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德玛瓦蒂王后》改编自16世纪一首苏菲史诗《Padmavati》,原是讲述印度战斗民族拉杰普特人王后的史诗,主要描述她为民族和人民对抗外来敌人的故事,其中皇后为了保护自己清誉而自焚。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1)

  根据16世纪的同名史诗改编,讲述了斯里兰卡公主、拉杰普特人的王后帕德玛瓦蒂的倾城美貌导致德里苏丹发兵攻打她的夫君,欲将她夺为己有。苏丹虽然战胜,却没能得到帕德玛瓦蒂。

这部片子上映前就受到了印度社会空前的关注,甚至在2017年年末,仅仅为了这部电影里的剧情,印度多个邦发生了种族骚乱,游行示威,焚烧车辆,导演和女主角的画像,甚至用爆炸威逼电影院不得放映此片。还有150多位妇女(也有说法是上千)妇女走上街头,威胁如果本片上映,她们就会执行Jauhar(一种自焚仪式)。甚至还有某位地方官员悬赏150万美元,要拿导演和主演们的人头。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2)

帕德玛瓦蒂王后在印度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受到印度本土教派尊敬的女神级别的王后。故事里描述了帕德玛瓦蒂王后是来自斯里兰卡的公主,有倾国倾城之貌,拉吉普特的国王Ratan娶回来做了自己的王后。当她的美貌传入北方德里的苏丹王Allaudin(阿拉丁)的耳朵时,好战而残暴的苏丹倾起全国之军发起了一场印度的“特洛伊”之战,最终拉吉普特王战死沙场,而坚贞不屈的帕德玛瓦蒂王后带着全城的妇女在城破之时,执行了Jauhar, 集体自焚而死的故事。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3)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而言,这种城破忠贞的形象有点类似李隆基的梅妃,品格高尚与国家尊严共存亡的伟大女性。(当然梅妃没有一次成为特洛伊)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4)

美貌、勇气、智慧和坚贞,因此印度教教徒向来把她视为纯洁勇敢的女神象征。 而所有的暴乱正是信仰的人们觉得电影中对于女神的一些亲昵镜头(事实上也并没有什么)的使用,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因而要拼命抵制。也许是保护心中的信仰吧,虽然这个脑回路我也不大懂,王后不是已婚么?这样还不让有感情故事啊?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5)

作为宝莱坞的最近的大片,首先制作态度和诚意是非常到位的。作为古代史诗,《帕德玛瓦蒂》必然要涉及大量的宫殿、城市、服装、军队,整体上说,电影在这些场景的艺术设计上相当的到位。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6)

但是我也得说,如此大制作的片子,最终故事的内核完全撑不起来这么漂亮的画面,甚至演员的服化道演技都没必要那么用力啊,故事太太太单薄了。倒是把jauhar拍得非常宏大、盛美、凄婉,让人觉得导演可能就是想拍一个记录性质的印度历史地旅游先导片。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7)

墙上的每一个手印都是一条人命

不得不提一下Jauhar, 。Jauhar, 是一个女性的自焚仪式,最早就起源于1303年德里苏丹王国占领Chittor的拉普吉特王国时,拉普吉特王国里的女性以集体自焚来抗议和避免受到占领者的侮辱。

失去丈夫的妇女则会自愿或被迫进行Sati。1987年印度正式明令禁止Sati,现在,不论寡妇自愿与否,教唆、强迫、执行、协助、旁观或歌颂Sati仪式都属违法,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或终生监禁。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8)

是的,本人的ID也是取自这个概念,近年来印度探讨站在本土的立场上越来越多的探讨女性话题,而我的ID取萨蒂就是那些因为这个仪式被迫失去生命的女性用万华镜反过来凝视这个生者的世界。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9)

原作中帕德玛王后的史诗故事强调的是宗教和种族,她的自焚也是宗教色彩浓厚的,但导演在本片却将之解释为“爱情”,所以反而就显得无比单薄,史诗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爱情,就算你是王后是天仙,没有办法泽润更多的生灵,这毫无意义。

不如说国家的兵败才是她们必须举行如此盛大的仪式而做出祈福牺牲,倒还更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需求。

萨克蒂女神转生萨蒂(印度艳后萨蒂的万华镜)(10)

话说回来很多战争都打着抢女人的幌子,实际上都不是真的为了抢女人。像特洛伊战争里抢海伦、安史之乱抢杨玉环,这都是一个借口。打仗死了那么多人,总要有人背锅啊,漂亮的女人就是最好的借口,对吧。

-----------------此文由萨蒂的万华镜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