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是王阳明悟透佛、道、前儒后的贯通性的文化总结,集三家之大成早期被后儒思想的“求理精神”整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便有了“格竹子”的故事,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求理”就是科学研究,但科学与文化还是有差异的,毕竟与其少年时就立志为学习就要学做圣贤的志向不同,所以才有了后来对佛、道、前儒文化的深修、彻悟,并结合其传奇的一生通过《传习录》总结体现出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思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思想(王阳明心学核心思想解读)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思想

王阳明心学是王阳明悟透佛、道、前儒后的贯通性的文化总结,集三家之大成。早期被后儒思想的“求理精神”整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便有了“格竹子”的故事,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求理”就是科学研究,但科学与文化还是有差异的,毕竟与其少年时就立志为学习就要学做圣贤的志向不同,所以才有了后来对佛、道、前儒文化的深修、彻悟,并结合其传奇的一生通过《传习录》总结体现出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王阳明心学最核心的思想有以下几点:

1.对“格物”的重新定义,认为格物不是后儒所说的“求理”,而是“正事”,以天理的标准正事,即用生而有之原本光明的良知之心分出善恶并存善去恶,也可以说就是祛除过分的欲望为善去恶,同时克己、修己来明心、“明明德”致良知使至善之“良心”重现并恒照善恶,以此形成“心”的良性循环。

2.一切内求于心,“心即理”,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内求找到答案,认为理不在外、物而在内、心,这也是修己的循序渐进渐悟的过程。

3.“知行合一”并进,王阳明指出知与行是合一并进同时发生的,做不到的就是没真学到,真学到了排除个人主观因素必定是知行合一的。我们有多少人理解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的学了东西要经常复习岂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实则不然,其实这句话就是在说知行是合一的,“学”是学习知识、技能(道、理、法、术),“习”是指的实践、践行,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所学,将所学践行于学习、工作、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获得的成就感难道不比学了复习巩固下更快乐?

4.事上磨、事中练,主张“入世”修行,这也是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学到的、修到的要在具体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练、去磨、去悟,并不是一定要上山才叫修行,只需诚心诚意的立志、不愧于心的谨独、坚持不懈的修己做事,那么在哪里都是修行!

5.其晚年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以说是对王阳明心学的高度总结与概括。

王阳明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圣贤,实际上后世认为他就是圣贤且名符其实,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之人有几人?最主要的是他主导的修行方法是要在事上磨事中练,言其大则社会的持续发展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与努力,言其小则家庭的的和谐稳定更要靠我们去打拼奋斗,但我们在投入身心努力做事之前要先“致良知”,只有这样我们在奋进前行的道路上方向才不会跑偏,只要找回了良知之心、有了修己的决心、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就只管努力奋斗,把结果交给时间,就如种树之初时只管培根浇水,生长之时适时修枝塑形,如此下去,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之日自会到来!

图解王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