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通知》,涉及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四大类共18条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各地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那么,“18条”有着怎样的推广和借鉴意义?深圳综改两年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本期《晚间报道》邀请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进行解读。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国家发改委推广深圳综改18条

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

《通知》指出,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两年多来,各项改革举措总体进展顺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形成了丰富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其中,一些创新举措已规范形成相关政策规定在全国层面推出,一些典型案例和做法已通过不同方式在面上或具备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

《通知》提出,为进一步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方面在前期有关工作基础上,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进展新成效进行深入梳理研究,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本次推广借鉴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共18条,主要包括:

● 要素市场化方面

建立土地联动高效审批机制、实施私募基金商事登记服务创新和全流程一体化监管、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5条;

● 科技创新方面

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创新基层编制资源统筹管理、实行大科学计划全链条综合管理机制等6条;

● 对外开放方面

建立跨境仲裁协作和国际仲裁合作新机制、创新口岸国际中转便捷通关模式、推动国际船舶登记入级管理集成创新等4条;

● 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

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建立急需药械准入和全流程监管新机制、打造气候项目市场化投融资服务新模式等3条。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1)

其中,构建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建立跨境仲裁协作和国际仲裁合作新机制、实施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全链条服务和并联审批新模式、建立急需药械准入和全流程监管新机制等相关举措拟先行在符合条件的特定范围内推广。

深圳“18条”特点鲜明

改革过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国家发改委下文推广深圳“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有何特点?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2)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

1、突出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四个一”,也就是一个改革事项对应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个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的标准推动改革任务落地。

2、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基础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关键环节,推广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

3、突出分类推动和协同联动。按照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的原则,此次推广借鉴的“18条”创新举措中,14条面向全国复制推广,4条影响面较广的改革举措选择在符合条件和具备基础的范围内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3)

同时,“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深圳积累了宝贵的改革经验”,孙华明说,一是强化央地协同推进机制。开创“方案 清单”滚动推进的授权改革新方式,构建了部、省、市高效联动的协同推进新模式,实现了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二是强化改革与立法衔接机制。推动国务院同意在深圳市暂停适用实施四部行政法规规定,这是深圳建市以来,国家首次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行政法规,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强化改革正向激励机制。设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开展“百名干部破百题”专项行动,表彰了19个单位,充分调动涉改单位和广大干部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推广深圳综改经验

让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得以充分释放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表示,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国家发改委发布此通知可谓恰逢其时。一方面,既是对深圳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充分认可。另一方面,更加强调这些经验举措的可复制推广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深圳“试验田”作用,让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得以充分释放,最终是为全国改革开放破冰探路。

对于“18条”,龙海波表示,此次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都是从问题导向出发、创新举措实、在其他地区推广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土地联动机制就是基于深圳长期以来用地资源紧张,以及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通过“批供一体”、一二级市场联动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用地集约高效。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5)

再如,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聚焦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同,数字知识产权从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开始,在不同环节产生的知识产权都面临因技术障碍导致的举证难,在如何降低维权成本、细化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面,深圳都作了进一步改革探索。

还有,创新基层编制资源统筹管理,是在用人制度上一次重要尝试,有利于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人员困境。对于最大程度调动基层各方力量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深圳还结合自身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在加大优秀中小学教师招聘等方面实行编制预核机制等有益探索。

深圳综改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2020年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公布,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

为落实《方案》,2020年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两年来,深圳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全国领先”:比如,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率先实施生态保护“三线一单”管控体系,率先制定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评价标准等。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6)

同时,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十多部首创性地方法规。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7)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其中,就有多个综改事项。

那么,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与此次发布的“18条”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龙海波认为,“47条”和“18条”在事权、层级上各有侧重。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事权主要在地方,是长时期内深圳各方面改革探索的系统总结归纳,涉及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性开放新格局、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城市治理等方面。

相比之下,此次发布的“18条”大多属于系统性集成创新,事权主要在中央,需要坚持自上而下的综合授权和自下而上的大胆探索相结合。简单来说,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影响程度更深,改革红利更大,但若没有“47条”的自主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成绩,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综改试点的示范成效。

今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深圳综合改革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等情况。据了解,深圳今年还将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

两年实现综改成果并得以推广

体现了深圳效率和速度

两年时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部落地实施,龙海波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因为综改事项涉及面广、利益复杂,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效,而且得以推广,实属不易。

回看这两年,深圳在教育资源统筹、跨境医疗联合联动以及住房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是大有作为,龙海波相信深圳在以后的探路过程中,仍将为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很期待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的推出。

深圳重点更新计划草案公示(深圳综改18条经验有何含金量)(8)

晚间观察

两年前,党中央做出了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决定,两年来,深圳坚定扛起责任,守正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8条”释放的巨大改革红利,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深圳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蹄疾步稳深化改革,特别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主笔 / 殷梦

主编 / 周占武 吕毓斌

记者 / 焦皎 李子立 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