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梦醒唐朝大哥新写的一个系列,欢迎大家点评!

前 言

中国摇滚乐其实一直都是有点“武林”、“江湖”、“侠义”、“流派”的那种味道。可能当初的感觉有些不太实际,但经过多年沉淀后,却渐渐成为国摇收藏发烧友眼中的稀世珍品。即使音乐中实在是没有太多新鲜养分,歌词的文笔表现也不够犀利,甚至有人将中国的早期摇滚戏称为大土摇,但有些事情似乎就应该如此的周而复始。

本人自1993年开始醉入《梦回唐朝》,之后的十几年都开始生活得不太正常,为成全乐队而荒废学业;为保全长发而辞去工作;为去北漂和一群本地的服装二道贩子们挤进一辆濒临报废的黑车大巴,往返北上不知多少回。如今常常唏嘘,当年是如何做到的——能如此将生死置之度外。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1)

1996年第一次与同学组建的校园乐队

北京也漂过了,虽然没混出什么名堂;身上凑不出坐车的钱,手里却提着一万多元的“7V“电吉他(跟”零点乐队“同款);哈雷机车服买不起,就将黑皮革外套射上几个铆钉;生活在牛A与牛C之间的感觉很爽;于是就在自信满满地情绪里,抱着“7V”对着姑娘高唱《浪人情歌》,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摇”(要)的,结果遭受对方砸来的另一个字:“滚!”

这种感觉真让人不舒服,它让我想起我没地方住。就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些秘密,你不能告诉他我也不能告诉你,只好隐藏着欺骗着藏在心底,出门却要装模作样的满口道理。生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想去欺骗它的同时她却骗了你。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我要你做主。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2)

1999年蛰伏家中

长发不需要了,“7V”也卖掉了,从一份“喂猪”的工作干起,却也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没有卖掉的就是那几箱封存已久的录音带(当时想卖也没人买),在搬新居前打开箱子的那一刹那,本以为会很悸动,但事实却很平静。似乎到该梦醒的时候了,时间已经是2012年,于是我就有了个名字叫做“梦醒唐朝”。

如果不是“廊坊黑豹”董斌兄弟不厌其烦的鼓励我写东西,我可能也不会激发出这么多不着边际的想法。虽然写了几篇叫做《XX摇滚档案》的帖子,却因为摇滚乐涉及的敏感字眼繁多,即使每次发帖前董老弟都要苦灯熬夜逐字逐字的审核后才进行上传,往往还是屡屡遭遇被驳回的尴尬景象,所以后来我就干脆放弃了。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3)

贝斯手贾华勇被校园的舞美灯光完美的隐藏了,最右边的吉他手是丁楚翰,后面的鼓手是王勇

年后,董兄弟表示想继续合作,这也使我改变了想法。如其写那些即遥远,而且也不是我熟悉的《XX摇滚档案》,为何不写写已被尘封多年的那几箱子老磁带呢?无论取名《中国大摇滚》也好,还是《大土窑》也罢,就算只能让一位对中国曾经的摇滚感兴趣的朋友产生共鸣,那么就是一件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从喜欢上摇滚乐,到组乐队登台演出,如果要追溯最初的影响,那么我真的完全是受国摇磁带启蒙的,比不上多数的摇滚大咖们都是从聆听Beatles、AC/DC、Jimi Hendrix开始的。当年我能叫出名字的外国歌手大概就只有一个迈克尔杰克逊,也没见过麦当娜那火辣辣的身材。自掏腰包买的第一盘磁带是《摇滚北京I》,第一张摇滚乐队专辑是《唐朝》。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坠入摇滚的深渊,并且主观性的将长发与摇滚乐画上了等号(在潘劲东出现前)。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4)

2008年与丁楚翰在酒吧

93年,国内还没有太多的摇滚人或乐队可以发表专辑磁带,当时能买到的无非就是崔健、唐朝、黑豹还有呼吸乐队的盒带专辑,拼盘磁带只有《中国火壹》和《摇滚北京》。但是神州各地的摇滚汉子都开始动身移师北京,北京摇滚乐也成为中国青年文化对外开放的第一扇窗口。已成形的摇滚乐队大约已有二十余队,他们暂时还没有能力能拿出一张专辑数量的作品,他们主要是通过活跃于北京无数的地下摇滚PARTY,来展示自己,并且渴望早日遇到赏识他们的伯乐(海外唱片公司)。

94年算是国摇作品井喷的一年,各种名目兼质量参差不齐的摇滚拼盘争先恐后的涌现出来,粗糙的录音制作充其量也就能算个小样作品(DEMO)。魔岩三杰、郑钧、王磊们的出现,将称霸内地多年的港台偶像歌手打击的溃不成军。那一年的摇滚乐,可以说就是国内最主流的流行音乐。

95年国摇开始走向下坡,也许与上年的粗制滥造关系很大。但是仍有一些不错的自费歌手发表了原创作品,如:张傕、张恒等,这一年的重头戏应该是面孔乐队。秦勇接任主唱的黑豹乐队,也在同年发行第三张乐队专辑。

96年似乎除了国摇铁杆乐迷外,几乎没有人继续关注中国摇滚乐了。打口磁带这种时髦的洋垃圾更是捲走了大批的国内摇滚乐迷,对国摇批评的声音也与日俱增。这感觉就像出生就罹患白内障的孩子,终于换上了清晰的人工晶体,从摸象的阶段走出来了。他们终于听到了外面的摇滚世界,原来并不是只有重金属或硬摇滚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

97年是国摇重生的一年,摇滚乐队的崛起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京的本土乐队。朋克乐队开始主导国摇新音乐的春天,地下乐队成为最时尚的摇滚标签。电子、后摇滚、GRUNGE、新浪潮,视觉系纷纷争奇斗艳,就像所有契机已成,只欠关键一击,终于要破茧而出了。

关于接下来的资料整理,董老弟跟我讨论了好久,最后确定还是围绕着国摇磁带为主线。从93年开始,国摇磁带每出一盘,我就买一盘,大约持续到2000年左右。接着从2014年开始,我又陆陆续续的从网上开始搜集早期与中国摇滚乐有瓜葛的老大陆(卡友们的行话)磁带,目的就是想尽可能齐全完整的保留下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过程,资料性要明显高于聆听性。只是有些稀有的老大陆磁带实在是不容易碰到,就算运气好碰到了,往往因为价格的离谱也让我望而却步。毕竟财力有限,适可而止就行。所以,以下的资料绝不敢自诩世上最全,或者绝无仅有。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5)

2021年白发&褶子爬出来

2000年左右,李宏杰曾出版过一本《摇滚圣经》,是按摇滚乐队的首字母进行排序的,是一本比较实用于查阅国外摇滚唱片的工具书。而我所整理的国摇资料,是打算按照发行时间的顺序铺展开来,并且将这些年所积累的国摇知识尽数的贯穿中去。将1985-1996年这个时间段设为旧乐篇,讲述摇滚乐是如何在中国出现,第一代摇滚人都经历了怎样的摸索阶段;从中国第一首原创摇滚作品的诞生,到海外唱片如何漂洋过海来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中国摇滚乐火了,摇滚乐队与出版商不求质量的急功近利心态,最后导致国摇的衰落。1997-2005时间段设定为新乐篇,摩登天空如何突破出版发行陈旧机制的各种限制,完全独立自主的夺回制作型唱片公司的市场经营权;子曰、苍蝇、NO乐队(朋克三剑客)被评论界誉为地下三巨头,且名震海外;嚎叫唱片与京文音像结盟,大签地下摇滚乐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南方滚客王磊成立龙民制作公司,名造一时;当电子音乐成为一种先进与风靡的事物出现时,我们必须正视音乐机械美学时代的来临,但是摇滚乐将渐渐进入人事全非的惆怅。

至于总标题,廊坊黑豹&梦醒唐朝最后商定就叫做《国摇盛典》吧。

旧乐篇

一 中国最早的电声乐队

1.大陆乐队

首先我觉得,在我眼里,中国摇滚乐不是从我开始的,还有一些更早的,他们玩摇滚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摇滚是什么呢!就北京来说,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支乐队叫“大陆乐队”,他们做摇滚乐的时候,“七合板”还没有开始组建呢。如果真想寻中国摇滚乐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他们。

上面那段选自《呐喊——为了中国曾经的摇滚》老崔的一段采访。对于大陆乐队的了解老崔是完全有发言权的,因为乐队的吉他手艾迪与老崔合作至今,其他成员大概有霍加德、大卫、保罗、南茜尔、伊鲁、伊万等驻京外国人。正是通过他们的演出,让中国第一代摇滚人体会到了摇滚乐的现场魅力。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6)

2.七合板乐队

1985年,旅游音像要出一盘乐队形式的磁带。于是就有人找到了文博,文博找来了北京歌舞团的杨乐强、安少华、李秀利、周晓明、刘元还有崔健组成了“七合板”。成立初期,乐队自己也没有自信,经过短暂的排练后,信心竟然就建立了。电声乐队当时还是个新事物,电声乐器也几乎无处可寻。乐队的电吉他是花400元,从天津乐器厂买到的一款“鹦鹉”牌的试验品,吉他音箱是个功率只有7瓦的破烂货,插上吉他一弹就失真,算是连效果器都省了。乐队里最高级的乐器是一台雅马哈电子琴,还是原装进口滴。。

刘元的专业是民乐,吹唢呐出身。就职于北京歌舞团的民乐队,当时的月薪大约几十元左右。他的第一支萨克斯也是去天津花400多元买的(天津可真是早期的电声乐器之都啊!),钱当然是东凑西借才搞定。因为得来不易,练习起来自然十分刻苦,到后来连真言社的倪重华都对刘元的技艺刮目相看。

崔健当时拿出了原创作品《艰难行》,这首当年被忽视的早期作品,现在仔细分析一下其实里面已产生出很多《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所冒出的苗头。刘元写了一首《痛苦》,他录唱的感觉更痛苦。歌词简单直接,演唱形式愤怒,完全是一种朋克式的表达。

一年后,崔健因为自身原因,被劝退出北京歌舞团。刘元也一起离开了,“七合板”也就此被拆散。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7)

3.不倒翁乐队

不倒翁乐队几乎是与“七合板”同时成立于北京的。起因是李季帮助北原公司成功的举办了一次时装展示会,他因此受到北原公司经理的赏识。经理提出可以为他投资一起挣钱的想法,李季就表示想组建一支电声乐队。

北原公司为李季投了一批很不错的电声设备,并在首都剧场的楼上为乐队租下了排练室,而且为乐队安排了专门的经理人张丽丽,与七合板比起来,不倒翁的路线走得似乎更专业一些。

乐队的早期成员有吉他手李季、贝斯手李力、键盘臧天朔和鼓手张永光,后来歌星孙国庆也加入进来。由中国录音录像公司出版过一盒磁带——《摇滚舞台》,作品几乎都是翻唱自薛岳早期的同名专辑。

有专门的排练室,又有非常不错的设备,所以不倒翁的队伍也一直在不停的壮大。秦奇、严钢、王勇都先后进入过乐队,最后更是吸引到王迪和丁武,七合板解散后,崔健和刘元也经常过来和乐队一起玩。

不倒翁在北京地下音乐圈里人气越来越旺,但是北原公司却越来越扛不住。这帮人重心放在排练上,根本也没心思去做任何的商业演出,到头来公司一直在往里搭租金,弄了这么一个仅供电声音乐爱好者们自娱自乐的俱乐部。公司联系到了谷建芬,谷建芬看了乐队的排练后,也有意向将乐队收编成正规军。不倒翁也因此解散。不愿被收编的都各自找出路,付出代价最高的是王迪和丁武,因为二位为了玩乐队而辞掉了工作。

七合板的文博回忆:不倒翁成立的消息是从臧天朔那里听来的,而且听说乐队用的是日本进口的乐器设备,七合板也因此被吸引着去看看究竟。大家在一起演一演、玩一玩、聊一聊,关系处得很融洽,对于摇滚乐的讨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臧天朔印象最深的就是孙国庆。因为孙国庆当时已经是歌星了,所以比较有钱。只要孙国庆一露头,准成他就要请客带乐队去吃饭了。

丁武当时去不倒翁还没有什么特定的想法,主要是为了乐器。在那一年时间里,每天排练、谈音乐,也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崔健。

不倒翁解散后,李季和秦奇就去了深圳。秦奇留在了深圳轻音乐团弹吉他,李季则在深圳跳霹雳舞为生。2年后,李季回到北京。他就此转行,走上举办北京地下摇滚Party的路。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8)

4.白天使乐队

不倒翁乐队解散后,臧天朔与冯满天、刘义军、刘君利、程进组建“白天使”乐队,时间是1987年。乐队成立后,尽管大家都比较喜欢摇滚乐,由于信息的闭塞却让人无从下手。于是乐队开始花费很长时间来进行摸索,后来就干脆扒外国磁带从研究音乐的成份入手,循序渐进。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9)

大家都将精力放在音乐上,因此生活就比较紧张。1988年汉城奥运主题曲《手拉手》风靡一时,乐队也扒了一段时间的欧美音乐了,有了一定的积累。于是就以《手拉手》为主题,由中国广播录音出版社出版同名盒带。参与演唱的有刘欢、成方圆、王卫华(蔚华)、高琦(高旗)、于露。音乐及配器虽然基本照搬国外原版,但是歌词方面白天使对此行了中文化处理,因此歌曲更容易被国人理解。另一张更重要的专辑就是1年后,由徐天出资为乐队制作的一盒叫做《爱的挣脱》(1995年以《过去的摇滚》为名再版)的磁带,当时只售出了几百盒。虽然作品仍然是翻唱自欧美的一些主流乐队,但是歌词方面完全进行了重新创作。参与演唱的歌手包括:蔚华、刘君利、王晓芳、王迪、董虹、高旗。王晓芳的那首《夜,别给我》在1993年的一部情景剧《海马歌舞厅》里,由她本人对口型后,完整的演了一遍,不知道该不该算她本人最早的MV。高旗将Bon Jovi的那首《Never Say Goodbye》,改写成《过去不再来》。并且翻唱得十分有气势,算是整张专辑里的一个亮点。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10)

专辑发行了,白天使的创作之路也刚刚开始有了点眉目。乐队成员却在音乐观点上出现了严重分歧,臧天朔想搞融合性的音乐,刘义军却迷上了重金属。音乐观的不统一,最后终于导致乐队解散。

国摇造作指南(一直认为这就是她们想)(11)

5.万里马王乐队

据说成立于1979年,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电声乐队。乐队成员包括:万星、李士超、马晓义和王晰波。由于找不到任何的录音资料,在此就不进行过多复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