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播州海龙囤天梯的石阶,是当地著名的古城遗址,可是它的修建方式极为特别,每一层阶梯居然有六十厘米高度。考古专家们经过研究后才发现,原来石阶的高度背后,还藏着一个特殊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贵州播州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 。海龙囤遗址被考古专家誉为是“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据史料记载称,海龙囤建造于公元1257年,当时正是南宋宝祐五年,建造者正是当时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2)

海龙囤城的出现,其实绝非偶然,而是存在宏大历史背景的。南宋末年时期,蒙元大区南侵,一路长驱直入攻城略地,对南宋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能够更好的构筑防御工事,南宋统治者尽可能的联系其他势力一同对抗侵略者。正是在此期间,播州的杨氏和朝廷才共同建造了如此巨大的城堡。不过幸运的是,海龙囤却并未受到战火的洗礼,因为当时在钓鱼城中,蒙元大汉蒙哥受伤而死,导致元军侵略步伐暂缓最后撤军,这才让海龙囤未能大显身手。

从目前的遗址规模推断,当时的海龙囤城周长约6公里,囤内面积达1.59平方公里,其中存在“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最大建筑群,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以整体格局来看,海龙囤主要为“横三纵三”的布局,是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土司”遗存。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3)

海龙囤的主人是播州杨氏,该家族是当地的土司,也是盘踞此地近七百年之久的超大家族势力。据说在唐代年间,杨氏就已经入主播州,并且还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首肯,从此之后,杨氏便在此地扎根,无论王朝更替,杨氏都能在权力与政治之间游刃有余,成为长盛不衰的“不倒翁”。

明代万历年间,此时的播州杨氏已经在播州经营了七百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深得当地民心。不过朝廷开始推行改土归流制度,也就是将土司撤换为朝廷流动官员,此举无疑是触犯了杨氏家族的利益。于是,在此背景之下,杨氏开始密谋造反,公然举起了反明的旗号,大明王朝的平播之战由此开始。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4)

杨氏政权占据天时地利人心,但是朝廷却兵多将广,双方之间曾一度僵持。直到最后,土司军队中出现了叛徒,将明军从山中小道引进土司军后方,最终令土司军队土崩瓦解。土司杨应龙见大势已去,最终含恨而亡,杨氏政权从此宣告覆灭,播州也被一分为二,归贵州与四川管辖。

海龙囤遗址的发现,在考古界一直被认为是重大发现,数十年来,考古专家们都在不懈努力,不断研究着关于海龙囤的秘密。有趣的是,就在研究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海龙囤飞虎关的层阶十分奇特,它们的高度与现代楼梯完全不同,高度居然达到了近六十厘米。如此不同寻常的20厘米高的台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直到最后,才有考古专家揭开了最后的谜底。原来,高石阶的秘密共有两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说明: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5)

首先高台阶的出现,可以延缓敌军上城的速度。古代攻城战争十分残酷,无论是对于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是耐力与毅力的大比拼。众所周知,防守方在防守的时候,最忌讳敌方士兵攻上城头,所以才会想尽各种办法阻止敌人登城。如果台阶修建得低矮,则敌人进攻的步伐就不会迟缓。相反,若是以高台阶阻碍敌人的进攻,实际上就能令其在攻击的时候分神爬越障碍,从而大大削弱其战斗力。

八角寨台阶修筑(海龙囤天梯的石阶)(6)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石阶本身的设计。飞虎关石阶建造得十分紧密,台阶与台阶之间的间隙较小,故此很难容纳成年人隐藏。如此一来,城上的守军便可以轻松守关,只用弓箭就能对藏无可藏的敌人进行攻击,犹如是射击活靶子一般。

考古专家们称,此次发现的飞虎关台阶秘密,对后世研究军事史存在重要的意义,它深刻揭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更体现了战争的艺术。由此看来,海龙囤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绝对是名至实归。

参考资料:《古老的歌》 李伟同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