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几岁写的韭花帖(最喜杨凝式的狂)(1)

杨凝式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杨涉在唐哀帝时任宰相。朱温篡唐时,杨涉送传国玺。 对此, 杨凝式曾以大义之言谏阻其父,杨 涉闻言惊骇不已。” 对此, 后代有两种评价, 一种认 为, 其劝父之举表现了他 “一臣不事二主” 的高风亮节; 另一种则认为 他虽劝乃父不以社稷与他人, 但自己却做了梁、 唐,晋、汉、周五朝的 高官, 从礼部员外郎、 左仆射、直至太子太保而终老, 仕历朝而不倒, 实乃口是心非, 没有气节之人。 后人的这两种相反的评价, 恰恰说明了杨凝式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应该说,他 “一方面怀有一定的正义感, 一方面又无力摆脱其处境,不得已采取了‘弗与世网,优游卒岁的处 世态度,以佯狂来掩盖其精神的苦闷。 杨凝式最大的困惑和苦痛就是如 41 何将双重的性格自觉地在现实中加以弥合, 为了维护个体的生存和人格的独 立,最终铸就了他这个可喜又可悲的人物”。

杨凝式几岁写的韭花帖(最喜杨凝式的狂)(2)

杨凝式崇尚自然、心游天外的心境,使他的书法迥出尘表,不染时习,颇具魏晋风骨,并直接影响到宋代几大书家。整个北宋书坛,如李建中、王安石、苏轼、黄庭 坚、米芾等, 不但都对杨凝式有很高的评价,而且还直言书学杨凝式。杨凝式直驱二王堂奥,觅得了二王传统书风的精神与意蕴,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 都令人耳目一新。有如 《韭花帖》, 以其独特的结字、章法和布局,给人 以简静、 空灵之感, 虽具真书形体,却表现出行书的笔势和意趣。又如意趣独特、风格突兀的 《卢鸿草堂十志 图跋》, 比之前贤, 远不似二王之飘逸和隽永, 近不似唐贤之平正与开阔。 其用笔方圆并重, 用墨燥润相接;结字忽大忽小, 忽正忽欹; 布白似不经心却见功力, 若有意安排却得其自然, 可谓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

杨凝式几岁写的韭花帖(最喜杨凝式的狂)(3)

在这 里,杨凝式突破了 “尚法” 的束缚, 动摇了唐法的基础,传译出 “尚意” 之音。 宋代几大书家从杨凝式处问得 消息, 并通过他这个跳板, 避开了唐 “法” 的困扰,再于二王等前贤那里各取所需,从而树立起宋代尚意书风 的大旗,将书法推向了又一个历史高峰。

动荡混乱的五代给杨凝式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 舞台, 狂颠无常给了他艺术的全新动力和胆量。 近人李瑞清临 《韭花帖》 的题跋中有这样的话: “杨景度为由 唐入宋一大枢纽。 此书用笔敛锋入纸, 兰亭法也。”他认为杨凝式是唐宋书法史上的枢纽,是唐书 “尚法” 与宋书 “尚意” 的转折点, 此评可谓一语中的! 杨凝式无疑是一位大智慧者,在他的启迪下预示着新的艺术天 地的到来。

杨凝式几岁写的韭花帖(最喜杨凝式的狂)(4)

他亦儒亦 释亦道, 具有三重文化品格, 这可在他的传世墨迹 《韭花帖》、 《夏热帖》、 《神仙起居法》 中真切地感受到。杨凝式的一生中实现了三重文化品格的转换, 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安排, 这三重文化品格都在他传世的三件 墨宝中有真切的表现。 一个书家, 能凭此三件作品而流芳百世足矣。 由于人生阅历、 社会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多数书家只具备三种品格之一或二, 而杨氏则独得三门, 儒、 释、 道三门都被他极力推崇, 并以或闲静或狂纵 的笔墨形式流露出来, 堪称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

杨凝式几岁写的韭花帖(最喜杨凝式的狂)(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