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一年春来早,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历来都很受国人重视。

古人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称为“元月”,将第一个月亮圆圆的夜晚,称为“元宵”,在这一天,月亮又亮又圆,神州大地上也点亮了一盏盏花灯,与月同辉,祈求新的一年,月守信,人团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

正月十五闹花灯,闹的是花灯的巧夺天工,闹的也是灯谜的别出心裁。

灯谜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逐渐盛行,到了宋朝,文化极度繁盛,谜语也与元宵赏灯相结合,成为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3)

猜灯谜能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文教育专家罗珠彪说:“6~14岁,给孩子进行思维广度训练,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广度,是检测孩子发散思维的重要指标。

有调查显示:在全国12个城市,近10万名学生中,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广度在2-3个维度。这样的孩子不仅写作文无话可说,今后到了工作岗位上,也会缺乏创造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4)

训练思维广度的方法有很多,在元宵佳节之际,跟孩子一起闹元宵、猜灯谜,就是个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作家陈允斌曾在《外公家书》中分享过,家人用谜语来对孩子进行早教的经验。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5)

在童年有过猜灯谜经历的孩子,他们对文字和语文,都会有天然的好感。他们不会害怕学语文,反而会想要认识更多的字,这样才能创造出更绝妙的谜语。

猜谜语,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多识字,多认识自然事物和生活用品,还能锻炼发散性思维,培养语文素养,是我国传统的早教方式,也是拓展孩子思维广度的好方法。

通过猜谜,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从枯燥的识字中体会到猜谜的快乐,收获成就感,为平凡的日子增添趣味性和仪式感,还能舒畅身心,在这个春季,制造更多“小幸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6)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7)

灯谜基本要素

灯谜需要有三个基本要素:谜面、谜目和谜底。

比如这则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打一字,谜底: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8)

其中,给读者的条件,或者对于谜底的描述,就叫做谜面。

对于谜底是哪种事物的限定,叫做“迷目”,这则谜语的迷目就是“一字”,将所要猜测的事物限定在了“文字”上,读者可以从迷目指引的方向上进行思考。

谜底当然就是答案了。

一则好的谜语,三要素缺一不可。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9)

做诗,有做诗的规则,制迷,也有制迷的规则。

猜灯谜有两条规则:

1、词语解释或知识问答,不算灯谜。

如果您见到有这类灯谜,也只能算是比较低级的作品。

比如,人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以“山水甲天下”为谜面,“桂林”为谜底,这就属于文学常识,毫无灯谜的趣味可言。

但,如果以“山水甲天下”为谜面,“汕头”为谜底。就有趣多了。

因为“山水”能合成“汕”字,“甲天下”可以会意为“头”字,谜面谜底两不相干,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灯谜猜起来,既能培养发散性思维,也能给人以趣味和享受。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0)

2、谜底的字,绝对不能在谜面上出现

比如谜面“普天同庆”,打一个店铺的招牌名。如果你猜“全庆”就肯定不对,因为谜面已经有庆字了。

而正确的谜底是“大家乐”,与谜面交相呼应,但又没有与谜面相犯。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1)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2)

亲子灯谜早教规则

要用猜灯谜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家长要注意以下规则:

1、给孩子成就感

无论孩子几岁,只要他是刚开始接触灯谜的,就应该让他从最简单的灯谜开始。

这样孩子能猜出来,才能获得成就感,才愿意继续下去。

不要一上来就用难的灯谜来为难孩子,孩子一旦产生了为难情绪,后面就不愿意玩了。

记住,正月十五猜灯谜,这就是个游戏,让孩子赢又何妨呢?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3)

2、教授猜谜技巧

很多灯谜还是挺难的,没有思路是真猜不出来,咱们家长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所以,在孩子接触灯谜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授猜灯谜的诀窍。

帮助孩子按照灯谜设置的技巧,一个一个地排查下去,带着孩子猜,帮孩子猜出来,孩子才能学到思路,日后才能自己进行思考。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4)

3、引入竞争和奖励

所谓带点彩头才好玩,元宵节猜灯谜,咱们完全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积分和奖励。

比如猜对五个谜题,可以兑换“爸爸骑大马”一次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喜好,为他们设置心仪的奖品,还可以在家庭中搞个比赛,让孩子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5)

总之,带孩子猜灯谜,不是在给孩子设置障碍,而是要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文字魅力,慢慢喜欢上中国文字,爱上语文。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来设计“元宵亲子灯会”,让孩子在传统节日中,浸润书香,茁壮成长。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6)

猜谜技巧

谜语都是人编的,设置谜语的时候,作者会根据谜底,选用一定的“制迷”方法,来编写谜面。所以只要孩子能掌握更多的制迷方法,他们就能找到思路,推测出谜底。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接触猜谜的时间长短,来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制迷”方式,教孩子如何思考,为孩子提供该类型的谜题,帮孩子慢慢上手。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7)

1、初级技巧:

正扣法:正面推测就能联想出谜底。

反扣法:有点像正反话,如果谜面正着推猜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反着想想。比如:必须制作优良产品,打一成语。谜底:不可造次。

侧扣法:将谜面上的都排除,剩余的就是思路。比如:早晚食斋,打一食物。谜底:午餐肉。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8)

2、中级技巧:

谐音别解法:利用文字的谐音,产生其他意思,从而猜出谜底。例如:不老实,打一植物。谜底:长生果。此处“实”与“果实”是同一个字,因此产生了其他的理解。

这种技法,需要孩子的语文水平比较高,刚刚开始识字的孩子,肯定是猜不出来的。

偏旁增减法:根据谜面提示,给某些字增加偏旁部首,或减少偏旁部首,或有增有减,从而猜出谜底。

离合法:与增减法相似,按照体面要求,砍掉字的某些部分,或增加某些部分,或二者并用,造出新字或词。

叠字法:如,林木森森,打一字。谜底:杂。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19)

3、高级技巧:

象形法:利用汉字的象形特征设置谜题,如:三星伴月,打一字。谜底:心。

参差移位法:根据谜面提示,将文字某些部拆分组合。比如:情景交融,打两个字。谜底:惊、晴。

运典法:运用典故和历史故事设置谜面的方法,比如:斩蔡阳,打水浒两个人名。谜底:关胜,张清。这类谜语对猜谜人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家长要看孩子的情况,量力而行。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0)

制迷的技法非常多,有时还会间杂使用,家长注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语文水平,为他们挑选合适的谜题,一旦孩子对于一种制迷方法已经滚瓜烂熟,就可以给他引入其他方式的谜题,拓展孩子的思维广度,培养语文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1)

进阶玩法:制迷

在各类谜语中,我最喜欢字谜,因为那里面是有设计的,是一种文字游戏。

比如:有土可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涯。打一字,谜底:也。

我们可以请孩子找找有没有类似的字,可以跟很多偏旁搭配成字的呢?

如果找到了,就鼓励孩子自己也编一个谜面,拿去给朋友猜吧?比如,一年级学的“青”字组,就很适合做这种谜题。

复习生字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展开联想,为这个字出一个谜语,在欢笑中记住这个字,是不是比默写有趣多了呢?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2)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掌灯多采撷,

拿到手中是何物?

不费脑子不过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3)

愿您和孩子,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怎么上课(正月十五带孩子干这件事)(24)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元宵# #元宵节# #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