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思绪像误入了黑漆漆的洞穴。

洞外的伙伴挥舞着手臂呼喊着告诉你:“太阳真好,外面真热闹啊,快出来一起玩儿吧!”

你一转头,目之所及是黑黝黝的洞壁。

沿着洞壁向外看去,洞口的光亮聚焦成一个点,显得如此遥不可及、充满未知。

这黑黝黝的洞壁,就像是心灵的墙壁,阻挡在你和外部世界之间。

不论其他人如何呼喊邀约,你依然将自己困在思维的洞穴里。

你看着墙上晃动的影子,坚信那才是真实的。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1)

pexels

日常生活中,从来不缺把“影子”当真实的乌龙想法。

比如,一次聚会后,大家夸你沉稳大方、安静得体,你思考了下,觉得那只是“老实、木讷”的好听说法。

又比如,三个人的友谊,另外两人总是单独出游,你开始心神不宁,自我反省,私下扒了一篇又一篇“不合群的人如何社交”的伪科普。

再比如,新来的同事嗓门很大,说话飞快,于是你心想“这大概是个很凶的人吧”,再也不敢和他有眼神接触。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我不合群?为什么谁都要欺负我?”

带着这样的想法,你逐渐陷入抑郁......

你看到的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并不难发现,前文的三个短例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于事件的消极解读,却给自己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就像让不同的人看同一张海的图片:

有人联想到飞翔的海鸥与椰子树,感到自由、开阔、愉悦;

有人则联想到远去的白帆和海底的尸骸,觉得悲伤、压抑、痛苦。

大家看到的画面一样,却引发不同的心境。

对此,认知行为疗法(CBT)之父亚伦贝克认为:

感受不由事物本身决定,而是由大脑对其的解释决定。

认知(想法)影响感受,因此消极的思维模式会强化消极的情绪。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2)

图解:CBT疗法认为,人们的想法、情绪、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难以察觉的“钻牛角尖”的想法,比如:

进商店什么也没买,老板一定看不起我。

朋友比较好看,大家一定都更喜欢她。

今天出门没打扮,油光满面肯定被嫌弃了。

仔细想来,这些想法和推论并没有恰当的逻辑关系。

但我们习惯了消极的思维模式后,就会使其不由主地作用在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中。

亚伦贝克将这些非理性的、夸大的思维模式,称为“认知扭曲”。

并认为,它们是造成焦虑、抑郁等情绪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改变思维方式,是改善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3)

pexels

10种常见的扭曲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一套著名的ABC理论。

理论认为,事情的前因A(activating event)并不会直接引发后果C(consequence)。

你被事件激发起的认知、信念B(belief),才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面对同一事件A,不同的信念B会激发起不同的后果C1、C2、C3......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大脑会“偷懒”采用一种“自动化思维”。

不自知地用惯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不同的事情。

有些信念B是错误、扭曲的,但由于我们无意识地不断地重复它们,便一遍又一遍引发了不好的结果。

依据《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我们归纳出以下10种最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的思维模式——

1、非黑即白(All-or-Nothing Thinking)

两极化思维,认为所有的事情非此即彼、非好即坏,没有中间状态。

倾向于用两极化的方式考虑问题的人,常常将“总是”、“永远”、“一定”等绝对化的词语挂在嘴边。

2、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因为个别的不好经历,便假设之后的事情都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便会觉得自己人缘很差,不受人待见。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4)

来源: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3、心理过滤(Mental Filter)

只关注身边的负面信息,而忽视积极的事情。

比如,旅行中风景优美、食物美味,但总惦记着酒店前台糟糕的态度,认为当地人都很傲慢无礼。

4、优势打折(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

总是贬低自身优势,将功劳归结于运气或者偶然。

拍了一张漂亮的肖像照,朋友一直夸你长得漂亮有气质,你却打心眼里觉得全是修图师的功劳。

5、妄下结论(Jumping to Conclusions)

根据事情的结果推断出自认为可能的原因,哪怕根本没有信息来支持推论。

例如,在约会的餐馆等对象吃饭,迟迟等不来,便感到有些怅然,觉得对方变心了、不再把自己当回事了。

殊不知,对方也许正堵在高架上。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5)

来源: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6、极端化想象

又叫灾难化想象,夸大事情引发的后果。

好比工作中出了一点差错,便脑补出领导训斥自己,甚至将自己无情开除的大戏。

而实际上,对方最后只说了一句“下次注意”。

7、情绪化推论(Emotional Reasoning)

错误地将事件引发的情绪当成最终的后果,依靠感觉来证实结论的真实性。

比如说,还有两周要期末考试,3门功课没有复习,你焦虑又心急,觉得“这次肯定完了,肯定会考砸”。

但其实,如果放下焦虑情绪,从那时就开始拆分目标,2周复习3门并不是一件难事。

8、应该句式(should statement)

是指,以“应该”做什么来进行思考的方式。

例如,本来约好了牙医看牙,他却迟到了,你感到闷闷不乐,觉得对方轻视自己“明明付了钱,他就应该准时到”。

殊不知,对方也许刚哄完大哭的女儿,才匆匆赶来。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6)

pexels

9、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优秀的导演拍一部烂片,也并不证明他水平就如此。

相反我们很容易对自己格外苛刻,下意识贴上负面的标签。

就好比,本来只是有些超重、控制不住饮食,情绪上来便觉得人生完全失控,自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人”。

完全忽略了自己有耐心、坚强、善良等其他品质。

10、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将所有的过错归结于自身,夸大个人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比如,今天某位同事脸很臭,看起来气鼓鼓的,你便开始自由联想——

是不是和ta说话语气太重了?是不是工作交接没到位?

可也许人家只是起晚了,还在起床气呢。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7)

pexels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

我有一位朋友,大学时期跟风参加过不少社团,但都呆得不怎么开心。

学生会里,他觉得叫大一届的学长学姐“xx部长”、“xx副部长”很奇怪,也不理解大家为什么围着他们送吃送喝,那么殷勤。

参加某个演讲社,第一堂课是“解放天性”。

新社员们被拉上台表演空中飞人和大猩猩,大家热情高涨、手舞足蹈,他在一旁尴尬地想要隐形。

“那时候就认为,是我太不合群了,没有办法和一群人一起玩,肯定有什么问题。”他告诉我。

直到后来参加了工作,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些一样喜欢心理学的朋友。

周末去茶社小聚,安静但深入地聊天,让他再次感到被团体接纳的幸福。

“原来我也可以很合群的!” 他特别激动。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8)

来源: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有的时候,扭曲的认知就像对自己的“误会”。

它遮蔽了我们许多的潜能,也偷偷夺走了很多人生体验。

就像开头的比喻,若是总盯着洞中黑漆漆的影子,便会下意识觉得它就是事实本身;

又比如我的朋友,只是两次社交受挫,便差点认定“我就是不适合社交的人”。

关于如何纠正“认知扭曲”,拓宽我们的人生体验,《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中提到一种“角色扮演”法。

伯恩斯认为,“容易抑郁的人大多善良”,这句话并不全对,他们可能对别人很善良,但对自己很残忍。

我们总是用最锋利的词语划伤自己,却用最温柔的语句安慰朋友。

因此,可以试着用“声音外化”的方式,让别人来扮演自己消极的一面,从而帮助自己唤起自我同情。

你需要邀请一位足够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告诉ta你的消极情绪,并请ta扮演你脑内的消极想法。

而你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话,不遗余力地驳倒ta。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思维混乱(潜在抑郁症患者)(9)

来源:pexels

就像这样:

消极想法(同伴扮演):下周当众演讲,你绝对会大脑一片空白,你从小就不擅长这个,这次又会被看扁了。

积极想法(自己扮演):我确实没有高超的演讲技能,但也不至于糟糕,之前的经验表明,只要活动前认真准备,达到平均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

消极想法(同伴扮演):可是你一紧张就容易结巴,中学的时候就因为上台结巴被嘲笑了。

积极想法(自己扮演):后来我发现,只要上场前闭眼深呼吸,就能稳住自己,自那以后再没结巴过,况且当时嘲笑我的男孩儿也被丢出去罚站了啊!

把你的消极想法,想象成带有攻击性的敌人。

你需要战胜它,然后在心里抱抱那个被“攻击”的自己。

在与消极想法辩驳的过程中,积极的、充满力量的那个的自我也会愈发明晰。

当然,不是所有的消极想法都是有害的,有些消极是具有保护性、提醒作用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持续困扰我们、扭曲变形、与事实不符的想法。

识别、辩驳、行动,然后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编译作者:清筠

图源: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