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82日

日:后羿射的“日”,不只是一个传说

后羿射日的传说家喻户晓,但从学术的角度,却对相关细节有不少争论,或者说有诸多未解之谜有待给个说法。

譬如“羿”与“后羿”之争:先秦至汉代文献中,涉及此记载一般称“羿”,到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却又多称“后羿”。这其中有何缘由呢?

射日的大英雄到底是哪个“羿”?传说中上古五帝时有个“大羿”,是善射者的通称,射日之英雄理所当然应该是这个“羿”。夏代也有个“后羿”,即有穷国的国王“后羿”,既然是“后羿射日”的传说,射日之英雄理所当然应该是“后羿”。即便不取断这官司,那这二人又是什么关系?

射日传说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有科学家认为,后羿射日其实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事件。所谓九日,正是彗星解体为9块。远古先民目睹此景惊恐不已,只好向其射箭,于是口耳相传,就有了传奇神话——后羿射日。也有专家研究发现,异常温暖气候恰好发生在夏代之前,给后羿射日传说提供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如此看来,射日传说还真不是瞎说的?

“后羿射日”传说久远,相对而言,“日”字出现要晚多了,即便如此,也是在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中就出现了。

“日”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日”就是太阳,远古时期没有“太阳”这个词。人们把“日”叫作“太阳”,还是南北朝时期的事。

“日”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1)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2)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3)

金文字形是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4)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5)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6)

小篆字形是

后羿射日的神奇之处(日字探源后羿射的)(7)

不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方框或者圆圈都是太阳的轮廓,其中加的一短横或一点,可能表明太阳是个实体,而不是空心圆。也有人认为,这一短横或一点可能是太阳表面的黑子。也有人认为这一短横或一点只是个强调符号,以便区别于“口”之类的字形。

“日”的甲骨文字形以方形为主,金文以圆形为主,到小篆则方圆相兼,到楷书则又返璞归真,成了与甲骨文一样的方形字。 “日”字从甲骨文的方形,到金文的圆形,再到小篆及楷书,从方到圆再回归到方形,走了一个圆圈,从原点又回到了原点,费了这么大劲儿,变来变去,还是要变成老祖宗创字时的样子啊!

存在即合理,甲骨文的方形,是基于刀刻的便利;金文的圆形,是基于铭鼎铸文的便利;小篆之后的方形,也是基于书写的便利。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时代顺延什么时代的潮流,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变,该怎么变的问题。世事如此,文字发展演变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