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繁花》被称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被拿来和张爱玲与王安忆相比。飞入《繁花》,满纸沪语。这部采用上海话本方式写作,吴语对话,但我们普通读者完全可以阅读理解的小说,是如何在吴侬软语中一笔一笔描绘上海底色的呢?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1)

《繁花》封面

张爱玲笔下的上海

这是个一楼一底的石库门房子,从后门进去的,穿过灶披间,来到客堂里。客堂间前面一排门都钉死了,房间里暗沉沉的,靠里放着一张大床,孩子就睡在那张床上。——《十八春》

上海照片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

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衫,滞着不动的,像画上的衣衫。——《长恨歌》

王安忆用细腻的笔触画出上海老式弄堂的模样。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2)

上海照片

而在《繁花》里上海的各色老弄堂、老街道,却勾勒出上海几十年来的变迁。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的,今天规划拆迁一栋楼,明天修路改条道,有一天猛然抬头,才感慨换了天地。生活环境的变化一声不响地改变着生活中的人。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3)

作者手绘老上海街道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4)

作者手绘老上海街道

新式里弄比较安静,上海称“钢窗蜡地”。梅家如果是上海老式石库门前厢房,弹簧地板,一步三摇,板壁上方,有漏空隔栅,邻居骂小囡,唱绍兴戏,处于这种环境,除非两人关灭点灯,一声不响,用太极静功。——《繁花》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5)

上海照片

《繁花》作者金宇澄是《上海文学》杂志编辑,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一直在背后默默做编辑。2012年以“独上阁楼”为网名,在上海本地网站上开帖写故事,一言两语,你写我看,渐渐网友开始催稿,“老爷叔,几时更新”?金宇澄也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小说。《繁花》的初稿就是这样在网上与网友互动而成,像民国时期报上连载的小说。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6)

作者金宇澄

小说以平行蒙太奇手法展开,围绕沪生、阿宝、小毛的往事,交叉叙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上海风貌,滴滴渗透。六十年代的少年以他们的眼光窥探家庭和时代的变化,来不及细细琢磨,生活又将他们推向另一个时代。再相聚,九十年代命运似乎尘埃落定,有出家,有离别...一首繁花,曲终故人犹在。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7)

上海照片

“不响”

据统计,小说出现1500多次“不响”。“不响”是上海人日常生活应用极广的词汇,类似“不吭声”,“不响”可以是不回应、不想回应,或者“不响”就是我的回应。小说写到,天底下只有耶稣和老毛,最了不起,那么多的人,每天跟这两个人讲心里话,但这两个人,就是一声不响。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8)

王家卫喜欢的故事

著名导演王家卫非常喜欢《繁花》,早已买下版权准备将其搬上荧幕。金宇澄说,王家卫导演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故事。深夜车站,一个陌生女子拎两袋衣服,小毛搭讪让女子去他家洗,女子不响,跟着小毛回了家。到家后,女人熟悉的进入房间,洗衣服。天亮后,一声关门,小毛再也没见过这个女人。不知王家卫导演会如何演绎这个“不响”的故事。

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上海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9)

《花样年华》剧照

小说题记,“上帝不响,像一切全都由我定”。

小说结尾,《新鸳鸯蝴蝶梦》的歌词。

看似个鸳鸯蝴蝶 不应该的年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

花花世界 鸳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颠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同眠

一曲《繁花》,悲欢离合,千种滋味,

是消逝的老上海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