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笑”“桂味”“仙进奉”“糯米糍”……哪一个荔枝品种,让国际友人直呼“不辞长作岭南人”?

7月3日下午,由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美‘荔’广州”2022年广州国际友人荔枝品鉴交流暨产业对接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现场,20多位国际友人与来自广州荔枝重点产区、加工产业及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代表共同品鉴荔枝名品及衍生产品,并对荔枝产业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对接和分享交流。

日啖荔枝三百颗行吗(中外嘉宾共啖荔枝)(1)

名品荔枝让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中外嘉宾寻访百年古荔枝树群

活动以中外嘉宾齐齐探访黄埔区贤江村百年古荔枝树群拉开序幕。贤江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区域可追溯的荔枝种植历史有近千年,上百年的古荔枝林连绵成片,有许多树龄在300至500多年的古树,因此形成了几个百年古荔枝树群。

现场,工作人员邀请国际友人体验及品尝当地荔枝鲜果名品——“双肩红糯米糍”。不少国际友人表示,在自己的国家较少品尝到这么新鲜的荔枝,这次亲眼见到上百年的古荔枝树,印象十分深刻。

记者了解到,目前,贤江村已落实“一树一册”制度、建立完善古树古建筑巡查制度,擦亮古荔枝这一优质历史名片。

在中国新加坡商会广东副会长李懿静看来,此次活动是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广东荔枝、广州荔枝文化的一个契机,文商旅融合也可振兴荔枝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也在逐步改善荔枝的保鲜技术,帮助农户销售荔枝,将广东荔枝推广出去。”

日啖荔枝三百颗行吗(中外嘉宾共啖荔枝)(2)

波罗鸡深受中外嘉宾欢迎。

小荔枝折射大产业,广州推动荔枝远销海外

在活动主会场,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以“四张牌”为抓手,引领产业升级、畅通外贸渠道、解决技术瓶颈、挖掘人文价值,促进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联动,不断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在题为《中国荔枝产业现代化发展思考》的主旨演讲中,对荔枝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产量稳定、数据应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方面与参会者进行了分享;来自广州的数家农业发展公司分别对萝岗桂味、从化井冈红糯、增城仙进奉和挂绿等名优品种进行推介。

在会场外,多家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设置展位,供现场嘉宾品鉴交流。

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长范群介绍,本次活动特意邀请了多位国际友人和十几家荔枝产业相关的企业,旨在推广岭南荔枝文化,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帮助广州荔枝走向世界,促进广州农业产业的项目对接与国际交流。

日啖荔枝三百颗行吗(中外嘉宾共啖荔枝)(3)

中外友人参观文创产品。

活动上,日本福冈驻广州办事处代表、福冈广州荔枝协会事务局局长奥田圣表示,“荔枝是广州和福冈友好交流的象征,希望未来继续深化两市友好交流合作。今天品尝了多个品种的荔枝,我的感受还是这句——‘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广州工作生活多年的奥田圣,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进入活动尾声,粤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也在现场为中外嘉宾演唱了粤剧名曲《荔枝颂》《此心安处是吾乡》等作品。

日啖荔枝三百颗行吗(中外嘉宾共啖荔枝)(4)

粤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吴非凡在现场为中外嘉宾演唱粤剧名曲

据了解,本次活动得到广州市外办、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市贸促会、广东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等单位支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张姝泓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