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扒民国奇情第52期】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里的敌人,指的是心魔。

现代作家郁达夫也曾被心魔掌控,在与心魔的博弈中,他曾屡次被吞噬。直至最终,这位在抗日时期敢于用生命抗敌御侮的志士,却终究没走出自己的心魔。

心魔的长成,表面看是外界有关,实际上,内在才是主因。一度让郁达夫痛不欲生的心魔,亦是如此。

郁达夫的心魔,与女人有关。

1927年,郁达夫在偶然间邂逅“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后,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男子,便如老房子着火一般地燃烧起来了。

郁达夫是性情中人,遇到所爱的女子后,他迅速展开了猛烈攻势。

而对于郁达夫如猛火电光般的追求,王映霞虽似有心动,却并未予以接受。原因很简单:郁达夫虽是名作家,却有家室,一个未出阁且条件极好的女子,岂会甘心做妾。

探清楚王映霞的想法后,郁达夫开始“有的放矢”的展开进一步攻略了。3月4日,在写给王映霞的求爱信里,郁达夫写到:

“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你,总算是切而且挚了。”

山盟海誓,有的男人只是说说而已。而正燃烧着的郁达夫却真做了,为了更好地追求王映霞,他不顾一切地提出与原配孙荃离婚。

为了美人,郁达夫残忍地抛弃了妻子和三个幼孩。即便后来原配孙荃以死相逼,郁达夫也丝毫没有动摇。

人说,男怕缠女怕磨,在郁达夫的软磨硬泡下,王美人终于缴械投降了。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不久的1928年春天,两人就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缔结了婚约。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1)

西子湖畔,当王映霞与郁达夫拥吻时,一段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恋情便拉开了帷幕。

才子与美人的结合总让人艳羡不一,婚后,这对璧人一度被世人称作“富春江上的神仙侣”。

新婚后的头两年,两人的生活确实如神仙般自在快活。为了让美人王映霞一直“美”下去,郁达夫在生活方面竭尽一切可能地满足妻子的需求。

婚后,郁达夫每月用于生活的开支多达银洋200元,这在当时属于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准。王映霞的摩登时尚,在婚后丝毫未减半分。对于这些,王映霞显然是满意的。她曾不无自豪地对人言:我家的生活水平,比鲁迅家还要好。

可见,为了妻子王映霞,郁达夫真正做到了“倾尽所有地爱”。

可是这样的生活,过二人世界尚可,但一旦有了孩子还想过这样的日子,矛盾就不可避免地来了。

伴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家里开销迅速增大。加之,郁达夫还要时常管顾前妻和三个孩子的生活,郁达夫的经济压力开始压得他喘不过气。

人在有压力时,往往容易脾气暴躁。郁达夫本身就属于性情之人,性格极易冲动。加之他又放浪形骸,不喜安静平和的家庭生活,两人之间的矛盾摩擦便开始不断涌现。

女人往往在婚前糊涂,婚后精明。婚后,当王映霞在柴米油盐的打磨下恢复智商时,她开始仔细盘算起这段婚姻来。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2)

王映霞首先意识到的是:郁达夫当初给自己的承诺并未兑现。

抛开别的不说,婚前,郁达夫曾说自己会只有她一个妻子。但回老家探亲时,王映霞发现,郁家一直将原配孙荃当做大房,而她自己只是小房。在郁达夫原配孙荃眼里,她和郁达夫并未办离婚手续,因此他们只是分居,并未离婚。

这个“发现”成了王映霞的心病,婚前,郁达夫明明答应与她组成一个只有两人的完整家庭,结果平白无故地沦落到第二位的位置,这种待遇让她如何能够忍受?

后来每次两人争执时,她都会将这桩事翻出来说道。日久后,这个心病不仅未能痊愈,反而越发血肉模糊起来。

郁达夫从妻子的控诉中听出了她的悔恨,原本已经不能给王映霞理想生活的郁达夫,愈发自卑压抑起来。

此时的郁达夫年近40,而妻子还不到三十。二人之间的年龄差也开始成为郁达夫的痛处,自卑的郁达夫开始感觉到:后悔嫁给自己的妻子随时都有离开自己的可能。

为了避免美丽的妻子和自己当初一样怕“抛家”,郁达夫开始对王映霞的社交进行限制。

王映霞本是社交界的名人,婚后保持着风姿和美貌的她,依旧是社交界很受欢迎的明星。因着经常出席各种公共场合的缘故,她总能认识很多当时的名流,这让郁达夫很是不满,这也为二人婚后生活留下了种种不安定的隐患。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3)

婚姻本是一座围墙,但若婚姻里的很多隔阂、矛盾未及修复, 慢慢地,它们就会裂成一个个难以愈合的裂缝。直至最终有一天,因为一次击打,轰然倒塌。

1936年,郁达夫去福州任职,王映霞却并未同往。两人开始了分居的生活,年底时,为了躲避战乱,王映霞带着母亲和孩子到丽水避难。

避难期间,王映霞认识了能人许绍棣。

许绍棣对王映霞很是倾慕,自古美人总是是非的中心。为了接近王映霞,许绍棣想尽了各种办法。但不想,许绍棣对王映霞的穷追不舍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地传开了。

消息传到郁达夫耳中中,他迅速跳了起来。郁达夫开始认定,二人之间肯定有暧昧不清的关系。随即,在郁达夫的催促下,王映霞前往与已转到武汉的郁达夫同住。

但妻子归来后,郁达夫依旧没有放下他的疑心。怀疑这东西,就像种子,一旦被种下,就随时有生根发芽的可能。而怀疑,一旦生根发芽,要想连根拔出就很难了。

这以后的某一天,王映霞在没通知郁达夫的情况下前往朋友家拜访。郁达夫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却不见妻子,偏偏他又发现了许绍棣写给妻子的暧昧信。

郁达夫的疑心病立马就犯了,遍寻不见妻子后,恼恨的郁达夫原地爆炸了。在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郁达夫开始胡思乱想,文人的想象力往往较常人丰富。捏着信的郁达夫开始猜想,妻子肯定已经与许绍棣私奔了。

在黑暗里纠结猜疑一整晚后,郁达夫彻底丧失了理智。丧失理智后的郁达夫干了一件让王映霞和世人瞠目结舌的事:登报“寻妻”!

于是乎,1937年,人们在汉口的《大公报》上看到了一则特殊的启事,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这则启事真真让世人大跌眼镜,这是摆明了“自爆家丑、搞臭所有人”!

郁达夫和王映霞都是当时的名人,这则启事后,全国迅速炸开了锅。很快,王映霞也看到了启事。看到启事的瞬间,王映霞整个人都懵住了:“与某君之关系”、“搬去细软衣饰”?

和王映霞一起惊呆的,还有王映霞正在拜访留宿的朋友。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一次拜访,怎么就惹出了一个全国大新闻,真真是要惊得下巴掉下来的哦!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4)

王映霞朋友见状,速度通知了郁达夫,告诉他:王映霞只是在我家做客,而已!

发现自己犯了致命错误的郁达夫虽觉得自己离谱,却并不觉得自己有太多的错。但郁达夫还是在朋友的协调下提出接妻子回家,王映霞觉得郁达夫在报纸上登的消息是纯粹的“污蔑”,于是她提出:得登报道歉才会同他回家。

无奈之下,郁达夫厚着脸皮又在《大公报》登了一则道歉信。

男女之间的事总是这般,倘若长时间地纠结,即便两人没什么,也会被认定为有什么。时刻怀疑王映霞与许绍棣有染的郁达夫,即便此后两人再无往来,他也是:怎么看都有问题。

慢慢地,这便成了郁达夫的心魔,经过不断的强化和想象,郁达夫自我催眠般地认定:王映霞和许绍棣有过苟合。

在心魔的催眠下,郁达夫将自己认定为受害者,许绍棣和王映霞则是无耻的祸首。

1938年,郁达夫带着家人去了新加坡,为《星洲日报》工作。

有一段时间,王映霞为了逃避,又一次与郁达夫短暂分居了。王映霞此去,是前往印尼的小岛教书,后来因不能适应环境,她又返回了新加坡与郁达夫同住。

这次分居,让两人之间的矛盾又一次加深了。妻子不在的日子里,郁达夫似又回到了从前,他在一个个不眠夜里,开始不断地猜忌妻子。

第二年, 郁达夫在香港杂志《大风》的句刊上,发表了《毁家诗记》内容包含了19首诗和1首词。这20首诗词,像一枚炸弹一般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

在这些诗词里,郁达夫详细“披露”了他与王映霞之间的感情纷争,指出王映霞背叛自己,与许绍棣之间发生感情,并痛斥王映霞的婚外情毁掉了整个家庭。

平地一声惊雷!这大约是王映霞在此事发生后的最大感受了。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5)

美丽的女人本就容易招惹是非,而当美丽女人的是非被以日此艺术的形式呈现时,它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时间,世人对王映霞的声讨齐齐袭来,当时的社会尚不如今天开放,对于婚内出轨的女人,也绝不似今天这般开明。

难堪和打击让王映霞觉得生不如死,那种被朝夕相处之人暴露私生活的痛楚,和被污蔑的屈辱,一齐向她袭来。

悲愤不已的王映霞含着热泪愤怒的王映霞写了《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来回应郁达夫对她的控诉。

然而,王映霞此举,无异于再次让自己的私生活经受世人的考验。很快,在二人你来我往“曝光”下,报纸和杂志为了眼球,开始为二人的私生活各种“推波助澜”。

发展到此,一切已覆水难收。公开对决后的1939年,郁达夫在《星岛日报》上登出离婚启事:

“达夫与王映霞女士已于本年三月脱离关系,嗣后王女士之生活行动完全与达夫不涉,诸亲友处恕不一一函告。谨此启事。”

自此,这段轰动的恋情才最终结束。1940年5月,王映霞把三个儿子留下,离开了新加坡。

这以后不久,郁达夫就生出了想复合的想法,他在一首名叫《寄王映霞》的诗里写到:

“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纵无七子为衷社,尚有三春各恋晖;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诗中表达了郁达夫想和王映霞重修旧好的愿望,但郁达夫的美人却再未归来。

多年后,很多人告诉郁达夫:王映霞与许绍棣之间,并未真的有过什么。但郁达夫却固执不肯相信任何人,在和朋友的通信中,他甚至还酸溜溜地表示:“希望王映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否则就会耽误自己的终身。”

事实证明,郁达夫的“担忧”很多余, 1942年,王映霞便与时任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了连理,此后他们二人一直恩爱至百年。

婚前,钟贤道就对王映霞许诺说:

“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

这句承诺,钟贤道最终通过努力实践了。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6)

王映霞与钟贤道

王映霞晚年回忆称: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王映霞再婚后的1943年,郁达夫来到了印尼。为了掩护,他化名赵廉,和朋友合开赵豫记酒厂。此时的他已独身多年,独生的几年里,朋友为他介绍过不少对象,但他却都不满意。

郁达夫的迟迟不想结婚,与他在婚姻里的疲累有关,对于爱情,他似乎已经不太提得起兴趣了,“找个忠厚老实不好看的女人过下半辈子”就成了郁达夫这一时期对女人的唯一诉求。

至于激情,郁达夫早已耗尽。

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郁达夫选中了一个叫陈莲有的女子,这个女子是华侨。相比王映霞,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王映霞聪明、美丽、身材好且文化层次高;而陈莲有却呆板、姿色平庸,身材健壮且目不识丁。

一个男人选择女人的标准变得完全相反时,只有一种可能:受了很重的伤。

从郁达夫选择的第三任妻子可以看出,在与王映霞的这段感情里,郁达夫的确受了很重的情伤,但这伤,却似乎多半是郁达夫自己给的。

郁达夫与陈莲有结婚后,给她改了一个诡异的名字叫“何丽有”。而“何丽有”三字的意思,从字面就可知,是:一点美丽也没有(何丽之有)。

郁达夫给妻子取这样一个名字,不懂中文的妻子便欣然应允了。她显然不知道,郁达夫为她改这个名字,正是他与自己心魔对抗的一次尝试。

因为认定王映霞婚内出轨,于是郁达夫一直有着强烈的心理阴影,这种阴影下的郁达夫,极度害怕悲剧重演,于是,他就将妻子名字改成了“何丽有”。

这样,郁达夫对妻子的担心自然就会小很多:既然不漂亮,就不会出轨了。

只是,这种近乎催眠的方式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郁达夫的弟弟(郁达夫为第三任妻子取的怪异名字)(7)

何丽有

1945年郁达夫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后,何丽有才知道:丈夫赵廉是中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与郁达夫的这段婚姻里,何丽友与郁达夫之间,真的就仅仅是搭伙过日子的形式,两人之间,一直未曾有爱情。

郁达夫一生最爱的女人,无疑是王映霞,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男人,王映霞自然也爱过郁达夫。否则,她离开时,也不会那么期盼着郁达夫的挽留。但两个相爱的人,却终因心魔而相互厮杀。

世间有即便外遇也选择原谅的夫妻,却也有无数没有事实却因猜忌而分离的夫妻,如郁达夫与王映霞。

任何时候,猜忌都是人一生最大的心魔,而当这个心魔发生在爱情里时,结局往往是劳燕分飞。而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猜忌的一方与心魔和解。

而和解的方法,需要“有心魔者”自身的修炼(猜忌通常与猜忌方的自卑有关),也需要双方的良好沟通。毕竟,爱情,从来是两个人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