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玉基(作者原创授权)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景象十分凄惨——三年大旱!其惨状请查阅原著《西游记》文本。通览全文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造成这等灾难的直接原因竟然是凤仙郡主与自己的老婆吵架掀翻了一桌饭菜,结果玉皇大帝想吃的饭让郡主的狗给抢吃了!因而玉皇大帝发怒降罪凤仙郡,设下三道机关,这“机关”引起的后果便是旱灾!幸好孙悟空刺探到破解这三道“机关”的密码也很简单——行者道:“不难!不难!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最后,凤仙郡主率百姓作善,魔咒得解!

当然,这也是佛教的宗旨,任何魔咒与灾难的破解方法就是——“行善”。但《西游记》作者编写这样一段寓言故事,其宗旨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劝善。笔者认为在劝善的过程中,正面宣教的效果要远逊于鞭鞑丑恶来的快。寓言小说具备的特征便是讥讽和揭露丑恶,在这里《西游记》作者要鞭鞑的对象听来更令人毛骨悚然!他要揭的正是明万历朝皇帝的丑(《西游记》世德堂版首刊于明朝万历二十年)。

在这一章回开篇写道:“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宫廷幽暗,百姓怎知其中奥秘,若爆出内幕,神鬼都会感到恐惧。君王若能胸怀天下,辨明是非曲直,运筹帷幄,解社稷之倒悬之危,扶纲常、明法度,方能国泰民安,山川也能万古长青啊!”这是《西游记》作者对当朝皇帝的期望,但他深知皇帝毫无作为,因而编出这则寓言故事表失望之情,也期望着后世帝王能鉴之。

孙悟空到什么地方找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另一张面孔)(1)

笔者能迅速锁定唐僧师徒在“凤仙郡”的经历影射的是万历朝皇帝的行政不作为,其依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名称“凤仙郡”的寓意

三藏问:“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行者摇手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住处,天竺国还不知离灵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前边方知明白。”

凤仙郡属于天竺国之外郡,但其布雨之事还需玉皇大帝处审批,这也说明“凤仙郡”仍旧是属于中华土地,名称“凤仙郡”也肯定是《西游记》作者起的化名,而非实际存在的州郡。

中华文化中,“凤”字历来与“龙”字相配,“凤仙”肯定是皇帝的女眷的指代。凤仙郡主惹祸上身也是与自己的老婆发生争执的缘故,这也是从侧面暗示凤仙郡之旱灾与女人有关。凤仙郡主的姓氏是“上官”,从姓氏“上官”的字意也可以意会本章回影射的故事与帝王有关。当然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不能与历史现实中的人物直接进行对号入座。

孙悟空到什么地方找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另一张面孔)(2)

第二、玉皇大帝何许人也?这位尊神深受国人尊崇,《西游记》中也是天宫一号人物。但在本章回,他对犯了错的下级官员尽管有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表现,但对百姓的疾苦却是熟视无睹,较凤仙郡主他反而成了一个令人生厌的昏君。《西游记》作者也就在本章回中将中华神界第一要人的形象进行了丑化。

在《西游记》中,同一文学角色在不同的章节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能够多般“变化”,其实神魔变化本身也是对同一文学人物承担多重角色的暗示。所以,本章回玉帝承担的角色形象不关乎其他章节的形象,玉帝在本章回中完全可以影射历史上的某个具体帝王。

第三、对一组日期的破译

当孙悟空来到天上,玉帝说出了三年大旱的缘由:“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玉帝下界巡游的日期精确到了某“天”的级别!《西游记》中若要讲讲神魔故事,根本无需这般认真。笔者怀疑该日期中包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孙悟空到什么地方找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另一张面孔)(3)

“三年前”的起点应该是著述者写作的那一年,但《西游记》的写作起始时间点很模糊,但笔者注意到百回世本《西游记》陈元之序文落款处有“壬辰年端四日”字样,也就是公元1592年。如果以该年作为起点倒推三年,也就是1590年,若考虑虚年之差可以推到1589年。翻阅这两年的历史年鉴,其中发生在十二月份的事件有三件:

1、进呈《累朝训录》  

神宗曾谕申时行等人说:祖宗训录乃今朝之史鉴,岂可不得而知。令抄写装订成册,以便朝夕览观,知我祖宗治国家之法,修身勤政之要。万历十八年(1590)十二月二十二日,大学士申时行奉命进呈《累朝训录》,共一千九百二十八卷。二十六年(1598)八月初三日,内阁大臣赵志皋又进累朝宝训、实录计二千三百四十五卷,装成一百套。神宗命置于御前,以备详览。

《累朝训录》真如年鉴所说,是神宗主动交代抄写的那也罢了,至少他有进取心,但后来《累朝训录》未能发挥作用,这也是神宗的诟病。

如果是首辅申时行等人通过抄写《累朝训录》面呈神宗的话,这一行为本身会极大地刺激到神宗敏感的神经,有可能成为神宗对抗文官,政事不作为的原因之一(逆反心理)。

申时行进呈《累朝训录》的时间是万历十八年(1590)十二月二十二日。万历皇帝拿到手里进行阅读,萌生厌恶、逆反心理的日期正如《西游记》中所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太巧啦!

2、雒于仁疏论神宗酒色财气 

万历十七年(1589)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疏言:臣入京一年有余,只有三次见到陛下。此外惟听说陛下身体欠安,拜天地祭祖宗,遣官代往,政事不亲理,圣学久停不讲。臣由是知陛下之病,药物难攻,只有臣的四箴可治。陛下之病在酒、色、财、气。臣闻嗜酒则腐肠,恋色则伐性,贪财则丧志,尚气则戕生。陛下白天美酒佳肴仍嫌不足,继以长夜作饮,此其病在嗜酒。宠十小阉,溺爱郑贵妃,言听计从,斥逐忠谋,不立东宫,此其病在恋色。不断征索库银,括取币泉,以至拷讯宦官,献上金银珠宝则已,否则便发怒切责,此其病在贪财。喜怒无常,今日打宫女,明日挞太监,罪状未明,立死杖下,积怨怒于直臣,一屈不申,赐死无日,此其病在尚气。四病绞绕身心,岂药石所可治。今陛下春秋鼎盛,犹长期不视朝,今后更当何如?陛下有此四病,不说是操生杀之权,人畏之而不敢言;则说是身居深宫九重之地,人莫知而不能言。保禄贪生之士,害怕威权;怀忠守义之人,何避釜锯!臣今日特撰四箴,劝陛下戒嗜酒,戒恋色,戒贪财,戒尚气。若陛下肯用臣言,即使立诛臣身,臣虽死犹生。奏疏呈上,神宗非但不思己过,戒除四病,反而大为震怒,罢雒于仁为民。

雒于仁的谏言——“身居深宫九重之地,人莫知而不能言。”与《西游记》本章回开篇的“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其意思一脉相承!

雒于仁呈疏言的时间是万历十七年(1589)十二月二十一日。留给皇帝从传递到阅读,从阅读到大怒四天时间的话也正好与《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大怒的时间是吻合的,很巧吧!

孙悟空到什么地方找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另一张面孔)(4)

3、遣廷臣分阅九边  

兵部曾奏:近来边防废驰,阅视宜严。万历十八年(1590)十二月十六日,神宗遂令廷臣九人分阅九边边防,并严核边臣失职,参劾重处。时奉命前往九边的阅视官分别为:右通政穆来辅阅视蓟镇兼保定、昌平;大理寺右少卿王世扬巡视延绥;光禄寺少卿曾乾亨阅视大同;尚宝司丞周弘禴往宁夏;兵科都给事中张栋阅视固原;吏科左给事中候先春往辽东;宣府为工科右给事中踵羽正;山西为兵科给事张贞观;甘肃为工科给事中李汝华。

《西游记》本章回中强调“凤仙郡”属于天竺外郡,也可以影射到“近来边防废驰”之危。

万历二十年的前三年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王世贞逝世。

王世贞死(1526—1590)。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太仓人,王忬子。为当时文坛领袖。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传厅《呜凤记》(演夏言、曾铣、严嵩事)传系所撰;又传《金瓶梅词话》亦出其手,难信。文学家汪道昆与王世贞同时。道昆字伯玉,号南溟,歙县人。著有《太函集》、《大雅堂乐府》。

又如,赵南星疏陈天下四害。

万历十八年(1590)三月,吏部员外郎赵南星上疏说:如今大臣互相排挤,力谋权势,是为干进之害。正直之臣屡被斥逐去位,宵小之人得志猖狂,是为倾危之害。不问郡守才行、抚按官赃私不严惩,致使吏治日坏,民生日瘁,是为州县之害。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是为乡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

《西游记》中凤仙郡主两口子吵架,也可以影射“天下四害”。

再如,钦问开矿。

万历十八年(1590)九月十二日,神宗遣内臣责问内阁:屡有人疏请开矿,为何不见户部奏复?内阁大臣申时行等回奏说:天地生财本以资国家之用,况今国库无余财、山泽无遗利,为权宜之计,开矿亦不失理财之策。但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现今山西、河南之间,矿徒啸聚,势汹汹,欲闹事,廷臣正商议如何平息。若官府开矿,恐奸民乘机争利,隐患愈不可测。且朝廷一切事务,关系大体,岂可不惜所费而为。若开矿只为求利,必须事先计算工本,募工之费若干,防兵之费若干,开矿所得之利若干,必见出少入多,不为虚费,而后才可以斟酌开采。切不可因为民间一时之私请,朝廷便可议开。户部之所以迟迟未回复陛下,原因一是为了防患,二是出于爱惜钱财,三是怕差官扰害地方军民,四是不愿意泄露国家目前窘急之状,使外夷更加轻视中国。《西游记》中玉帝用灯之火焰煅烧硕大金锁,也可影射到“万历矿税案”!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陈述凤仙郡三年大旱灾,以及造成灾害的缘由,应该说,这是文学艺术的高度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