连接时必须用0.4厘米的铁丝从履带两侧穿入,制作过程耗时甚长,而且为了最后首尾合围连接的方便,两端的履带必须用手钻击穿连接孔,使之贯通,最后用一根1.5厘米的铁丝穿过就OK了。

因为裙板和对应的部分车体与底盘是分开开模设计的,所以我只能给底盘喷漆,负重轮和履带也要上色和旧化,最后给车身喷漆时再进行遮盖。履带喷涂银色后,用Zippo油开稀褐色、黑色油画颜料,分别涂一次(谁先谁后无所谓),做出旧化效果。然后是用刀片刮粉笔末,顺带切、碾压出一些小碎块,和粉笔末混在一起用沙黄色的丙烯颜料染色,模拟出的泥浆和小石块涂抹进车底、负重轮和履带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6)

最后再用Zippo油开稀的褐色油画颜料轻微给泥浆润色,做出层次感。

车身与炮塔 车身的制作比较顺利,没什么特别的,依照说明书制作即可。裙板和车身连接的插销有点短,假组合时就挂不住,我担心存在日后成品侧面容易捏掉的隐患,所以从流道上削出几条宽度相同的塑料条粘结在插销上,加长后插入车身。

炮塔问题也不大,就着重介绍几点:(1)号手炮塔的设计确实让我骂街了,就这么单摆浮搁在车身上完全没有安全感,我的炮塔还确实掉地上摔过一次,于是下决心参照当年上海威龙的设计进行小改造,在车身的托面上切割出两个凹槽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7)

对应这两个凹槽的大小,从流道上切割出两个小塑料片粘在炮塔底座上,为了进一步加固,待胶水干燥后,用手钻击穿小塑料片与炮塔底座,截取一段匈牙利金属履带里剩下的铁丝贯穿进去(如图),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8)

这样就不用担心小塑料片会掉了。(2)炮塔上面预留的插槽和插孔稍小、稍浅,我用大号的钻头都加大、加深了一点儿。(3)第18步的侧面四方格的反应装甲的插槽位置不太对,我用补土填平了原插槽,用手钻钻出正确的位置(如图16)。(4)本人比较注重模型的可玩性,十几年前上海威龙出品的苏系战车那些几乎所有可动的舱盖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把车长和炮长的舱盖、红外灯都改成可动了(如图)。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9)

(5)号手原配的自救圆木实在是弱爆了,于是用从餐馆拿的一次性筷子截了一段替换,粗细也刚刚好。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10)

上色与旧化 进入上色环节首先就要面临遮盖的问题,在坦克这种“复杂地形”的表面使用遮盖液,虽然可以较精准涂抹出迷彩形状,但在揭下时比较难清理干净;如果用遮盖纸,裁剪的工程量又太大。正好最近看网上好多人都在使用一种可塑橡皮或者黏土一类的东西揉成细条糊在模型表面来分色遮盖,于是我也去美术用品超市淘来了一种万能黏土,经店长介绍,这种黏土是固定油画时用的,且不伤油画表面,也不会在油画上留痕迹,所以我想用在模型上肯定没问题,就买回家两大袋,使用证明效果确实不错。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11)

因为觉得模型表面还可以,所以略去喷水补土的环节,直接喷了一遍田宫水性的褐色,模拟防锈漆。然后在准备掉漆和磨损的地方喷上了一层银色,再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点涂抹。三种主色都是调出来的:白是郡氏62与73按8:1调和的;橄榄绿是郡氏130与113按8:1调和的;黑绿色是郡氏2与田宫TS-2按1:3调和的,因为手头郡氏油性漆颜色不全,正好把闲置的田宫罐喷漆喷出来用,毕竟都是油性漆还是可以混合的,只是灌进喷笔前一定再充分搅拌一下。

旧化方面还是遵从使用了十年的老方法,毕竟本人自大学毕业后很少再看杂志,对一些冒出来的新技法、新辅料基本不了解。贴好水贴后,有食盐的地方用刀片刮掉,自然露出底下一层的银色漆面;再用毛笔蘸一些银色油漆涂抹在白纸上,然后反复抹蹭,直到油漆在白纸上变成接近于干粉状,然后用毛笔挑着这些银色干粉修补一下刮掉食盐的部位,并扫到车体的边角、油桶边角和炮塔工具箱的边角上,注意不要做过头。然后全车喷涂消光漆,在边角处轻微喷涂罩光漆,以便更好地表现磨损的光泽。再下一步是渍洗,用Zippo油极大开稀白色油画颜料,刷一遍全车,模拟出蒙尘的感觉;开稀黑色油画颜料渗一遍附加装甲和裙板的缝隙,类似做飞机的渗线。再次用沙黄色的丙烯颜料染白粉笔末模拟泥浆修补之前在履带和负重轮上的粉笔泥浆;再用手搓毛笔头,让这些粘稠的“泥浆”飞溅到裙板上,很好地表现出“泥点子”的效果。最后用毛笔沾着很少的天然土点到裙板底部,轻轻由下向上扫,使裙板由上至下达到尘土渐进浓厚的效果。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12)

t80主战坦克侧视图(模型天地车臣战争中名声扫地的T-80主战坦克)(13)

后记

号手这款T-80BV坦克制作下来并不算愉快,过度散碎的零件、过多没必要的蚀刻片零件……几次都产生了要烂尾处理的念头,不适合新手练习。本人以模会友,希望通过此作品认识更多圈内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