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后期,德军在1942年开始研制装备一款外形怪异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德军面对盟军东西两线的装甲洪流,一线装甲部队已经无力招架。德军不得不紧急改装约800辆坦克,分散部署在步兵师的独立坦克歼击营中,协助步兵防御和反击时充当火力支援,这些临时改装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耗费很多资源,根本无法应对数量绝对优势的装甲对抗,于是诞生出这款传奇色彩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1)

追猎者反坦克歼击车

苏德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坦克战损比为1:4,却无法击溃苏军,主要是苏军坦克数量远远多于德军,德军开始检讨整体的装甲战略,高精尖的虎式、费迪南等坦克未必能应对盟军的数量优势。德军东线部署的简易改装坦克歼击车就击毁苏军超过3000辆坦克,这些成为德军濒于崩溃的最大救星。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2)

歼击车

二战德军最为常见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这是一款外形怪异的轻型装甲反坦克战车。它采用捷克斯柯达公司成熟的38t坦克底盘,生产快捷,具有极佳的生产经济性,衍生用途广泛,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可靠度极高。低矮的车身外形难以被敌方火炮击中,隐蔽性极佳,易于伏击敌方坦克。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3)

德军行进图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全重只有16吨,最大行程约300公里,原有38T坦克悬挂配置让它能够50公里时速在公路上行驶,更重要的是前进和倒挡也可以有一样的速度,越野机动性非常优秀。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4)

公路机动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装备1门口径75毫米Pak39型火炮,并非位于车身中间,而是偏向右侧。火炮性能和命中率非常优秀,1000米内可以击穿斜度30度钢板约100毫米装甲。这种火炮能够击穿盟军全部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优秀训练歼击车组平时命中率高达99%,战斗命中率能够超过70%。主炮能够在700米的距离内击毁苏军T-34坦克。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5)

隐蔽伏击

该型坦克歼击车更换了新的一体式装甲车体,正面和两侧都装备了向内倾斜的装甲,全包覆式装甲车身为车组提供了完美防护。偏右前方突出的火炮防盾,车身顶部加装了一挺机枪。实战证明这是一款十分成功的反坦克武器,车身低矮,装甲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突出。前线德军对这款武器的需求极大,所有的38T坦克底盘都被用来生产追猎者歼击车及衍生车辆,追猎者歼击车一共生产了1577辆。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6)

德军歼击车

追猎者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炮和车身一体,火炮射界狭隘,视野不良,只有挪动车体才能瞄准敌方装甲目标。火炮前置导致车内炮手和装填手操作困难,火炮射速较低。糟糕的车内空间设计需要装下四个车组成员,车长座位在车体最后方,车顶前方平坦,没有设置观测塔。

二战中口径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力挽狂澜的绝对主力)(7)

这款奇特的战车外形在战场上能够轻易地辨识出来。德军装甲系列中一款性价比最高的装甲武器,它属于轻型装甲车系反坦克武器,德军的自行反坦克炮系列始于早期自行1号反坦克炮,终结于追猎者歼击炮。战争期间德军装备的2500多辆歼击车,却不能挽回德国战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陆战之王:坦克》、《追猎者反坦克车》

感谢您的评价和关注,您的支持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