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敏,又名黄梦龙(因敬慕冯梦龙而用的),1940年12月26日生于良庆区南晓镇晓元村屯六坡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曾祖父、祖父都是晚清秀才、私塾先生,家风半耕半读。自幼受祖父熏陶,潜移默化,好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六岁能熟颂诗书,九岁能文,十一岁能诗、填词。熟背《唐诗三百首》《宋词》《古文奇观》等唐宋大家名著。从小酷爱文学艺术,立志继承祖国的文学遗产,并发扬光大。

1956年秋考入原邕宁县三官区大塘中学,后转学钦州市大寺中学插班读高一,就读期间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全校排名第一,是校中出类拔萃的人才。

1959年响应祖国号召,在校报名参军,投笔从戎。1959年3月在海南军区独立通讯无线电连任战士,军事训练之余学习写作,中篇小说《碧海忠魂》《椰岛三月》就是那时脱稿而出的,前者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国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木船打军舰,创造军事奇迹,解决海南岛英雄事迹的壮烈篇章;后者写的是海南省黎族同胞战天斗地、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不久调到军区政治部写作组从事写作,是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特约通讯员。期间发表了小品、报告文学八十余篇。

时值国内政治风云变幻,大搞所谓突出政治“四个第一”:活学活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掀起极左思潮。因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书面报告,洋洋洒洒八千余字,针对总路线的大跃进、人民公社、集体饭堂阐述了个人看法和不同的见解,抨击时弊,言辞过激。后被当时的部队领导乱扣帽子,定为“政治上反动,恶毒攻击三面红旗,低毁和仇视社会主义制度”的罪名,错误处理,开除军籍,遣送回乡劳动监督。从此,黄振敏被打进十八层地狱,剥夺人身自由,成为任人宰割、备尽摧残和折磨的“黑五类”。

自1965年至1980年整整16年,处于水深火热、惨绝人寰的浩劫,时而被关押劳役,时而检查批判,时而揪斗游街,时而毒打上刑……遍体鳞伤,身残志残,濒于绝境,几乎丧生。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1980年6月17日海南军区政治部派员专程前来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军籍和名誉,补发退伍证件和优抚金,并安排黄振敏到海南“八一”农场工作,黄振敏以家庭人口过多不方便为由而谢绝,一直呆在家乡屯六坡务农为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风蔚起,文艺复兴,喜见时代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处文学团体、诗社,如雨后春笋,一派生机,无限蓬勃。1979年初黄振敏便和几位诗词爱好者筹办诗社,成员有张美蓉、李小翠、陈婵娟、杜杏花等,因成员多为女性便取名为《南晓女子诗社》。

黄振敏为此以一个女性名字“黄芳”作为他的笔名,并担任主编,诗社开办之初,发行量只有区区的三四百份,由于所作诗联词句内容丰富,题意新颖而备受各地诗联爱好者欢迎,之后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了,他们都知道南晓有一个全以女性为编辑的《女子诗社》。随后《女子诗社》发行量大增,最多时每期都有4000多人投稿交流,作品先后发行至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等地,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人人以结识多才多艺的《女子诗社》编辑为荣,曾有台湾新竹县的萧奇桂(已故)为此赞助台币三万元(时值7000元人民币),《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不少教授捐出200-500元不等给《女子诗社》,而这样的捐款人数不下200人,平时吟友寄来的诗联稿信封里亦夹有1-10元不等的评稿费用,最高的有平信夹有70元。可见《女子诗社》当年的红极一时,每到发行期《女子诗社》的几位编辑则用箩筐担来几担的信件到邮政专柜寄出,为此让邮政工作人员忙了几天才打印完邮戳寄出。

1979年至1991年,十二年来《女子诗社》共出版《诗联报》120余期,读者遍布海内外,出版《古今实用对联》3000册,《陈婵娟唱和诗》5000册,自1980年从事格律诗创作起,漫游各地风景,名胜古迹,计划出版《黄芳旅游诗三千首》,洋洋大观,包罗万象,为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繁荣文艺了,诗中内容丰富,赞美祖国锦绣河山,讴歌历代民族英雄、忠臣义士,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倾注了不少心血,为南晓镇诗词文化的崛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家庭变故,稿件管理不慎,部分被烧毁,部分失散,至今引为憾事!

二十一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情歌(回忆那个诗联流行的年代)(1)

黄振敏现场作诗并用粉笔在地上书写

二十一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情歌(回忆那个诗联流行的年代)(2)

黄振敏诗作笔记本

二十一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情歌(回忆那个诗联流行的年代)(3)

南晓四海诗社李宗唐

二十一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情歌(回忆那个诗联流行的年代)(4)

四海诗社刊物

附:黄振敏部分诗作

自题小照

世事茫然难认真,十年仆仆走风尘。

飘零书剑随流水,赢得梅花瘦影身。

自 怨

学书学剑两无成,忧琐愁肠还欲生。

似水流年应励志,风骚文采教人惊。

自 咏

年来货贵文章贱,堪叹家贫祖母忧。

地位虚名真误我,妆台灯火尽传愁。

自 读

莫羡朱门出有车,莫嗟弹铗食无鱼。

但求佳句为时用,苦读家藏万卷书。

自 勉

伤春落拓折磨多,浪迹江湖郁郁过。

庾岭标梅花半谢,纵情犹唱励人歌。

自题陋室

奴家居处日瑶台,两扇明窗向路开。

陋室不迎趋势客,蓬门长喜雅人来。

童年小照

诗如图画画如诗,长记庭前咏絮时。

玉照新梳双风结,梨涡犹带嘴唇饴。

索诗戏赠

屡辱蒙君索我诗,论交情谊可无辞。

挥毫忽忆初逢日,尚是翩翩弱冠时。

感 怀

错落红尘廿四年,几曾荣辱叩苍天。

拙诗定稿作财富,直似丐儿夜数钱。

有 感

百劫千灾度此身,荒唐满纸见酸辛。

谢君一掬同情泪,世上原来有好人。

有 忆

琴心宛转频挑逗,诗句包笼几和酬。

只是当年尚幼小,而今欲觅更无由。

偶 成

早起开窗待晓暾,溪头云气尚昏昏。

流星落尽烟消尽,一片青山到凉门。

秋 怀

香阁轻阴暮有风,一年消息问寒虫。

儿童不识悲秋意,放学先开蟋蟀笼。

致诤友

吾侪回首来时路,无愧良知心自安。

善恶是非须细辩,莫留污浊在人间。

秋 闺

风动朱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有 怀

虫声城壁雁横天,客里怀人自黯然。

挑尽浅灯眠不得,冷风吹雨洒窗前。

落 花

闲步芳丛惜落红,数枝无力倚墙东。

主人不肯垂青眼,却使名花泣晓风。

题 梅

暖气频催一树春,巡檐索笑自精神。

梅花与婢原称旧,诗兴还输东阁人。

读 书

垂帘静对碧窗纱,一缕炉烟一盏茶。

闲读诗书忘昼永,不知日影已西斜。

无 题

素有雄心擎日月,生涯笔砚疏桑麻。

孤居陋室仍忧国,飘泊五湖四海家。

自 谴

得勿狂歌失莫悲,由来得失两相依。

塞失马翁焉非福,成败萧何未足奇。

咏 月

云间出没总从客,那管遥看处处同。

自抱冰心自家赏,宁沉碧海不朦胧。

咏 火

天然烈性众皆惊,功过千秋合理评

世道兴衰能作主,咏教社会放光明。

咏 烛

天生本性最忠诚,点亮他人毁自身。

壮志未酬光不灭,满腔热血化灰尘。

咏 钢 笔

玲珑小巧不寻常,澹泊生涯系纸张。

倘使胸中无墨水,如何写出好诗章。

咏 牛

不用扬鞭自奋蹄,黄昏犹赶陇头犁。

生前只食草和水,死后还留骨和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