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求子的时候会到庙里去拜观音菩萨,希望菩萨早日送给自己家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老人求全家平安顺遂的时候,都想到要去寺庙上香拜佛并且虔诚地跪拜。

如果家里男孩身手矫健的话,大部分人又希望他到少林寺里去学武功。由以上种种可得,“寺”和“庙”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寺”“庙”名称的来由呢,又有多少人明白“寺”与“庙”之间的区别?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

“寺”其实是办公地点

现在很多人都把寺和庙合称在一起,无论大家想说寺,还是想说庙,都会统一的用寺庙这个称谓去代替。其实,从很多个角度来看,寺和庙从根本上是不同的。

比如在大家都很喜欢的古代宫斗剧《甄嬛传》中,甄嬛就被皇上派到了甘露寺,而不是甘露寺庙。由此可见,在古代的时候,寺与庙是没有连用的。

在中国古代,寺其实是官方办公场所的一种称谓,比如大理寺,大理寺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最高法庭,它主管的是刑狱案件的审理。自北齐之后,历代法庭都沿用大理寺这一称号,到明清时期,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2)

虽然历代的大理寺职能可能会发生小范围的变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理寺是一个官方办公的场所。负责掌管大理寺的官员被称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地位非常高,甚至位列九卿之中。

从寺的字形来看,寺采用了会意的造字方法,它的创立本义为寸土之地,表示的是十分准确,具有权威并且不容置疑变化的意思。

寺也通“侍”我们可以看到寺与侍,之间只差了一个偏旁,他们两个的关系是十分相近的,侍这一字通常用于侍奉皇族,寺自然也成了为皇族服务的办公场所。除了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大理寺之外,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着“九寺五监”的说法。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3)

谈到九寺的历史渊源,还要从秦汉时期便开始设立的九卿说起,九寺由九卿演变发展而来,一开始,九卿只是对某些官员的称谓,经过历史的推移与演变,九寺成为了卿的工作场所。

据我们目前了解的历史所知,九寺可以分为: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这九个寺院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着不同的方面。

比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大理寺负责的就是刑狱案件的断案。司农寺从字面意义来看,应该与民生有关,是管理耕作粮食的场所。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司农寺自北齐建立开始,它就一直负责着存储粮食的事宜,只要与农业有关的事项,都由司农寺负责。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4)

司农寺的官员,会将国家每月收上来的粮食进行统计,在古代,人们不仅仅会用金银铜币来发放官员每月的工资,他们有时还会用粮食作为工资的一种形式发给在朝廷工作的官员。

在后宫的妃嫔们有时也会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司农寺的工作就十分重要,它不仅负责储存,还负责这些粮食的分配工作。九寺互相配合,才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运转,百姓得到更好的生活。

我们刚刚举出具体事例来向大家表示了寺在古代确实是官方工作的场所,除了现实依据外,寺的职能在古书中也多有体现。在《说文解字》中“寺,廷也”这一句话也为我们证实了,寺在古代时期,并不是供奉佛像和供和尚与尼姑居住的地方,而是较为正式庄重供人们工作的场合。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5)

既然寺在古代一直都充当的是官方办公的场所,为何后来会和佛教联系起来呢?我们都知道,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在古代是一个国力强大的大国,经常会有其他的国家前来朝拜,这就增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联系的机会,在这样的来往之间,我国接受了其他文化的传播。

在汉代时期,身为帝王的刘庄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出现了一个浑身冒着金光,看起来十分和蔼的人,刘庄非常想问清楚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就在他即将开口询问之际,这个冒着金光的人却消失了,刘庄随之也醒了过来。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6)

做了这个梦之后,刘庄每日都在思考着梦里这个人究竟是谁。一连想了几日,刘庄再也忍受不了这困惑的感觉,于是,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把自己的梦告诉了他们。

大臣们一听这个梦,立刻反应过来,告诉了刘庄:“殿下,这是吉祥的征兆啊,您梦到的应该就是西方佛教中的神,您这个梦必能护佑我们大汉安康啊!”

听了大臣的话,刘庄的心里感觉到十分开心,刘庄认为是这个佛在暗示自己,让自己去寻找他学习佛教知识。于是便立刻派人前去天竺寻找佛,希望能把这个神带回汉朝来。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7)

经过努力,汉朝的人终于到达了天竺,他们看到天竺有着很多佛教的建筑,在这些建筑里面,全部都供奉着各种佛像,这些佛像虽然与刘庄描述的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却不会动。

几经周折,汉朝的使者团终于见到了两位高僧,他们不仅长得和刘庄梦里的人十分相似,而且还会说话会动,这两位高僧就是竺法兰和摄摩腾。

他们二人听到汉朝的帝王刘庄梦到了他们的佛,感觉十分高兴,便立刻带上了佛经和小尊佛像,骑上了白马,跟随着汉朝的使者踏上了拜见刘庄之路。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8)

听到有两位高僧即将要来见自己,刘庄十分开心前去迎接,他发现,这两位高僧与自己梦中梦到的那个人,实在是太像了。

他十分虚心地向两位高僧请教了佛教的知识,发现佛教的知识果然是很深奥,并且十分吸引人。为了日后更方便与两位高僧见面,刘庄把他们二人留下了,用很高的礼节招待他们,并且把他们安排在了鸿胪寺。

其实当时的鸿胪寺负责的是招待宾客的工作,并不是负责传播佛教,两位高僧作为刘庄的客人,住在鸿胪寺,确实是十分妥当的。但是日子一久,刘庄心里便开始犹豫了,这两位僧人可是精通佛教的大师,一直让他们住在鸿胪寺,倒显得自己不尊重他们了。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9)

既然自己想要将这两位僧人永久地留在汉朝并且将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开来,就应该尽快着手为二人安排一个更好的住所。

说做就做,刘庄立刻下令要为这两位僧人修建一所新的僧院,在充分考虑了佛教文化的基础之上,刘庄还命令要将僧院按照寺的规格来建造,这已经足够体现出刘庄对于这所僧院的重视程度了。

要知道,寺可是权力的象征,只有各种官位较高的官员才能够主管寺的工作,如今,刘庄直接把这两位僧人的地位抬高了。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0)

在这所寺建好之后,刘庄为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白马寺”,这两位高僧住到了白马寺里面,开始了佛教传播工作。白马寺的建立,为佛教之后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统治者刘庄比较喜爱佛教,于是他的追随者也经常去白马寺向两位僧人请教佛教相关的问题,时间一长,白马寺就演变为佛教僧人为大家传授佛教并解答疑惑的地方。自从汉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寺建立起来,佛教也发扬光大。

由于传授佛教的场所大多被称为寺,所以后来,除了一开始我们提到的大理寺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官方办公的场所称为寺了,历朝历代都因为佛教而减少了寺在办公场所名称中的使用。此后,一提起寺,大家便想当然地将佛教与它联系起来了。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1)

“庙”的历史演变

宗法制度贯穿我国古代社会,对人们的影响很深。在宗法制度实行期间,血缘关系与宗族关系是十分受到重视的。

在那时,每个宗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庙,而且地位较为显赫的帝王,甚至每人都拥有自己的庙号。大家可能不清楚庙号是什么,其实在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自己的庙号的。

一般,君王死了之后会建造专门的家庙来祭祀,但是毕竟庙宇的占地面积太大,如果君王去世,都要建造一个庙宇来祭祀,那么土地也就不够用了。所以,在古代,人们通常会在经历过子孙几代的繁衍之后,就将其原来的庙宇毁掉,合并到太庙去祭拜。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2)

人们会对那些对于国家有巨大贡献,值得后世不断学习的帝王追封庙号,并且会将他的牌位立在庙宇中进行祭祀,让后人永远铭记。

但是庙宇不是单独为了祭拜帝王而设立的,在朝廷做官的官员,都可以按照宗法制度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庙宇,并且在自己的庙宇中供奉自己宗族的祖先。

《礼记》中“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也可以为我们证明,宗法制在古代是被大范围地使用的。如果庙一直是供奉祖先的场所,那么,它为何后来会与寺联系起来呢?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3)

这一切还是要从汉代说起,我们可以看到,寺与庙的转折都是从汉代开始的。在封建社会,人们的医疗水平较低,大家面对较为普通的疾病,有时也无法医治,人们对于疾病束手无策,所以他们便想到了神灵。

在依靠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某些问题时,人们在一开始就会去庙里祭拜自己的祖先,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可以守护自己的子孙,后来,仅仅在庙中,供奉祖先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祈祷的需求了。

所以各种庙宇便随之而生,而且庙里供奉的人物和这个庙所在的地区也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的。在海边居住的百姓,他们往往不通过耕种农务生存,而是利用出海打鱼这种方式为生,但是海上的天气变化莫测,古代的航海技术也不发达,稍有不慎,那些渔民就会丢了性命。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4)

海边的地区有一个传说,海上有一个妈祖神,她可以维护海上的和平,护佑一方平安,海边的居民都十分信奉这个神。

所以海边会建造妈祖庙,人们在外出打渔之前,经常会去妈祖庙里面祭拜,希望妈祖可以保佑自己,让自己此次出行可以收获很多的鱼,并且健康的归来。

在中原地区,你可以经常看见龙王庙,相传龙王是掌管一方水域的神,它可以阻止某些水灾的发生。所以人们经常会在汛期到来之前到龙王庙里去祭拜,希望龙王可以减少汛期时河流里的水量,让大家不会因为洪水而失去性命。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5)

龙王庙不仅出现在这些洪水多发地,在一些干旱地区,大家也供奉着龙王,在干旱地区的人们通常会在旱季到来时,去龙王庙里祭拜,希望罗王可以大发慈悲,让甘露降临在这片干旱的大地上,滋养庄稼与这里生活的人们,让大家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想要发大财的人,会去财神庙拜财神,想要家里一年四季不愁吃穿的人会去灶王庙里面祭拜灶王。

由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后来将寺与庙联系起来的原因应该就是他们都供奉着一些神,但是仅仅因此就把寺与庙连用的话,是十分不严谨的。其实,寺与庙之间还具有更大的区别。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6)

“寺”与“庙”的区别有哪些

一个是负责传播佛教的场所,一个是供奉各类神灵的处所。寺和庙本无关系,在现代社会,人们却经常将寺庙连用。

但是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明白,寺与庙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他们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应该发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渐渐忽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要有区别寺和庙的能力。

上文,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寺与庙的历史根源,大家应该可以发现,二者在起源上就是不同的。现代人对于寺庙的定义就是供奉神灵与先贤的场所,其实这一定义更贴近庙的职能,大家都忽视了寺的意义。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7)

寺在历代都是供奉着佛教中的佛像。并且在寺中,居住的是方丈和和尚,他们都是一些信奉佛教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遵守着同样的制度,每日规定时间就坐在佛像前敲木鱼念佛经,少林寺中的小和尚还会练武功。

寺中供奉的是佛,佛在佛教中是神的存在,而不是现实中存在过,后来却死去的人。但是庙和寺就不一样了。庙中供奉的都是曾经存在过的人。并且,寺中可以居住现实中的人。庙宇中通常是不住人的。

但是在古代,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庙宇中会有人居住,如果一个国家很有声望的帝王死了,或是一个家族中地位显赫的人去世了,这个宗族中新的掌权者就会命令一些死者生前喜爱的人去庙宇中居住几日,日日在庙宇中点香祷告,希望这个死去的人可以走得更加安心。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8)

如果一个庙是家庙,那么里面有的只是一个个灵位,上面写着先人的名字,子孙后代都在这个庙宇里,对自己的祖先进行祭拜。

如果这个庙宇不是家庙,那庙中也只会有一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妈祖和龙王等。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的人,因为他们的事迹过于传神,后代便将他们的故事变成了神话。

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神话中的神。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庙宇中供奉的对象要多于寺,这也是区别寺和庙的一个重要标志。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19)

除了供奉对象有区别之外,寺和庙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也不同。我们都知道,佛教文化不是发源于中国,佛教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在中国渐渐壮大起来的。

在佛教出现在中国之前,我国的主流文化是儒道,而不是佛教,但是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它与我国的儒道文化渐渐融合,相互吸收,彼此借鉴。

佛教焕发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更好地传播开来。而庙宇所代表的宗法文化,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型了,宗法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很早就明白,只有把有血亲关系的人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统治他们。

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20)

事实证明,宗法制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是很适用的,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了几千年,宗法文化一直延续着并没有中断。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外来的文化,而庙宇的文化却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二者在文化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有人将寺与庙的区别概括为“寺里供神,庙里供人”,这样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从本文的全篇内容来看,这样简便的判断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但是,不论使用何种判断方法,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明确自身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明白寺与庙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把二者分开,而不是盲目的使用寺庙这一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