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三国演义》史观的东晋名士习凿齿二三事


枯木

《三国演义》是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大家罗贯中的倾心力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历来是雅俗共赏的鸿篇巨著。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1)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基本素材,广搜资料,博采众长,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尊刘抑曹,尤其是塑造了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君典型,将曹操描绘成欺世盗名的奸雄,性格鲜明,深入人心。而这些皆源自东晋文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的记载。

提起习凿齿,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关于习凿齿的文章事略也少为人知,虽然《晋书》有人物传记,然而在浩瀚史料中,名不见显,我们就概略谈谈习凿齿的生平事迹二三事,作为阅读《三国演义》背景的有益补充。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2)

据《晋书》记载,“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受当时权臣桓温看重,辟为从事,历任历任从事、西曹主簿、荥阳太守等职。后因脚疾,隐居乡里,从事创作。具体生卒年限史书不载,多有争议。

习凿齿文采颇佳,博学广闻,应对敏捷,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其中《汉晋春秋》影响深远。关于其轶事趣闻,史书略有记载。

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3)

习凿齿被东晋权臣桓温提拔,桓温外出征伐,习凿齿或随左右,或者留守,所处皆是机要职位,以文才著称,因而受到桓温器重。

当时权臣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篡夺帝位,便请了一个蜀地的占星家算命。桓温问国家命运,占星人回答“世祀方永”,桓温认为其不敢细说,便让他大胆预测,占星人说自己说的是实话,国家最少五十年内没有忧虑。于是桓温非常不高兴,第二天便派人赐给占星家绢一匹、钱五千文。

占星家非常害怕,赶紧骑马到习凿齿家,请求习凿齿帮忙办理后事。习凿齿问其缘故,他说:“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习凿齿立刻劝解说:“您误会了,您难道不知道占卜星宿有不被杀伐的道理吗?桓公给您丝绢是和您开玩笑,给钱是供您的旅资,听凭您来去。”。于是占星家大喜,前往桓温处拜别,桓温问他意思,他用习凿齿的言语回答。桓温笑道:“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这件事,说明习凿齿宅心仁厚,不愿意让占星家枉死,于是故意曲解桓温的意思。其实桓温真的是想让占星家自裁,然而却听习凿齿的解释而免死。于是笑话占星家白读几十年书,还不如习主簿一句话有用。从侧面也说明习凿齿才思敏捷。

屡触桓温,造其贬抑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4)

习凿齿虽然受到桓温重用,然而却不依附桓温,以至于遭到桓温降黜。有一次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时任丞相司马昱(即后来的晋太宗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这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习凿齿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习凿齿刚任职的时候,和两个舅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后来桓温提拔为别驾,超过了舅舅,于是习凿齿多次向桓温陈情,希望提拔两个舅舅。桓温被习凿齿屡屡提起而激怒,便把他的两个舅舅超级提拔,相继提为襄阳都督,然而却把习凿齿降职外调,任命为荥阳太守,不再受到重用。

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5)

习凿齿当时以文采出众,蜚声朝野。当时襄阳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素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释道安一起送到长安。苻坚在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这一个半人就是指释道安和习凿齿,因为习凿齿晚年有腿疾跛足,因此被称为半人。

释道安是东晋高僧,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善辩高才,和东晋许多文学家、政治家都有交往。在初次和习凿齿见面的时候,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对曰:“四海习凿齿”,当时被人称为绝妙佳对。这是《晋书》记载,而在《高僧传》里,则是相反,为释道安应对。不管怎样,都说明这二位文思敏捷,为人称赞。

蠢尔蛮荆,薄伐猃狁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6)

魏晋时期玄学为重,流行清谈妙对之风。当时孙绰(字兴公,东晋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东晋书法家诗人。)是东晋时期诗坛领袖之一,文采当时人称横绝一世,与谢安、王羲之等皆为一时名流。著名的兰亭集会《兰亭集诗·跋》就是孙绰撰写。和习凿齿多有交往,《世说新语》和《晋书》记载了两则趣闻。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习凿齿和孙兴公(孙绰,)并未相识,有一次在一起,桓温对孙说可以和习参军一起谈谈,孙云:“‘蠢尔蛮荆’,敢与大邦为讎?”,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孙引用的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意思是周天子警告蠢蠢欲动的荆州蛮族,要他们不可与中原大国作对;习引用的是《诗经·小雅·六月》中的诗句,“猃狁”则是周代北方的民族,曾被周天子下令讨伐,被驱赶到山西太原一带。因习为襄阳人,孙为太原人,二人以籍贯开的诙谐玩笑,也说明习凿齿知识渊博,应对敏捷。

《晋书·孙绰传》记载,孙绰性格直率,喜好调侃,有一次,习凿齿与孙绰同行。孙绰走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孙的意思是调侃习为瓦砾,大浪淘沙,瓦砾落在后面;习则回应用簸箕扬谷,糠秕就飘在了前面,以秕糠调侃孙绰。魏晋时名士妙对,可见一斑。

风期俊迈,文采飞扬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7)

习凿齿擅长文章,心怀远大,在给好友桓秘(桓温之弟)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该文文采飞扬,我们抄录如下:

“吾以去五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夫芬芳起于椒兰,清响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余风;高尚而迈 德者,必有明胜之遗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载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不远乎!彼 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为景升乎!

在文中,列出先贤八君子,“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邓老”指邓邓攸,“羊公”指羊祜,“崔徐”指的是崔州平和徐庶,“二德”指的是司马德操和庞德公,这八位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俊杰高士。卧龙凤雏自不必说,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以孝道和为官清廉著称。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西晋开国元勋,定策灭吴。崔州平,名钧,字符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联合袁绍俱起兵讨伐董卓。徐庶,字元直,著名谋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司马德操,即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和庞统为叔侄俩。

这篇文章,习凿齿追思前贤,并且与桓秘共勉,“此一时彼一时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从前,百年以后,我与足下不会被后人视为平庸的刘景升吧!”。风采俊雅,志向远大,令人钦佩。

晋承汉统,确定史观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8)

习凿齿不但在《汉晋春秋》中以蜀汉为正统,并且在晚年临终前上表《晋承汉统论》,详细论述晋代继承了汉朝的理由和思想,并认为曹魏为篡逆,其表观点鲜明,列出众多论据,比如以共工不得列位于帝王,汉代继承周朝而不说是秦朝为例,指出晋朝应为继承汉朝为正统,而不是曹魏这个伪统。习凿齿的观点确立了新的封建正统史观,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治史不谨,颇遭诟病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9)

虽然习凿齿的史学观为后人接受,然而习凿齿在治史上略有瑕疵,也颇遭后人诟病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一方面大量引用习凿齿《汉晋春秋》的内容并予以肯定,另一面也多有质疑。比如认为习凿齿记载的曹髦葬礼过简,是诽谤司马氏之言,与史实不符;又认为《汉晋春秋》和《襄阳耆旧记》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怀疑习凿齿治史不审慎。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外篇·卷十八》中,批评他治史不严谨,将文学性强、不可据信的内容收入史籍中,“皆采为逸事,编诸史籍,疑误后学”

唐代房玄龄编著的《晋书》,对习凿齿颇加赞扬,然而也委婉的指出其有笔削之意,“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瘴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而彦威(习凿齿)迹沦寇壤,逡巡于伪国;野民运遭革命,流涟于旧朝。”。

作为史学家,习凿齿确实有治史不谨慎之处,作为文学家,习凿齿文采飞扬,才思敏捷,值得钦佩,况且,习凿齿彰善瘅恶,丰富了千古名臣诸葛亮的形象,还是值得肯定的。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10)

2019/3/29榆木斋

性若夏荷释道真(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