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闺蜜是一名老师,前几天跟我抱怨一名家长“不知好歹”:

她的班级里面,有一个学生,脑子快、人也活泼、各科成绩也很好,所有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孩子。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1)

但是这孩子有一点问题:遇到一点小困难,反应特别大,受不住挫折。

后来闺蜜了解到,这个学生身边的人都是在夸这个孩子,这也就导致他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于是闺蜜家访跟家长说: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呢,这孩子有些受不住挫折,以后我们夸孩子的时候,不会像以前一样直白,会委婉一点说“你很棒,如果再认真些,你会做的更好”。

家长点头说:自家孩子是有点“玻璃心”,听不了一句不好听的话,是该教育一下了。

结果到第二天晚上,这个家长在群里@闺蜜说:老师,我家宝宝突然说不喜欢上你的课,以前明明很喜欢的,是不是因为你不夸他才这样啊?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2)

闺蜜特别生气,自己明明是好心,而且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家长还这样做,实在是让人伤心。

那么,为什么老师已经真心实意的跟家长说明了问题,家长却是这种态度呢?

有人说,越有经验的老师,说话越委婉,有时候话里的意思,让家长都猜不出来老师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有这两个:

一是家长“玻璃心”,听不了老师的真话。

就像上面闺蜜遇到的那种情况。

首先家长就十分“玻璃心”,当别人说自家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自己接受不了。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3)

老师的一句“表扬要委婉”,在家长脑海中来回思索之后,就变成了“老师不喜欢我家孩子”。

所以有的老师看到学生的问题后,不影响班级成绩,一般就不会跟家长说。

二是家长对孩子不了解不客观。

家长对孩子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会导致家长会觉得老师的话“捉摸不透”。

孩子算是家长的一个“盲点”,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最可爱、最优秀的,所以导致家长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会有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 。

这也就导致家长对孩子了解不客观,因此产生很多误解。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4)

但是,当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问题反映不到家长那里的时候,就没办法帮孩子改正,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那么,家长该如何分析孩子的这种情况呢?我们看看老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评价,具体看一下:

“你家孩子看着学的挺认真的呀,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这句话,听着好像在夸孩子学习努力,很多家长也会悟出另外一个说法“孩子不聪明”。

如果家长真的被老师的这句话误导了,对孩子的学习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

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家长要想到为什么“努力了,还成绩不好”,除了聪明之外,还有孩子的专注力、学习方法或者孩子神游物外的“假努力”。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5)

这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努力却成绩不好”。

如果父母因为老师的话,从内心是深处就是认为孩子“不聪明”,那么会让孩子的“假笨”变成“真笨”。

“你家孩子很聪明的,就是比较马虎”

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家长千万别真的就认为孩子只是“马虎”。

前几天我们说过,孩子的马虎可能是“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没听懂”等。

如果家长只是跟孩子反馈一个“以后别马虎”,可能错过让孩子保持或者提升成绩的时机。

“你家孩子平时成绩不错”

孩子平时成绩不错,那说明在关键的大考试时,孩子容易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6)

如果父母真的将“大考试时成绩不好”当成运气差,这对孩子的成长可是没有任何帮助。

从上面3句话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对抗”老师“委婉话语”的方法:

首先,父母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当老师说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很容易放大优点和缺点,导致体会不到真正重要的意思。

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优缺点的时候,能够“优不骄,差不馁”,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其次,父母要承认孩子是“发展中的人”

孩子们都很认真(你家孩子学习很认真)(7)

孩子是在慢慢成长的,我们也是那个年纪中慢慢长大到现在的样子,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要能理性对待:有了错误就改正错误,改正之后孩子还是那么优秀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合作完成的一件事,双方互相传递对方不知道的信息,让孩子发展的更好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到自己的情绪当中,认真、客观的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帮助孩子改正问题,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