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非子》一书记载,徐渠问田鸠:“我听说智士不用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圣人不用显示出成绩就能被君主接纳现在的阳城义渠是个英明的将领,公孙亶回是个杰出的相国,都被安排做过小官,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这是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之术,“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不试于屯伯,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国之患”田鸠认为楚、魏两国的君主,只凭动听的言辞,不在屯长、州部岗位考察,就分别任用宋觚为将、冯离为相,结果导致了作战败北和国家危亡,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深秋已至枫未红?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深秋已至枫未红(枫不经霜叶不红)

深秋已至枫未红

据《韩非子》一书记载,徐渠问田鸠:“我听说智士不用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圣人不用显示出成绩就能被君主接纳。现在的阳城义渠是个英明的将领,公孙亶回是个杰出的相国,都被安排做过小官,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这是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之术,“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不试于屯伯,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国之患。”田鸠认为楚、魏两国的君主,只凭动听的言辞,不在屯长、州部岗位考察,就分别任用宋觚为将、冯离为相,结果导致了作战败北和国家危亡。

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担当重任,需要经过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不可或缺。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从小就天资聪慧,深得湖广巡抚顾辚欣赏,称之为“将相才也”。张居正13岁考举人时,虽然考得不错,顾辚却给监考官打招呼,希望不要录取他,理由是“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张居正自然落榜了。3年后,张居正考取了举人,顾辚还是觉得他太年轻,告诫他“要做伊尹、颜渊那样的人物,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张居正对顾辚的做法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激终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个人不经过基层的打磨、实践的锻炼、重大任务的考验,就难以得到品德的淬炼、能力的提升。有则寓言讲得好,晾衣竿问笛子:“同为竹子,为什么我一文不值,而你却备受欢迎?”笛子答:“因为你只挨了几刀,我却经历千雕万凿。”

哲学家培根曾经发出这样的忠告:“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往往是最坏的。”那些“火箭提拔”的干部、挑肥拣瘦的干部,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未必是件好事。因为靠关系“上位”,不免心浮气躁、脱离群众;因为缺乏历练,导致能力有限、威信难树。“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信息化战争是军人素质尤其是指挥员素质的较量。培养一名合格的指挥员,往往需要多个岗位锻炼,比如,要有基层主官的任职经历、参与过重大演训活动、执行过重大任务等,少了这些必备的资格、必要的摔打、必经的台阶,能力素质就有短板,发展后劲就会不足。

梅能傲雪香能永,枫不经霜叶不红。这里的“雪”或“霜”,不是给干部泼冷水、使绊子,而是为干部成长搭楼梯、压担子,放手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科学规划好他们的成长路径。是龙,就让他在大海搅风浪;是虎,就让他在谷中啸山林。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当年,毛泽东在青杠坡战斗中发现了陈赓,评价时任干部团团长的他:“此人可以带一个军。”彭德怀曾说:“打一仗让我们认识一个人,修水战斗使我们了解了黄克诚。”年轻干部也应勇挑重担,耐住寂寞,敢于在部队一线、艰苦环境、重大任务中扬帆弄潮,百炼成钢。

(作者单位:75104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