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对于无法回家的人到中年的北漂来说,《四郎探母》真的可以算作一出应节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四郎探母四郎下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四郎探母四郎下跪(千拜万拜也折不过儿的罪来)

四郎探母四郎下跪

中秋国庆,对于无法回家的人到中年的北漂来说,《四郎探母》真的可以算作一出应节戏。

据说从咸丰年间京剧祖师爷余三胜就演出此剧,虽然故事情节与历史或《杨家将演艺》有差异,也不符合“忠孝节义”中华传统美德,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这出经典戏曲的传唱,一段西皮二六“千拜万拜也折不过儿的罪来”唱哭了多少曾经沧海的中年人。

中国戏曲大多是宣扬“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宣扬忠义文化、孝道文化、修身向善文化是大多数戏曲主题,“忠孝节义”是最容易被百姓接受的观念,何谓“忠孝节义”,即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是也。按照传统思想观念,《四郎探母》不是好的教材,“沙滩会,一场败,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金沙滩惨败后杨四郎隐姓埋名、成为辽邦驸马,不顾家仇国恨,在敌邦尽享富贵荣华真的是不忠不孝。

年迈的老母佘太君押解粮草、唯一幸存的一奶同胞的六弟杨延昭挂帅领兵来到北(上口音bo)番,随行的还有发妻四夫人,“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在番远隔天边” 。至此,老娘亲弟、结发糟糠近在眼前却不相见,四郎杨延辉真的是无情无义。

然而,戏曲就是戏曲,艺术就是艺术,正统的观念接受着极端的挑战,艺术家放弃终将灰飞烟灭的政治,留下平凡普通百姓内在天然的情感。戏曲艺人根据百姓喜爱,添油加醋,制造戏剧激烈的矛盾,大起大落的剧情,感情渲泄从一个高潮推向一个高潮。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久困沙滩”四郎杨延辉坐立难安;“你那里休得要巧言来辩,您要见高堂母咱不阻拦。” “有心赠您金鈚箭,怕你一去就不回还。” 铁镜公主忐忑不安;但最后深明大义的敌帮公主还是盗来令箭让丈夫过关见母,终于得以赴宋营参拜高堂老母。

悲剧推到高潮,“一见娇儿泪满腮”诉说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老母亲佘太君忘记两国交战,只是悲从心起,诉说对逝去的丈夫和长枪刺怀、马踩如泥的几个儿子的悲伤与思念,“我的儿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惟有儿五弟把性情改,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她对儿子不是责怪,只是一个老母亲的无奈。

“娘啊,老娘亲请上受儿拜,

干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

孩儿被擒在番邦外,隐姓埋名躲祸灾。

萧后待儿恩似海,铁镜公主配和谐。

儿在番邦一十五载,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

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

闻听得老娘征北塞,乔装改扮过营来。

见母一面愁眉解,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

高潮中的高潮,浪尖上的浪尖,听至此,听者只要稍有人生阅历,哪一个会不肝肠寸断。据说一次在台湾的演出,台下的老兵哭到一片,没有亲历人生的无奈,又怎么能领略这刻骨的亲情。感情浓烈如酒,辛辣且回味无穷,演绎者光有条好嗓子,没有人生阅历,感情的跌宕起伏真的不知如何拿捏掌控。

经典艺术是经过无数次前辈根据演出经验和听众体验进行不断地改进,长期精心提炼而成, 传统演法,四郎见母后就赶紧去见自己的原配夫人,而现在的演出剧本删除见妻一折,四郎就此别母,匆忙赶回辽帮回令,剧情更加紧凑,更加激烈。

不该删除的也是绝对不能删除的。 “更鼓频催时不待,转还辽帮莫迟捱,抛家一别回北塞,苍天有眼再回来”,分隔十五载,短短的一夜匆匆见,杨四郎就此别过宋营的亲人,返回辽帮,因为那边还有等着他的公主和二人的结晶幼小的阿哥,因为来之前他已经答应过铁镜公主“快马加鞭一夜还”。最后是回令、斩辉比较诙谐幽默的剧情,演绎出了老外婆对外孙的溺爱,既成事实的婚姻胜过无聊的战争,最终得到大团圆的结尾。

亲情是平凡的,也是真实的,家庭是普通的,也是最温暖的。生活不只是工作挣钱,人生不只是成就事业,已到中年的你,常回家看看,陪父母看看老戏,千万不要等到最后,“千拜万拜也折不过儿的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