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晓得了用杭州方言怎么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我晓得了用杭州方言怎么说(杭州话有没有十级)

我晓得了用杭州方言怎么说

昨天是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

听周志华讲讲“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故事

昨天,是我国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也是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一早,浙江省主场城市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就在运河广场拉开大幕。

对于国家级非遗——杭州“小热昏”的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来说,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最忙碌的,刚参加完开幕式,他就前往新开馆的浙江非遗文献馆,做一场有关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主题讲座。

“老开心”要讲什么?自然还是围绕着“小热昏”。作为一门用杭州方言表演的街头说唱艺术,“小热昏”里的杭州话总应该是本塘最正宗的咯?

周志华却说:“正不正宗不好讲,毕竟语言一直在变化,但小热昏确实保留了比较老底子的杭州话。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方言,听听肯定是有好处的。”

周志华已经与“小热昏”相处半个多世纪了。早些年,都是艺人走街串巷,在闹市街口演的。

“拱宸桥、武林门、凤山门、南星桥,这些地方我都走过,说说也是杭州话,但很多说法有区别,主要是受到一些外来方言的不同影响。还有就是时代和社会变化带来的变化,比如港台腔有一阵流行,杭州话也出现了‘洒洒水’(小意思)这样的表达。小热昏作为一门口头语言艺术,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很必要的。”

但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更清楚这些词是怎么变化来的。

“很多人都会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在狭窄简陋的地方完成复杂的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说法的出处。”周志华说,“当年岳飞被处死在风波亭,就在现在的小车桥到众安桥那一带。老百姓偷偷买通狱卒,连夜把尸体运出来。但放哪里呢?有人出主意说,浣纱路口那边有个堆垃圾的地方,螺蛳壳可以盖住,也经常有人烧垃圾,祭奠不容易被怀疑。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都听说那个地方埋着岳老爷,纷纷去祭奠。这才有了‘螺蛳壳里做道场’。”

还有大家熟悉的“贱儿饭”。周志华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吃白食的意思。这个也是那帮年轻人(口水军团)的歌普及的。老底子是叫‘件儿饭’。现在有个菜还叫‘咸件儿’对吧?就是腌制过的咸肉。以前什么人吃这个饭呢?劳力。杭州那时水路发达,有很多纤夫、脚夫,干活要出很多汗,需要补充大量的盐分,就吃这个饭。它一般放在饭馆门口的门板上,也叫‘门板饭’。劳工到了就能吃,也不进店,门口扒两口,然后接着干活。好比现在的快餐。“

“小热昏”虽然是杭州特色,但也有传到外地去的。周志华介绍,“小热昏”传到绍兴,就叫绍兴“小热昏”,到宁波就是宁波“小热昏”,等等。现在他们的本子有不少被拿出去,换成别的方言来演,让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意义,被当地人更好地接受。“小热昏本来就是说唱艺术,就是你们年轻人说的RAP,比如我把《老板众生相》重新改编,配上MIDI,感觉马上不一样,好多年轻人喜欢。”

周志华还看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说这“三本书”对曲艺演员也适用:“有字之书是老先生留下的文本,那是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的智慧。无字之书就是行万里路,演员最重要就是站在舞台上,无论在台口偷师父拳头,还是看观众的反应,都是不可或缺的经验。心灵之书就是老百姓的心声。曲艺来自民间,不能靠口号,得用故事用细节把老百姓的心声说出来,才有生命力。”

“老开心”版杭州话十级测试卷(节选):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歇后语或含义:

1.糖浆儿里放酱油

A.想法儿蛮好 B.神扬舞蹈

C.拗滋搭味 D.脑西搭牢

2.水棺材钉琅珰箍

A.叮叮当当 B.多此一举

C.贼头狗脑 D.有趣得瑟

3.腰里别个死老鼠

A.有趣得瑟 B.够佬

C. 兑七兑八 D.混充打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