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蚌埠市“新时代好少年”榜,10名少年经过层层推荐、严格选拔,荣誉当选。在家中,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他们勤奋好学,心系集体,是老师的好助手和同学的好榜样;在社会,他们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是传递爱心的小天使。

这些先进典型品学兼优、事迹突出,展现了我市广大未成年人爱党爱国、自立自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蚌埠发布将这10名“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摘要刊登,希望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追梦人”。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2)

张皓轩

人物简介:张皓轩,男,2010年4月出生,现为蚌埠市蚌山小学四(7)班学生。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3)

廉子聪

人物简介:廉子聪,男,汉族,蚌埠市工农小学五(3)学生,疫情防控期间他坚持给执勤点送热水,被评为校“学雷锋”好少年。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4)

葛思雨

人物简介:葛思雨,女,2006年1月出生,蚌埠禹王中学八年级(7)班学生。2019年被评为蚌埠禹王学校“三好学生”;2020年被评为蚌埠禹王学校“美德少年”。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5)

梁诚俊 王如东 余文乐

人物简介:梁诚俊,男,少先队员,2008年8月出生;王如东,男,少先队员,2008年2月出生;余文乐,男,少先队员,2008年3月出生。三人均为禹会区胜利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6)

王宇天齐

人物简介:王宇天齐,男,汉族,蚌埠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8)班学生,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7)

彭心语

人物简介:彭心语,女,2013年9月出生,秦集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8)

刘思灿

人物简介:刘思灿,女,2003年10月出生,汉族,怀远县第二中学高二(3)班学生。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9)

邓飘絮

人物简介:邓飘絮,女,汉族,2005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五河三中学生会干事、美术协会会长。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0)

王天慧

人物简介:王天慧,女,7岁,固镇县实验小学胜利路校区二(1)班语文课代表,体育班长。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1)

潘思嘉

人物简介:潘思嘉,女,2008年11月生,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听障二年级学生,怀远县古城镇新淝村人。

事迹简介

张皓轩事迹简介:张皓轩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曾在《淮河晨刊》《蚌埠广播电视报》上发表72篇文章,在国家级微媒体《同步悦读》上发表3篇文章。2019年4月,获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金奖;2019年6月,获CCTV英语风采大会获安徽赛区三等奖;2019年1月,获蚌埠日报、蚌埠市教科所举办的首届作文大赛“三等奖”;2019年5月,在蚌埠市地税局和蚌埠日报社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2019年12月,获蚌埠日报社十佳小记者奖;2019年12月,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社等六家联合颁发的“安徽省第三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获三等奖。

张皓轩孝敬老人,他的奶奶常年体弱多病,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在家给奶奶端饭送水,给奶奶揉手、捏肩、捶背;到了晚上,他一边陪奶奶聊天,一边细心地用温度适宜的水给老人泡脚,夜里反复起床帮奶奶盖好被子。

张皓轩的爸爸乐于助人,小皓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就跟着爸爸做公益。2018年7月,在广州市幕天青少年教育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的“幕天捐书项目”活动中,他获得了“爱心公益证书”。疫情防控期间,他和爸爸商量,请人从国外代购了四只额温枪捐献给学校;他还经常和爸爸在小区巡逻,提醒大家搞好个人卫生、做好病毒防护,并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常识。

4月10日,得知我市第二批医护人员从武汉凯旋,即将安全抵蚌时,张皓轩主动要求参加欢迎仪式。他戴着红领巾,为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鼓掌欢呼,并向他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少先队队礼,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张皓轩还拍摄“抖音短视屏”,倡导大家为防控疫情多做贡献,并和爸爸、哥哥一起参加由蚌山区文旅局组织的“我宅我家我快乐”家庭朗诵大赛。

张皓轩将“班集体也是每一个同学的家,绝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信念谨记在心。在学校里,张皓轩牢记老师的教诲,时刻以一名少先队大队委员要求自己,做好老师的“小助手”。除了每天主动帮老师搬运书本、试卷外,他还积极做好卫生和宣传工作,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施以援手、不求回报。

廉子聪事迹简介:廉子聪自小爱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润下,培养知书达理、有涵养的品格。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中守时守约、恭谨谦让、举止文明;他成绩优异,处处以身作则,给同学们做表率,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开展活动,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是同学们喜爱的大队委、班长。他言行文明、乐于助人,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少先队员的责任和担当。

廉子聪同学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对待家人,他孝老爱亲,常常帮妈妈做家务,提醒爸爸注意安全,给弟弟读故事,给爷爷奶奶端茶递水,邻里之间有个困难,他也会主动帮忙,得到邻居们的夸赞。对待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担心有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他就会多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下雨天,见到同路的同学没带伞,他会主动迎上去为他们撑伞……班级里的同学,不管是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廉子聪都能带头想方设法帮忙解决。

春节期间,正值疫情最为紧张的时期,小区门口的志愿者们每天在寒风中执勤。望着志愿者们坚守的背影,廉子聪觉得自己也为抗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用保温杯装满热水,顶着凛冽的寒风将热水送到志愿者的手中。接过热茶的那一刻,志愿者们笑了廉子聪也笑了。

“虽然我不能像医护人员、志愿者那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是作为少先队员,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即使只是为他们送上一杯水、一口茶。”廉子聪说。

葛思雨事迹简介:葛思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关爱同学,尊敬师长,努力让自己成为同学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助手、家长的好孩子。

在学校,葛思雨总爱伸出援手,不计个人得失。班级有位同学做事毛躁,不太遵守纪律,葛思雨主动要求跟他坐同桌位,经常与他交流学习心得,还把自己的笔记借给他,辅导他数学题。一段时间后,这位同学的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当大家问葛思雨如何帮助同桌时,她说:“他性子急,我就忍让他,只有我成为他朋友时,他才愿意听我的话,等他平静下来时,我就会指出他的不足,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予别人满足。”葛思雨家不远处居住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儿女常年在外,生活难以自理。葛思雨知道后,一有时间就去陪伴老人,陪他聊天,帮他洗衣做饭,还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他添些日常用品。老人生病,她就去为老人送饭,送水,送药;老人生日时,她也会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老人一见到她,就笑呵呵的,逢人就说,自己又多了一个“懂事的孙女”。

有次放学,大雨突然倾盆而下,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葛思雨毫不犹豫地走向前扶了起来。老奶奶的衣服被雨水浸透了,雨伞也不知被风刮到哪去了,葛思雨将自己的外套披在老奶奶的身上,用雨伞为老奶奶遮风挡雨,送她回家,并给老奶奶的儿女打电话,老奶奶一家人对她连声道谢。

葛思雨热心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时间,积极参与清除小广告、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乃快乐之本,勿以善小而不为。”葛思雨说,尽管自己年龄还小,但她愿意多参加志愿者活动,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别人。

梁诚俊 王如东 余文乐事迹简介:6月9日早上,胜利西路小学门口,一位老人突然仰面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在旁边的梁诚俊、王如东、余文乐三位同学毫不犹豫,迅速跑过去合力将老人扶起,见老人安然无恙后才进校上课。老师得知后,对他们进行了表扬。

“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碰到别人遇到困难,一定要伸出援手。”王如东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时看到老爷爷摔倒,大家都没有考虑就跑过去了,一起用力将老爷爷扶起来。

胜利西路小学校长石荣生当时也在现场,亲眼目睹了三名同学乐于助人的行为。石荣生说,作为一所老学校,胜利西路小学目前只有100多名学生,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对孩子们最基本的要求,看到三位同学在学校门口的表现,他感到十分欣慰。六年级班主任张玉华说,细节决定人格,这三名同学平时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道德品质,都非常优秀,得知他们乐于助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下一步,学校将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对三名同学进行表扬,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

在校期间,梁成俊、王如东、余文乐学习勤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课前,他们会主动帮课任老师拿教学用具;课堂上,他们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他们一丝不苟完成各科作业,从不让老师费心。每当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愿意帮忙,主动承担学校、班级的卫生扫除工作。

梁成俊、王如东、余文乐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最脏最累的活他们主动承担,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和学习榜样。他们乐观开朗,阳光自信,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

梁成俊、王如东、余文乐同学曾获得多项荣誉:三人均为胜利西路小学足球队队员,获得蚌埠市足球“三级三段”联赛第三名,禹会区小学生足球比赛第二名。梁诚俊、王如东获得蚌埠市小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

王宇天齐事迹简介:王宇天齐多次获得“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支援金新社区防疫工作,受到金新社区党总支表扬,获二实小“居家防疫小标兵 防疫小先锋”称号。

疫情防控期间,王宇天齐得知金新社区疫情防控任务重、人手少、物资缺,便主动通过父亲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考虑到当时疫情较为严重,王宇天齐年龄较小,社区婉拒了他的要求。王宇天齐没有灰心,无法出门,他就让父亲替他为社区送去手套等防护物资;提醒家人时刻关注舆情动态、查阅官方信息、净化朋友圈,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随意转发、不恶意评论、不以谣传谣;收集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提示,自制手抄报宣传防疫知识,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身边的人。

进入三月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王宇天齐又再次向金新社区请缨,要和党员志愿者们一起,加入到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动中,他说:“医护、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家都战斗在第一线,护家爱国、抗击疫情。虽然我年龄小,没有白大褂、没有绿军装,但我不想做旁观者!”

每次参加志愿活动,王宇天齐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穿好红马甲,做好防护措施,拿起小喇叭,同社区网格员一起开展防疫措施宣传;认真检查进出小区人员的出入证件并做好登记,逐一测量体温;引导住户注册“安康码”,遇到老年人手机操作不便,还会耐心地帮助他们填写注册信息,小区里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王宇天齐的努力也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居民及志愿者们的一致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帮手”。二实小评选他为“居家防疫小标兵 防疫小先锋”,金新社区也专门寄出了感谢信。面对大家的称赞,王宇天齐说,疫情防控期间有这么多人关怀保护自己,他也应该为抗疫做些奉献。

彭心语事迹简介:彭心语年纪虽小,却敢于担当,从当上班长那天起,她亲自管着教室钥匙,每天都比其他同学提前到校。有一天早上,彭心语到校后看见有三位同学在教室外等着,很是内疚,第二天又提前十几分钟到校,从此同学们再也没有在教室外边等过。

彭心语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帮助。一次放学,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几位同学家住的比较远,没有家长来接,也没有带伞。彭心语家离学校不远,于是她冲进大雨中,不一会儿抱着几把伞跑了回来,把伞分给了那几位同学,自己却已经浑身湿透。“雨下的很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他们家离得太远了,回去迟了家里人会担心的,我淋点雨不碍事的。”面对大家的感谢,彭心语说道。

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父亲因车祸去世,原本就性格内向的她更加沉默寡言,非常自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想尽办法鼓励,可效果并不明显。彭心语得知后,主动帮她打饭,和她谈心,耐心地帮助她辅导功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竭尽全力帮助这位同学,用真挚的友情帮助她重新融入到集体中来。有一天,这位女同学突然感觉一阵晕眩,呕吐了一地,彭心语赶紧跑到教室外装了一些沙子,盖在呕吐物上,默默地打扫干净,并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在老师、彭心语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这位女同学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笑容重新映在了她的脸上,又和过去一样阳光、开朗、有说有笑。一次家长会上,这位同学的爷爷特意找到彭心语的家长,感激地说:“你生了个好女儿,谢谢她对我孙女的关心和帮助。”

生活中,彭心语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带头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要求妈妈为武汉捐款,在她的带动下,班级里很多同学纷纷参与捐助。她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的“红领巾在行动”活动,录制视频、做手抄报,为医护人员祝福、加油。

刘思灿事迹简介:今年5月30日晚上,刘思灿外出散步时,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准备马路,于是立刻上前,询问后才知道,小男孩与父母走散了。刘思灿没有慌乱,仔细询问小男孩父母的联系方式,电话联系后又和小男孩一起等待,直至孩子父母的到来。孩子的父母对刘思灿表示感谢,并要给她买礼物,被刘思灿谢绝。6日1日下午,孩子的家长通过多方打听找到学校,给刘思灿送上“大爱无痕 学子楷模”的锦旗。

在父母眼里,刘思灿是懂事的孩子。她孝敬亲人,生活上自立,遇到困难能够冷静处理,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能够帮忙碌的父母照顾小自己六岁的弟弟。在学校,刘思灿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她尊重老师,遇到老师总会叫一声“老师好”。她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协助老师解决同学们学习上的问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喜爱。她对同学、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她或者遇到她,她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作为一名“三好学生”,刘思灿除学习刻苦外,还多方面锻炼自己,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刘思灿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学校广为传颂,她的语文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四龄之童,与亲失散,恐慌无助,流落街头。若不是她,孩子也许将历经磨难,四海为家;若不是她,父母也许将悔恨一生,白发独行。世界最悲惨的事,莫过于妻离子散!是她,细心呵护!睿智守护!耐心等护!安全送护!挽救了一个家庭!影响孩子的一生!大爱无痕,学子楷模,品学兼优,勤奋善良,堪称刘家宝树,思想灿然!这便是——刘思灿!”

邓飘絮事迹简介:在同学、老师的心中,邓飘絮是一个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有责任担当,乐于助人的好少年。在家里,她是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参与抗疫相关活动中,参加校团员先锋队,她一贯表现优秀,连续多次被校评为“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志愿者”“优秀学干”。

疫情防控期间,邓飘絮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加入校团员先锋队,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在线上线下向家人、朋友、同学宣传防护疫情知识;做好老师的助手,配合老师维护班级学习秩序,带头认真进行线上学习。

邓飘絮多次参加五河三中志愿者协会组织的 “青清行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打扫校园和滨河公园的卫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环境,创造美好家园,传播环保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卫生县城的创建贡献力量。邓飘絮还经常参加“学雷锋志愿行”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校园文明行的志愿者,在上学放学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协助老师做好校园出行安全的维护;在校内校外维持车辆的停放秩序,耐心为大家讲解停放的要求,有理有节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作为学生会干事,邓飘絮在保质保量完成学生会工作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成员,从不要求回报。她主动请缨担当美术社团社长,有着较强地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经常把社员们的想法汇总起来告诉老师,推动社团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绘画比赛中,她不仅自己参与,还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加,主动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王天慧事迹简介:王天慧勤奋好学,团结向上,乐于助人,是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四好少年”“优秀学生干部”等。

王天慧是热心班级事务,平时值日她总是抢着干。在班里她的书包总是最沉的,不仅把所有的课本、练习册都带上,还要多带些练习本、笔、橡皮,她说自己多带些学习用品,就可以方便其他同学使用。两年来,王天慧一直坚持帮同学们打饭,无论春夏秋冬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有同学身体不舒服,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把同学送到医务室。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王天慧还是有爱心的孩子,她把自己喜欢的30多个玩具送给仲兴乡后楼小学14个留守儿童。她经常去仁杰医院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近视眼镜、收音机等,她用压岁钱捐助患有重病的小朋友。疫情防控期间,她委托爸爸用自己的零花钱向武汉捐赠120元,并且录制视频和做手抄报为武汉加油。

王天慧还喜欢绘画、唱歌、跳舞、书法、主持节目等,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主持过2019年度实小集团“花开盛世,童心飞扬”六一儿童节汇演、重大节日升旗仪式、“放歌新时代,唱响新固镇”大合唱领诵、校级运动会小小升旗手等活动。

潘思嘉事迹简介:潘思嘉爱学习、爱劳动,勇于创新,乐于助人。入学以来,她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不倦地进取,各方面表现优秀,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潘思嘉学习勤奋刻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中,她有着一股钻劲儿,遇到困难迎头而上,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语文、数学等各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总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

潘思嘉热爱集体、责任心强,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劳动中最脏最累的活她总是抢在前头干。地上有纸屑,她总是主动捡到垃圾箱;黑板没有擦,她总是主动拿起板擦;自习课上,她总是主动维持纪律;放学以后,她总是带领同学整队出发。这学期开学后,她还主动负责班级里的卫生消毒,每天按时喷洒消毒药水,保障同学们拥有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潘思嘉从未有过任何骄傲和自满情绪,在自己取得成绩的同时,她还时刻注意帮助相对落后的同学,经常以“小老师”的角色为他们答疑解难。同学有了困难,她总是及时伸出友爱之手,同学的笔没有拿,她把自己的送给他;谁的橡皮没有带,她一声不响地递过去;下雨了,她主动邀请没有雨具的同学共享一把伞。生活中,潘思嘉从不跟父母乱要零花钱;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得体;从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潘思嘉的妈妈患有重病,只要回到家里,她就会陪着妈妈说话聊天、端水拿药,用微笑感染妈妈,和她一起对抗病魔。对待长辈,她彬彬有礼,关爱孝顺;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受大家的喜爱。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2)

来源:蚌埠日报全媒体

记者:吴媛媛

编辑:侯 靖

校检:谢祖武

监制:成 凯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3)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4)

加油少年不负青春 加油好少年(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