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是人类繁衍后代的自然方式。与剖腹产相比,拥有住院时间短、产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就护理工作而言,顺产并不比剖腹产简单,护理重点包括恶露、伤口、排尿等多个方面,如果护理不好,产后遗留的后遗症可能会伴随妈妈一生。

为了帮助产后妈妈减轻负担,尽快恢复到产前状态,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顺产宝妈产后护理那些事!

一、产后恶露

恶露是指产妇分娩之后随着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连同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的排出物。通俗点讲就是分娩过后妈妈体内残留的不利组织排出的过程。

一般在产后1-3天量多且颜色较红,其后颜色减淡、量慢慢变少,10天后转淡黄色,4-6周会完全消失(每个产妇恢复情况不同,也有妈妈持续更久才会完全干净)。

护理方法

1、保持清洁:产妇的伤口处非常容易感染细菌,因此必须使用透气性好、全棉的衣物。如果出现产后恶露不止的情况,应尤其注意会阴部位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和卫生巾,防止伤口感染。

2、尽早开奶:宝宝吸吮妈妈乳头时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加快子宫恢复,使恶露尽快排出。

3、按摩腹部:妈妈把手放在肚脐周围移动,找到圆形硬块,即子宫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5-10分钟,这样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让恶露尽快排净。

4、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加速全身血液循环,预防产后淤血及血栓的行成,促进子宫恢复及产后恶露排出。

顺产第一天护理注意事项(顺产妈妈护理不简单)(1)

二、产后伤口护理

顺产的妈妈一般会留下阴道撕裂伤或会阴侧切的伤口,由于它位于阴道口、尿道口、肛门交汇处,因此护理上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外因感染。

护理方法

1、保持会阴清洁与干燥:产后妈妈应勤换卫生巾,避免湿透。伤口长时间被湿透的卫生巾浸泡很难愈合,且易滋生细菌。妈妈应以由前向后的方式,每天用温水冲洗会阴部。

2、避免伤口裂开:侧切的妈妈睡觉或坐着时,重心应侧向伤口对侧,避免恶露流出污染伤口,也避免伤口受压导致切口表面错开。

3、经常留意伤口:产后妈妈应多留意伤口变化情况,如果会阴伤口处长时间有疼痛感,或出现化脓、红肿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产后排尿

产后排尿困难是产褥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顺产宝妈的膀胱在生产时由于受到压迫和牵拉,平滑肌张力减退、弹性暂时下降,这导致排尿反射减弱,增加排尿困难。

如果产后长时间未排尿,产妇应格外注意,可寻求医护人员协助解决。因为尿液滞留有可能导致尿道感染,且胀满的膀胱可能导致子宫移位,影响子宫收缩,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子宫出血。

护理方法

1、调整排尿的姿势:宝妈到达厕所后,可用手掌轻轻按压小肚子并撅起屁股,帮助排尿。如果这个动作还是不能顺利如厕,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肚子上,也有促进尿意的作用。

2、利用声音诱导尿意:通常水流声会让身体想排尿,因此,产后妈妈上厕所时可打开水龙头,利用水流声促进尿意的产生。另外,还可以通过说“嘘嘘”或吹口哨来催生尿意。

3、适量食用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及时适量补充水分。

四、产后护理禁忌

1、忌不洗澡、不梳头

传统观念认为,产褥期妈妈不能洗澡、洗头,以免因此受风寒,留下病根。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正常分娩的妈妈一般在产后一周就可以擦浴,一个月后可以淋浴。及时洗澡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保持汗腺孔通畅,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汗液排出。但值得注意的是产后不宜洗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引起感染。

2、忌不刷牙

产后气血消耗过多,为了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新妈妈常摄入一些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这易导致大量食物残渣停留在口腔内、牙缝里。如果月子里不刷牙,在细菌的作用下,这些残渣可能会发酵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使龋齿、牙周炎、口腔炎等发病率大大提高。

3、忌过早大量喝汤

为了增加母乳量,产后很多妈妈会大量喝补汤,其实这种做法小编并不推荐。因为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小、吸吮力也较差,过多的奶水很难被宝宝吃掉,可能会瘀滞在乳腺导管中,导致乳房发胀,这不仅会造成新妈妈痛苦,还会影响正常哺乳。因此,母乳喂养的妈妈产后不宜过早大量喝补汤。

4、忌喝大量白开水

产后坐月子是身体恢复的黄金时期,也是排出孕期及产后身体积聚的水分的有利时机,如果妈妈喝进太多水,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新妈妈产后护理讲究多,正确的护理方式可以帮助她们恢复更快,如果护理不当,则可能为她们的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因此,了解护理重点、避开护理误区是每一个产后妈妈都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