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摩托,带上儿子,到邻近乡镇村庄逛逛,算是“自驾游”。惬意,自在其中。沿途不少风景,可圈可点,仅用粗疏文笔记之,姑且称:“旅游”散记。

石牛行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

石牛,是曹坊镇的一个行政大村,几千人口,近千户人家,位于宁化县南端,地处曹坊镇东部,毗邻上曹,又和安乐镇的夏坊、俞坊村接壤,距曹坊5公里、县城宁化30多公里,距连城、长汀各60左右公里。四通八达。

家,离石牛不远。过丰头陂,上高见坡,经“明水绕村,翠竹环宇”的美丽乡村一一下赖,再往上二三百米,便是三叉路口了,当地百姓称喇叭口。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2)

走近喇叭口。路口正中央,一头古铜色的石牛,前蹄高扬,后肢劲蹬,双目圆睁,双角前挑,像狂奔的骏马,似勇猛的斗士。人未扬鞭牛自昂,英姿勃发。秋阳映照,熠熠生辉。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3)

石牛背后,八块椭圆形的褐色麻石分别镌刻着“孝”、“悌”、“忠”、“信”、“礼”、“义”

“廉”、“耻”八个朱红大字,分外醒目。这是石牛村新建的八德园。算是石牛村的“外水口”吧。

沿喇叭口主干道(205省道)往左走,便是去曹坊的方向,也是通往石牛村的 路。石牛的村口,就在省道旁,距八德园不远。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4)

未进村口,先见一座写有“石牛飞渡”四个朱红大字的渡槽横空架起,连接起左右两个山头,气势非凡;渡槽下,一座新桥连接起新公路,通往曹坊方向。渡槽左前方省道边,有座神牛园。一头灰褐色的巨型石牛,强健硕壮,奋蹄昂扬,牛劲冲天。过往的行人,莫不驻足观看并啧啧称赞。

这个村,一定和石牛有关。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5)

据说,古时,有一椭圆形奇石降于大塸路口左侧,呈蹲踞状,石背前倾斜平,近观,数印重叠,远眺,形似如卧如立的神牛……

有诗为证:“怪石生来活似牛,形容不改几千秋。寒霜结体毛行润,细雨淋身汗自流。芳草虽多难下口,强鞭硬打不回头。几回天晚人常见,未知谁家牧不收。”说的就是“石牛古迹”。或许,这是石牛村的来历?

又传,明万历年间,宁化举人黄愧开(青州推官)和阴维标(四川夹江令,崇祯版《宁化县志》主编)曾以此神牛为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唱和,流传至今。黄愧开写道:“逸出桃林顽自若,却来禅岭莽谁收。”阴维标则以:“冷落风霜谁见悯,逍遥水草久忘收。”相合。一唱一合,妙趣横生!

真是“仙石千古韵,神牛万年灵。”

离开神牛园往右拐,那是通往石牛村的路。以前,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必经这条路过石牛村。新建的205省道修成后,都绕新路过了,石牛村多了份宁静。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6)

进村路口,一块刻有“石牛”两字的巨石静静地立在路边。这应该是石牛村的村牌吧。巨石后不远处,一座白灰砌砖的廊桥,青砖黛瓦,古朴雅致,悠闲地卧在石牛溪上,这是鹊架桥,当地百姓称鸭子桥。

上有气势非凡、横空架起的渡槽,下有似虹如笛、悠卧碧溪的鹊架桥,“双桥”重锁水口,双牛共迎祥光,的确罕见。

“遥想當年金戈铁马扬古道 欣逢盛世玉宇神龙耀新村” “石民睿智百道康荘臻福祉 牛女弘恩一溪彩䗖焕星辉” 鹊架桥上,两幅对联,精炼、生动,让人浮想联翩。

“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扬古道” 这个村,一定有许多故事!先走走古道吧。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7)

古道不远。(沿进村的老公路往前走,距鹊架桥大致百米的地方,有个叉路口。笔直往前走,是老公路,从石牛村穿境而过,过刘屋村口,延伸至石牛村南驿亭边,和新建的公路接头。另一条,一头往南山桥、石牛迳方向延伸,另一头通往石牛村的老街,这就是古道。)

沿着叉路口古道往老街方向前行几十米,只见一座拱圆形的门楼,正中嵌入一块大理石牌匾,“驛牛石”三字,铁画银勾,方圆相济,轻重有致。门楼两边,一幅对联,格外醒目:“诸君试看,递者,儒者,吏者,仕途胜迹今犹在;众庶须知,天夫,地夫,人夫,尘事沧桑古尚存。”古驿多少事,尽在对联中。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8)

驿站门楼左边,一块黄褐色的巨石,晶莹闪闪,朱红字迹遍布其中,鸾泊凤飘。走近一看,上方书有一一石牛古韵:来官不接去官不送

据载,早在宋代端平年间,石牛就开始设驿(旧址在现在的石牛学校)元代改称站,明代复称驿,清代雍正年间更称司。此驿口,乃昔日之官坪也!

“莫道村街小,须知驿道深,迩接汀邵翠,遐通燕京城。”

别小看这一二米宽的村街古道,几百年来,这可是汀州府通往邵武府、延平府、宁化县各地的“官马大道”,是福建出省的五条主干道之一。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9)

无论称驿还是呼站抑或叫司,石牛驿作用非同一般:传递政令军情、辗转进出物货、安顿军政要员……它是县邑联络外界的窗口,更是出省通往各地的交通输纽和军事要冲。

另载, 明朝崇祯年间,右御副使、抚巡曾樱漳南巡道,石牛驿当地父老乡亲纷纷前往,欲小心伺候。曾大人感伤满怀:我只是过往,仅多住一宿,何必兴师动众,劳这么多乡亲前来呢?!今后再也不必麻烦父老乡亲了……当即颁令:“后不烦尔”“来官不迎去官不送”……

自此,石牛驿践行“来官不迎去官不送”,省却了多少繁文褥节……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0)

难得有曾大人这样廉政亲民的好官啊!

沿着古道悠悠前行,边走边思。不知不觉中,已行至周氏祖祠(老街111号)。上厅下廊,朱红大门。下廊门楣正中,一块“第夫大世”匾额,金光闪闪,分外耀眼。这是清朝皇帝御赐给清官太守周梦锦的匾额。听闻,上厅有“敕封”“诰命”匾额高悬,中堂立有“回避”“萧静”诸号牌。只是,祖祠门未开,未能目睹真容,领略“威严”。

沿着周氏祖祠门口游坪左边小道往下走,未行多远,便来到夏氏宗祠(新街216号)。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1)

空旷的游坪前,池塘里洁白、粉红的莲花已凋谢,一朵朵绚丽的荷花已变成一个个胖乎乎的莲藕,阵阵秋风吹来,散发出沁人的清香,“躲藏”在莲蓬里的颗颗饱满莲子,呼之欲出,或大或小的魚儿,游弋在清水莲叶间,莲中有鱼,鱼戏莲丛。几只麻雀立在藕上,未待我们靠近,细小的双脚一蹬,只听“嗖”的一声响,落在不远的几片荷叶上,这边的藕,那边的荷,微微地晃了晃。一只母鸡,“拖儿携女”“咯咯咯”地带着一窝小鸡,悠悠荡荡,瞧这一家子,其乐融融,让人羡慕几分。怡情怡景,如诗如画。

抬头望去,夏氏宗祠飞檐翘角,雄伟壮观,双龙戏珠列屋脊,丹凤和鸣立檐角。大门两边,一幅对联激情澎湃,看样式,刚写不久。不言而喻,夏氏家族,又出了不少状元郎!昔日咿呀学语山里娃,今朝金榜题名众人夸,未来功成业立国栋梁!

离开夏氏宗祠。少顷,我们来到了位于童屋56号的童氏宗祠。古香古色的宗祠,少说也有几百年了吧?

相识多年的好友,住在祠堂边。唤上好友,顺利地打开祠堂侧门。

只见童氏祠堂内:匾额高悬,楹联满柱,喜报满壁,书香满堂。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2)

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伊公正抑扬顿挫地引领学子朗诵诗文,琅琅书声传遍石牛的古街驿站,村弄小巷;仿佛看到伊公挥豪洒墨,个个力透纸背的“伊字”遍满张张宣纸……

望着满壁的喜报,感慨万千!童氏家族理事会,自发成立教育基金会已多年,自筹资金奖励族中成绩佼佼者(不分男女),为时已久。这种崇文重教的好风尚,莫不令人啧啧称赞!怪不得石牛村,人才济济!名声贯响!

时近响午,辞别好友,骑上“宝马”,打道回府。行至喇叭口,停车下来,扭身对奋蹄昂扬的两头神牛、气度非凡的石牛飞渡,望了很久很久……

静谧祥和的石牛古村,如东升的旭日,朝气蓬勃!生机勃发!

石牛在腾飞!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3)

附注: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4)

1.周梦锦,石牛人,字锡上,1674年一一1746年,已卯举人,远赴广西、湖北、陕西、河北、江苏等两邑四府为官,曾任黄堂、苏州太守,著有《问必堂案牍》,为官清廉,大公无私,刚正不阿,断案如神,办学育人,才犹卓著,风范如包公“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5)

2.伊公,即德才兼备、驰名中外的清代书法家、知府伊秉绶。宁化城关人,生于1754年,卒于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乾隆54年进士,授刑部主司、迁员外郎,历任惠州、扬州知府。为官清政廉洁,兴利除弊,勤政爱民。1802年至1805年在石牛童氏宗祠创办“翠峰”书院。童氏先辈格外敬重伊公的人品、仰慕伊公的才华,约其百年后,毗邻筑墓,并嘱后代逢年过节、清明地醮,将伊公同先祖共祭。后来,伊公百年后葬赤山嵊,与童氏先辈墓毗邻。赤山嵊伊公墓地不远处路旁、大塸路口均立有一块皇帝赐予的神道碑:“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江南扬州知府墨卿伊公神道碑”,足见伊公品格之高、才华超群、政绩卓著、万民爱戴。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6)

3.石牛村为纪念周梦锦、伊秉绶,石牛驿门楼坪下不远处,老公路边设有文化园,各塑雕像一座,并将他们的名字嵌入石牛村南驿亭亭柱楹联,永示纪念。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7)

4.石牛驿门楼旁有座关帝廟,供奉关圣大帝诸神,每年正月十二为会期,热闹非凡,民俗文化甚浓。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8)

5.石牛村闽娇辣椒荣登国家农业部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作者介绍

石湖镇旅游攻略(散记一一石牛行)(19)

感恩的心,(本名俞雄辉)客家祖地福建宁化人,动物医生。喜欢客家文化,喜欢涂鸦。偶有作品散发报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