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中国】

林草项目包括哪些(林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1)

文/刘 珉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国际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深刻调整,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生态危机,全球贸易与合作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内大循环就是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中心,着力打通经济领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着力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人民最迫切的需要;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国际大循环就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全球治理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在新发展格局下,林草领域面临着新的空间,林草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林草部门将会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共治共享五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林草项目包括哪些(林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2)

△林草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有可为

1.林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产业链条全、产业门类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做好做优林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林草新兴产业,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林草产业,具有基础性、循环性、多样性等特点,是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的绿色产业,不仅能够提供木材等木质林产品,而且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对于维持全球逾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8万亿元人民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产业链条全、产业门类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进一步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政府引导扶持,做好做优林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林草新兴产业,大力支持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等林草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打通林业产业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有效实现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完备的林草行业产业体系,强化林草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流通。从而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2.林草行业,具有科技成果需求大,科技应用见效快,科技创新渠道多的特点,加强林草新品种培育,提高林草良种使用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机械化和信息化能力,有助于引发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林草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到2020年,我国的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5%,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林业机械化率达到55%,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林业科技发展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原创性科技成果、高素质科技人才、先进科研手段还比较缺乏,从而导致林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创新的主体不够多元,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科技需求市场缺口依然很大。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林草科技成果需求大,科技应用见效快,科技创新渠道多的特点,进一步抓好基础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平台建设、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加强林草新品种培育,提高林草良种使用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机械化和信息化能力,加大基因工程、生物防治、杂交育种等前沿科学成果的应用,加强大数据、空间卫星遥感、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可以利用科学成果、新技术指导林业,以“科学引进、借鉴吸收”为方针,支撑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林草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林草科技进步,完善现代林草科技体系。从而有助于引发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林草高质量发展,推动林草现代化建设。

林草项目包括哪些(林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3)

△林草产业方兴未艾

3.林草部门,集体林区发展活力充足,国有林区发展潜能充分,草原牧区发展空间广阔,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区改革,落实草原承包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制度,加强生态体系治理,有助于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林草部门,担负着推进林业和草原改革,拟订集体林权制度、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草原等重大改革意见并监督实施的责任。近些年来,林草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国有林业体制机制基本理顺;草原牧区生态保护与利用实现有序平衡。当前,全国集体林地确权和林地发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有林区机构改革和天然林保护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草原承包面积已接近可利用草原面积的90%。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改革的内生动力,稳定改革成果,深化配套改革,增加政策支持,进一步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稳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使得集体林区发展活力更加充足;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探索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使得国有林区发展潜能更加充分;落实草原承包制度改革,以保护恢复为主,实现草畜平衡,使得草原牧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可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国土绿化制度、森林资源保护制度、草原保护修复制度、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荒漠化综合治理制度、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制度、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制定离任审计制度,绿色核算制度等。从而有助于持续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林草项目包括哪些(林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4)

△贵州雷山县林下经济天麻种植

4.林草领域,参与国际合作的范围广,涉及的国际敏感热点问题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贡献大,履行好涉林国际公约和相关国际承诺,有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林草领域,参与国际合作的范围广,包括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 涉及的国际敏感热点问题多,包括由于毁林产生的碳排放,非法木材贸易与木材认证,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捕猎及其制品的走私等;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贡献大,涵盖农业、能源、湿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领域,集中体现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之中。美国航天局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之前的20年间,中国和印度始终都是全球绿化的领导者。中国在2000-2017年间的植被绿化面积占全球的25%。其中森林的贡献率42%。虽然造林绿化成绩斐然,但是我国的林地平均生产力比起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进一步利用林草领域在国际生态治理体系的特殊地位,履行涉林国际公约和相关国际承诺,继续推动“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一方面,可以树立全球生态观,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动,积极有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以全球合作为契机,形成“倒逼”发展机制,推动国内生态系统治理。从而有助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营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林草项目包括哪些(林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5)

△原始樟子松 徐守岭 摄

5.林草系统,覆盖的面积大,发挥的功能强,扶贫作用明显,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倡导社会林业和参与式管理,有助于实现共建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林草系统,覆盖的面积大,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工作。我国森林面积约为31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23.04%;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湿地面积大致为8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5.6%。此外,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林草系统发挥的功能强,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为基础,经过核算,全国林地林木资源总价值25.05万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5.88万亿元。全国森林提供森林文化价值约为3.10万亿元;林草系统就业的容量大,扶贫的作用明显,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来,山区农民纯收入的20%来自林业,重点地区超过50%。全国聘请“生态护林员”50万人,带动100多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进一步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倡导社会林业和参与式管理,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林草系统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增加就业和收入,促进山区林区兴林富民;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林草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从而有助于拓展林草发展新局面,动员全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作者单位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中国》2022.8B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