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1)

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2)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始终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不断打牢科技创新基础,补齐创新短板,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质量,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政策保障供给力度

锡林郭勒盟大力推进落实“科技兴蒙”行动,逐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搭平台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转型、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和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产业要素向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聚集,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奖补政策措施(暂行)》《锡林郭勒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锡林郭勒盟培育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年实施方案(2021-2025年)》《锡林郭勒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四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方案15项,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激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活了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的源头活水,助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

锡林郭勒盟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科技兴蒙”合作的战略定位,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核心地位,加强与“4 8 N”合作主体进行合作对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引进培养人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建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聚焦优势特色领域,围绕碳中和碳达峰、清洁能源、粉煤灰综合利用、现代农牧业、传统乳制品、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创新主体与“4 8 N”发达地区100多家科研院所达成300余项科技合作。与上海交大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羊毛脂开发利用、高值化风味奶酪新产品开发,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在破解高寒地区利用太阳能储能实现设施农业增产增收技术,与中国农科院在草原鼠虫害防治、苏尼特羊肉及副产物梯次加工利用技术,与重庆大学在草原主要害虫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和林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与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开展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高繁(多胎)等方面开展攻坚研发、对接科技成果并达成深度合作。

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3)

地方优良品种乌珠穆沁种羊场。

积极推进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各项机制更加具体化,推动创新的思路、路径上的服务,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产学研集群式研发,以企业为主导、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就“适应高海拔低温型陆上大型国产化风电机组研制”“内蒙古风氢储创新联合体”“肉牛新品种培育与示范创新联合体”组建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6家。以“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工作站”为依托,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及中关村国家技术转移北方中心等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技术转移示范区,实现“京孵锡转”。内蒙古金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重点关注项目“农牧业清洁生产和生态节水技术的研究”将继续在多伦县、太仆寺旗进行试验示范,为全盟数字农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提供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昊鑫生物质环保颗粒加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研发合作的“牛羊粪复合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脱灰提质技术”项目获得新突破,使锡林郭勒盟生态发展走向绿色、节能、环保的科技产业新方向。

大力开展科技项目提升工程

锡林郭勒盟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担当作为、主动靠前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提前谋划,研究分析自治区科技资金支持政策导向,指导旗县市(区)挖掘项目资源,加强跟踪辅导,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把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包装、推荐了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成果转化预期好、经济带动作用强的科技项目,通过推进一批科技项目实施,带动了创新主体能力提升。近三年来,该盟共争取自治区级以上科技项目153项,获得各类科技专项支持资金10505万元,其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占到70%以上。安排盟本级科技专项资金3000万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牵头组建了自治区级创新联合体6家,已有4家创新联合体争取自治区种业和双碳领域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3项,企业投入资金8600万元,财政支持资金4000万元,其中,实施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肉牛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示范”1项,自治区支持资金500万元,自治区“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2项,支持资金3500万元。

聚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锡林郭勒盟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对企业创新需求开展了“双调查、双服务”专项行动,全面摸排了企业需求、难点、痛点,一对一指导,提供了精准服务。通过媒体平台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奖补实施细则、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科技政策的宣讲和解读,印制了《科技政策宣传手册》和“科技兴蒙30条”3万册,做到“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覆盖。

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4)

京能五间房电厂草原生态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区。

近三年来,锡林郭勒盟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实现持续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自治区科技厅评价入库40家,实现了“倍增”。建立了企业联络员制度,申报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家,入站企业科技特派员51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完善政务服务流程,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15个事项已全部实现全程网办、即办。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锡林郭勒盟坚持需求索引和问题导向,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技术供需“双调查双服务”。

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5)

“华西牛”新品系培育成功。

全力推动“高繁(多胎)乌珠穆沁羊”攻坚成果在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中试转化,积极推进“高效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华北驼绒藜1号”在地方的转化;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深挖增量资源,扎实做好指导,确保技术合同、科技成果应登尽登。近三年来,已为70家企业认定17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620.19万元,为47家企事业单位的70项技术交易,申报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847.1万元;重点推进了“苏尼特羊内脏中左旋肉碱的萃取技术与应用研究”和“苏尼特羊尾脂肪生理功效研究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两项成果的转化,提高了肉羊副产品的研发和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质押融资”,与内蒙古银行、中国银行对接开展科技成果质押融资工作,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共获得1.35亿元的科技成果质押贷款,为企业创新“输血赋能”;推进重大科技成果招商项目落地,促成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与内蒙古悦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羊皮选取胶原蛋白肽技术”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积极引进国材北丝(北京)乳业有限公司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建设“驼产业振兴综合示范基地”。

全面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锡林郭勒盟严格落实各项创新平台载体认定和管理办法措施,制定创新平台载体进位提档升级和促优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等各项服务,建立“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共建成国家级农牧业科技园区1家、自治区级农牧业科技园区5家、盟级农牧业科技园区20家。自治区级孵化器1家、盟级孵化器2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家、盟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3家、盟级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盟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家,专家大院7家,科技小院7家。

锡林郭勒盟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6)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理化实验室检测团队。

与此同时,依靠产学研优势资源,以创新联合体为主,已成功揭榜自治区“种业”和“双碳”领域重大示范工程,创新联合体内已建成相关各类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44家,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178人。通过创新平台载体的聚集效应,逐步形成产业研发为基础、研发中心为骨干,各类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载体引进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创新人才团队10余个;柔性引进人才308名,选派涉农涉牧自然人科技特派员262名,法人科技特派员31名,三区人才10名,深入开展技术供需对接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旗县市(区)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送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实地开展科技服务。

今后,锡林郭勒盟将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实现让科技创新为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聚焦“两个基地”建设部署科技创新,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内蒙古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