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多种病证,大大提高了本穴的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阳陵泉功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阳陵泉功能(用好阳陵泉)

阳陵泉功能

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多种病证,大大提高了本穴的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多种病证,大大提高了本穴的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

(一)阳陵泉治疗范围古今文献复习

关于阳陵泉的主治,古今文献均只记载了肝胆病和下肢痿痹方面的系列证候,完全没有涉及其他内脏病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合入于阳陵泉,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喉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针灸甲乙经》:“胆胀者,阳陵泉主之……胁下榰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阳陵泉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阳陵泉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起坐腰背重,面肿满胸中,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堪可攻。”

《针灸大成》:“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股冷痛,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吤然,头面肿,足痉挛。”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阳陵泉治痹偏,兼治霍乱转筋痛。”

《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4版教材):“下肢痿痹,脚气,口苦,呕吐,胁痛。”《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版教材):“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腧穴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1版教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二)对筋会阳陵和经筋入内脏的初步认识

“筋会阳陵”之说,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但未详其因。笔者认为,筋会阳陵,其由有三:一因阳陵泉是足少阳经腧穴,又为胆腑的(下)合穴,主治腑病,而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故阳陵泉与筋有密切关系。二是阳陵泉位于膝部,是足三阳经筋、足三阴经筋结聚之处。三是阳陵泉主治经筋病,诸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痛、筋脉拘急、抽搐、腓肠肌痉挛以及各种扭伤等有着独特的疗效。

由于《灵枢·经筋》记载各经脉之经筋均聚结于体表,故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脏六腑。”此后历代针灸文献(包括现代的针灸学教材)都把十二经筋不入内脏作为其主要特点之一。笔者认为,十二经筋的主体结构是机体外周的筋肉系统,在循行过程中只是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而已,但并非不入内脏。部分经筋除在体表聚结外,也进入体内散落,形成有关脏腑的组织结构。

(三)阳陵泉治疗内脏病证的具体应用

1.胆绞痛

胆绞痛是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的主要证候。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当为疏肝利胆行气镇痛之第一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可以加强胆囊的收缩频率和力度,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操作时直刺2寸左右,行提插、捻转泻法,动留针30~60分钟,或以连续波、快频率电针强刺20~30分钟。

2.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急性发作时,若在内关、郄门、阴郄、巨阙、膻中等常规处方基础上加用阳陵泉,直刺1~2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对心脏平滑肌绞痛有明显的舒缓作用,能较好地协助常规腧穴行气通阳、化瘀止痛。对因心绞痛引起的胁肋放射痛更能发挥舒经活络作用。

3.胃肠痉挛

胃肠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性痉挛而产生的胃脘部或腹部剧烈疼痛。除脘腹部疼如刀绞外,腹直肌多呈挛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取中脘、梁丘强刺泻法,阳陵泉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加用电针强刺激,以助中脘、梁丘通调腑气、止痉镇痛。

4.胃下垂、肝下垂

胃下垂、肝下垂是指胃、肝的位置低于正常,多发生于身体瘦弱、从事站立工作的女性。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弛所致。胃膈韧带、胃肝韧带及腹壁肌肉都是属于“经筋”的范畴,在常规补中益气的针灸处方中加用筋之会穴”阳陵泉,能有针对性地加强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及松弛的腹壁肌肉紧张度,发挥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5.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针刺止呃的穴位很多,但直接与膈肌密切相连的却只有膈俞(膈之背俞)、阳陵泉(筋会,膈肌古称“贲”,乃诸多经筋所结之处)。故针刺阳陵泉缓解膈肌痉挛,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6.遗尿或尿潴留

遗尿或尿潴留都缘于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调节失控。《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而这里所谓膀胱的“不利”“不约”,其实就是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控制能力。膀胱括约肌也是属于经筋的范畴,作为筋之会穴,阳陵泉对其紧张或松弛程度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作为宗筋之主的肝(经),在其“所生病”中也有遗尿和尿闭,就是对阳陵泉能够主治遗尿或尿潴留最好的佐证。

7.泌尿系绞痛

泌尿系绞痛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病位在肾和膀胱,涉及肝脾。绞痛发作时,阳陵泉宜急刺2寸左右,行大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泻法,或接电针以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对泌尿系平滑肌及膀胱括约肌有良好的抗痉挛作用。

8.阳痿、阳强、疝气、子宫脱垂

阳痿、阳强、疝气、子宫脱垂均属前生殖器病证,阳痿多由肝血不足、宗筋弛缓所致;阳强多由肝胆火旺、宗筋不收所致;疝气多系肝郁气滞、宗筋瘀阻所致;子宫脱垂多属中气不足、胞脉弛缓。“前阴者,宗筋所聚,乃肝经所系”,也就是说“肝主宗筋”。诸证在常规取用关元、三阴交的基础上加用“筋之会穴”阳陵泉,能够通过疏肝理气、滋养肝筋,达到起痿、壮阳、舒筋止痛和升阳固脱的治疗目的。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