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中的平淡(王阳明心若安定)(1)

在王阳明的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弟子问自己的老师,还有什么话想要交代。王阳明坦然地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只要我们的心灵是安宁而光明的,人生中就有更多的幸福等着大家。

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改变。每当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生活处处不如意的时候,不妨借鉴王阳明心学的智慧,帮助自己找到幸福。

王阳明心学中的平淡(王阳明心若安定)(2)

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

今天,我们似乎习惯了被自己的内心所困扰,外界的事物总是能影响我们内心的平静。以至于我们普遍觉得,良好的物质生活,无法带来幸福的感受。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是我们在追逐功名外物的时候,迷失了本心。

王阳明的心学,要求我们修炼一颗不为外物所扰的本心,以面对这个充满变故和挑战的世界。人生于天地之间,注定就要接受历练和挑战,就连圣人王阳明都不能例外。

他的两次科举都以失败告终,曾经被宦官刘瑾陷害差点丢了性命,也曾经在贫穷蛮荒的龙场谪居,受尽了苦难。但是王阳明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从容处理自己的处境。

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面对凶恶的敌人,王阳明所表现出此心不动的强大心理素质也让他的学生望尘莫及。这就是一个修心之人所具备的气度和心态:临危不惧,宠辱不惊。

王阳明曾说:“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依赖外物获得的快乐是浅薄的,真正的快乐则是源自我们自己的内心。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正是在这种高质量的快乐中找到了人生目标。

是的,在遥远的明朝,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曾经是这么充实,这么富裕。而在当下,我们的生活更多是被外物带来的廉价快乐所充斥着。有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也有人因为一点名誉裹足不前。

面对这种困扰,也许我们正需要重拾古老的阳明心学,找回自己最初的本心。请记住,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有义务代替我们守护自己的本心。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上奔波已久,快要失去自我的现代人,是时候找到自己的定盘针了。

王阳明心学中的平淡(王阳明心若安定)(3)

认定了就做自己

徐悲鸿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心总是复杂的,最容易被大众的意见影响,人云亦云,怀疑自我。在这个利益为先的时代,这种现象会更加普遍。

对于被同化这件事,相信每一个人多少都会有些不安。我们追逐着物欲,跟随着他人的口舌,似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傲骨,背叛了自己的内心,心中缺少做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就像王阳明曾对弟子说的:“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王阳明推崇的,是用自尊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想要做到致良知,最可靠的还是追随内心的善念。

现在网上有一句话十分流行:“每个人,都有特立独行的权力。”既不随波逐流,又不心怀偏见的生活态度不再是“古怪”,而是一种智慧。而王阳明的一生,也是特立独行,敢于追求自我思想价值的一生。

在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学问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这种学术界的新思想,人们当然是不能理解的,惊讶之余,更有人指责它是异端邪说。

到了嘉靖元年,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有功,却受到了他人的嫉妒,因此依然饱受大臣们的攻击。这还不是最过分的。当年的进士考试中,有人在策问题中提到了心学,可见出题人是在暗中引导学术界攻击王阳明,这样的处境,的确很艰难。

即便周围充满了反对的声音,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他依然坚持真理,相信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王阳明曾经说过:“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心学的一大真谛,就是寻找到自己心中力量的源泉,从而遵循自己的良知,做最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并不是鼓励人们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内心良知的一种骨气。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理危机的成因,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

王阳明心学中的平淡(王阳明心若安定)(4)

人忙心不能忙

弱者做欲望的奴隶,强者做欲望的主人。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要时刻保持心神安宁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时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对此,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时刻充满各种杂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忙。

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中,我们的内心早已没了主宰,方寸大乱。身体自然也会觉得很疲惫,总是得不到休息。更令人揪心的是,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只能将这种身心俱疲的感受压抑着,最终丧失了自我,也影响了健康。

从这段王阳明关于“忙”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物欲的膨胀。物欲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除去追逐欲望之外无所适从,自然更容易失去自我。内心被太多的欲望填满,我们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每日都在物欲的操纵下生活。

完全摆脱物欲,自然是不现实的。没有了欲望,人也就没有了追求幸福的动力。但是我们至少要给自己的心留下空间,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成为内心欲望的主人。日子过得简单一些,我们所谓的“忙”当然也会减轻一些。

最舒适的人生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我想,至少该是从容的。不急不缓,气定神闲,遇到再大的事情也能泰然处之,遇到再复杂的情况也能有条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良好的心境去生活,这就是从容的力量。

这一切看似是遥不可及的,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心态从容的秘诀也不过是三个字:心不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持此心不动呢?这就要求我们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唤醒内心的良知,跟随良知的指引去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