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日入伏,农谚:淋了伏王,1天1场;又说淋伏头晒伏尾!哪个正确

今天将正式的步入了一年一度最为炎热的:三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来临之后,阳光接近直射,昼长夜短,气温开始上升到最高阶段,随着暑气的下沉,空气也像停滞了一般的粘稠,再也没用了习习凉风,吹过来的风是扑面的酷热。每天挥汗如雨的时候开始增多,三伏天也要注意合理的安排作息,早睡觉,少熬夜。

入伏以后哪天是伏天(今日入伏农谚淋了伏王)(1)

今天入伏,农谚对于入伏之后的天气变化,相当的在意,今天入伏也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六,农村老人爱说:秋收不秋收,要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也不是什么大日子,为什么老人对于五月二十六如此在意呢?这一天是入伏之后的开始阶段,五月二十六的天气变化,对于之后的天气走向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如果在这一天出现了降雨,有的地区认为这是淋了伏王,以后会一天一场雨,整个三伏天的降雨是相当的丰沛。

入伏以后哪天是伏天(今日入伏农谚淋了伏王)(2)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伏王也就是指入伏之后的第一天,被称之为伏王,民间说法如果这一天出现了降雨,那么之后的天气几乎每天都会出现降水。也被叫做:头伏下雨,伏伏有雨。虽然农谚都是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虽然达不到天天下雨,但也侧面的说明了整个伏天的降雨将会比较的多,在北方地区伏天降雨丰沛,对于秋苗生长是极为有利的,秋苗生长需要的就是高温加高湿的天气,如果头伏没用出现降雨,那么整个伏天就会干旱。

在过去缺少灌溉设施的年代,出现了持久的干旱天气,秋苗很难良好的生长,自然也就很难有好的收获,所以农村老人把这句:秋粮收不收,要看五月二十六,看的相当的重要。这也hi是局域性三伏天对于雨水的需求,有的地区则跟这些农谚说的正好相反,认为头伏下雨整个伏天反而会相当的干旱。

入伏以后哪天是伏天(今日入伏农谚淋了伏王)(3)

淋伏头晒伏尾:有的地区跟以上的农谚说法恰恰相左,认为如果头伏尤其是伏头,也就是入伏的头一天出现了降雨,那么在中伏、末伏期间太阳炙热,烧烤模式开启,也被叫做:雨打伏头,晒死牯牛,如果伏头下起了雨,在之后的时间里,阳光烧烤的连耕田的老牛都会坚持不住,这是多么酷热的描述,这也会带来相应的干旱天气,对于这样天气的描述,农谚还有:头伏漏,干死豆的说法,寓意伏头出现了降雨,那么之后的天气相当的干旱,就连地里面的豆子都会干枯而死。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跟上面的:淋了伏王,1天1场正好相反呢?

入伏以后哪天是伏天(今日入伏农谚淋了伏王)(4)

其实农谚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地域性的经验积累,由于南北天气差异巨大,很多农谚是并不能作为全面使用的,只能作为局域性的参考借鉴,所以我们也不用在意农谚之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这些说法在一些地区还是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