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发布会主题与企业价值观

顾名思义,发布会,是要发布企业或组织重要消息,以及重要产品信息的活动载体,主题尤为重要,通常称为整场活动的“眼睛”。战略层级的事情才能上升到发布会?而且大家可以思考,“发言人”怎么来的?所以发布会的主题必须好好策划,是整场活动的眼睛。

品牌发布会环节(如何用一场发布会建立品牌)(1)

  例如往期的苹果发布会,“Think different” 均植根于其中每个环节;小米的十周年新机发布会,情怀满满却与产品设计紧密相连。虽然两家公司发布会呈现形式有异,乔布斯有自己的“思考不同”,雷军也有一贯的“一往无前”,但本质上“殊途同归”,都指向了发布会的主题要鲜明生动。从前期的海报设计思路就能看出,结合自身企业的价值与信念,连接自己的服务与用户,生产有场景共鸣的金句,一张好的海报就应运而生。

品牌发布会环节(如何用一场发布会建立品牌)(2)

02

核心内容要足够吸睛

发布会的重点是什么?是发布的核心内容,核心产品。以核心产品为例,一部电影、一支歌曲、一篇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必须突出重点。所以围绕发布产品做层层推进,最后的高光时刻,是让人们看到产品最突出的卖点。搞不成电影那么跌宕起伏,也要清楚最后的高潮,要让目标群体对“产品”分外期待!因此,要把产品最为荣耀的十点浓缩成五点,然后精确清晰生动地演绎三点,并且不能让产品外的其他项目掩盖产品本身光芒,至关重要。

03

调动情绪,与用户互动

现在的新闻发布会,通常有助阵嘉宾,有专家分享,这就是一种层层铺垫,可以为最后的发布会高潮主题做论证。比如有的嘉宾负责提出问题,有的嘉宾负责扩大需求,有的嘉宾负责强化用户认知,最后创始人以及首席专家等来做产品和需求的结合。这样的议程是一种常规设计,且必然是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的,这点做到极致的是电视购物的“表演专家”,他们的台词都是精心设计的,形象也是领域专家。要有专家愿意“仗义执言”去背书新闻发布会。

04

善用媒体,传播品牌

某种角度上说,品牌就是传播,品牌就是沟通,品牌就是用一切方式做用户的认知。所以要讲究“符号”,要讲究“意义”,要讲究“社会影响”,这都可以通过发布会来呈现,发布会就是企业战略的核弹,玩不玩是思维的问题,玩的不好是能力问题。因此呈现上一定要有“媒体关系”,品牌建设就是善用媒体,形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利用媒体去扩大扩散、背书产品、背书公信力。所以,仅邀请十家二十家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必然不如大厂邀请的几十上百家,无论从官媒到商业媒体到自媒体,还是从综合媒体到行业媒体,都是要有综合考虑。这才是一些刷屏效应的背后逻辑,主要是思维上要贴合、到位。

这里要特别提到,需要有短视频和直播的设计,关键环节要号召大家可以发朋友圈,可以发抖音快手。就今天的市场环境而言,没有在自媒体平台引起一些话题传播,发布的意义会减弱很多。

另外,用户的互动是核心线索,也就是说一场发布会的设计,归根结底,是和用户说话。没有用户没有市场,就没有所谓的发布。那么从发布会之前的预热,到发布会当天的信息爆炸,到发布会后的持续互动运营,无一不需要完整考虑。最直接的,是发布会的伴手礼,到达现场的用户及嘉宾都是最为直接的联系,他们是市场用户的代表,要“狠狠的宠狠狠的爱”。

05

创始人讲好品牌故事

最后,一般来说都怕老板风头不够,团队各显其能,递话筒送鲜花不会出问题。按照现在数据、社群和 IP 的三大要素来说,创始人创业家以及核心团队,是发布会上的主角,他们和产品是合二为一的,他们是品牌 IP 的体现。怎么上台,发言稿如何, PPT 的制作,音乐的配合,甚至服装、发型都是要考虑的元素。因为品牌 IP ,就是要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有情节。最后创始人的发言草草收场,好像参加别人的活动,这不是低调,这是“品牌的无知”。所以,无论内向、外向,这是一个集体设计,团队策划,总要有前台的那个 superstar。

综合来看,用一次发布会建立品牌,显然是夸张了一些,但现在整体的碎片化、社会化的媒体环境,例如短视频、直播当道,正让无数创业英雄用发布会形式来确定自己的“江湖”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企业总是有样学样,但是学不到精髓,例如提前邀约,在某五星级酒店签到摄影,礼仪、专业主持人、嘉宾阵容、产品展示等等一应俱全,基本面是有了,但关键性的品牌内容却缺乏灵魂,让企业错失了一次良好的时机,让人遗憾。

综上所述,发布会对企业来说,不是一次性的局部战斗,是一个年度里面的决定性战役,要具有全局性,具有战略性。如果发布会做好了,品牌的框架就打好了,一次次完善迭代,显然就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