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1)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2)

3月8日,安踏市值约2876亿港元,相较一年前高点的5200多亿港元,缩水超2300亿港元。

鉴于线下零售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去年去年12月7日起,考虑到疫情影响和需求波动导致的22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长放缓,安踏体育就将2023财年净利润下调了8%。

因此在2023年安踏也迎来了成立32年来最大幅度的组织架构调整。根据其1月19日贴出的公告,本次厘革之举重在几位高管的职务变动:

丁世忠将卸任首席执行官职务并留任董事会主席,继续在安踏的经营发展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郑捷将卸任集团总裁及户外运动品牌群 CEO,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和亚玛芬的首席执行官;赖世贤将卸任首席财务官,转而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分管安踏、迪桑特和可隆品牌;吴永华将将卸任专业运动群 CEO,出任联席首席执行官,负责FILA品牌。

以上内容概括起来有两点:于董事局主席兼CEO任上长达15年的丁世忠,选择部分放权;重组管理层,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FILA、亚玛芬、迪桑特和可隆之上。

尤其是FILA,作为曾经安踏支柱产业的FILA业绩滑坡更是明显,销售额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3)

曾经挑起大梁

历史上,安踏能够摆脱低端认知、踏入一线城市,其中FILA品牌的功不可没。

资料显示,2009年8月,安踏花费了3.32亿元人民币,从百丽国际手上拿到了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

安踏接手后,将FILA品牌重新定位高端运动时尚,随后通过年轻化的代言人团队、多元化的赞助、米兰时装周大秀造势等方式不断强化其品牌调性。

消费端,FILA先瞄准二线城市有高端消费能力的人群,再逐步渗透到一线城市。适当的策略加上安踏的营销经验,2014年FILA开始扭亏为盈。

2015年,当FILA已经逐渐实现收支平衡,走上“现金牛”的康庄大道,安踏就开启了在国际上“买买买”的模式。2015年-2019年五年间,安踏共发生了五次品牌并购,收购了包括英国户外休闲、登山运动品牌斯潘迪,日本功能性运动品牌迪桑特、韩国户外运动品牌KOLON和童装品牌小笑牛等。

最后一次更是直接联合腾讯、方源资本等财团,以371亿元收购了国际顶级体育鞋服及装备品牌管理集团亚玛芬,将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高端品牌收归旗下。这些品牌基本都是许多细分领域的专业玩家,涵盖了户外、跑步、网球、骑行、滑雪等多个领域。再加上迪桑特、科隆,很明显,安踏想要布局中高端体育市场。

但在2019年7月,多家做空机构质疑安踏体育对FILA的财务数据造假,门店数量不可信。因此从当年开始,安踏体育单独披露FILA品牌数据,显示2019年FILA收入147亿元,增速高达74%。

此后随着业绩大幅增长,FILA逐渐成为安踏集团旗下的王牌。财报显示,2020年,FILA在集团中的营收占比高达49.1%,接近一半,成为了安踏的支柱产业。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4)

如今业绩凋零

原本,FILA是一个成功的样板,它的成功也令安踏开始大刀阔斧的并购,然而随着FILA的增长“触礁”,它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相比于主打平民的主品牌和明显高客单的“师弟”们,FILA卡在中间,比下没有价格优势,比上又没有足够强的品牌力。

与此同时,当以Lululemon为代表的新一个世代的运动品牌,开始以品牌资产撬动某个圈层、以具体的生活方式或运动品类引领某类人群,在精神上满足消费者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尊重时,FILA再想通过堆砌老爹鞋、强调流量明星的方式,凸显品牌高端定位以吸引消费者,似乎也变得不合时宜。

从产品上来讲,FILA曾经的现象级爆款“老爹鞋”,正在“泯然众人”。虽然后续在设计上推出了猫爪、ADE、鱼刺系列,但鞋型改变不大。毕竟FILA店员都出来抱怨,“顶多把小细节变一下,以致于撞鞋太多,员工自己都记不清个别产品的名字。” 至于像耐克Air、阿迪boost那样的“颠覆性创新”技术,更是没有的。

在研发支出上,2020年、2021年上半年,安踏体育研发活动成本为8.71亿元、5.0亿元,研发活动成本比率(研发占收益比)为2.5%、2.2%。今年上半年,该指标尚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如若再拉长时间来看,2016年以来,该指标均未超过3%,与阿迪达斯研发投入比多维持在7%左右相比,相差了四、五个百分点。

因此2021年FILA营收贡献就开始有所降低,占比从49.1%下滑到44.2%。

进入2022年,FILA开始失速,上半年营收107.77亿元,同比下滑0.5%,占安踏总营收41.5%,营收占比进一步降低;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72.3%下滑至2022年68.6%。

根据最新披露的运营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安踏主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1年同期相比约减少7%-8%,全年录得低单位数的正增长。

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在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2021年同期减少10%-20%,全年来看则出现安踏收购以来的首降,录得低单位数的负增长。

不过,FILA的瓶颈也需要被客观评价,因为任何一个高速发展的品牌,在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也都会面临增速放缓的现实。无论如何,它目前都是集团发展的第二大支柱品牌,地位短时间内难以被超越。

尽管如此,FILA任然需要新的增长点,否则再庞大的产业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若需《中

请联系本社蒋女士。

固话:023-63218221(蒋女士)

手机:15823205452(同步微信)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5)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6)

fila哪一年变成安踏旗下的 销售额负增长的FILA(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