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顾筱倩臂环,又名臂钏,是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陕博最大的镇馆之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陕博最大的镇馆之宝(小编带你逛陕博之穿越千年的时尚)

陕博最大的镇馆之宝

小编:顾筱倩

臂环,又名臂钏,是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

花钏

那么,臂环和我们常常说的手镯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传统的手镯是戴在手腕上的,当部位由手腕上移到胳膊,就便成了臂环。其次,臂环与手镯最大的不同是臂环有一个开口处,以便变换尺寸,适应不同的需要。最后,它们在造型上也有较大的区别。手镯的身干多呈圆形,而臂环则呈宽扁,且较厚重。手镯的纹饰较简单,而臂环较为繁丽。

臂环

手镯

至唐宋时期,妇女用臂环装饰手臂已经很普遍了。臂钏作为女性化的首饰,只能被女子并且是大臂粗的女子佩戴,男人和瘦女人都没有资格,他们或没有脂肪,或脂肪分布不均,箍紧了影响血液循环,箍松了就会掉下。胖女孩大臂的脂肪厚且均匀,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可将臂钏紧紧箍上,衬托女式健美的丰韵曲线初。

这些玉器不仅代表了唐代顶级制作水平,也向我们述说着一段独特的社会历史。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而且,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同样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唐《簪花仕女图》画面节选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唐代的玉臂环,这两副玉臂环都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玉臂环

这件玉臂环由三段弧形白玉衔接而成。以金质铰链将三段弧形玉连接在一起,每段玉的两端均包以金质兽形铰链,并以两枚金钉铆接,节于节之间双兽的吻部正好交合于中轴,由三个中空的圆穿扣合,穿内置金轴铆接相连,可以自由曲伸,合之则圆。其中以金针为插销式,销钉可以灵活插入或拔出,一边关闭合开启,便于佩带。虎头用金片采用錾刻、锤击制作而成。虎头内侧用两颗铆钉铆接。构思巧妙,制作精细。“金镶玉”寓意为“金玉满堂”,象征着财富和才学,在唐代文物中十分罕见。

金兽首铰链玉臂环

金兽首铰链玉臂环

金兽首铰链玉臂环

还有一副鎏金铜兽首铰链玉臂环是由鎏金铜合页将三段弧形玉连接而制成。其中,两段弧形玉的一端以鎏金铜片套合在一起,为死扣,其外缘制作成花朵形,中部花蕾突起,花蕾内各镶嵌紫色宝石一枚,花蕾四周花叶形框内原镶嵌有四块宝石,今已失,四角各嵌一料珠。另一段弧形玉的两端与前两段弧形玉的另外一端之间,则以鎏金铰链式合页轴相连,一为死扣,一为活扣,其轴可以灵活的插入或者抽出,以便玉臂环的开启或关闭,两合页外缘均以兽首形状的鎏金铜片包住,兽首相背,料珠镶嵌双眼,头顶各嵌一紫色宝石。

鎏金铜兽首铰链玉臂环

鎏金铜兽首铰链玉臂环

鎏金铜兽首铰链玉臂环

何家村的这两副臂环出土时装在莲瓣纹银罐内,银罐器盖墨书“玉臂环四”,可知玉镯在当时被称作“玉臂环”。唐代文献中又将这种臂环称为“玉臂支”。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我祖破高丽,获紫金带、红玉支二宝,朕以……红玉支赐妃子,后以赐阿蛮”。《格物镜致》“玉支”作“玉臂支”。这两件玉臂环构思巧妙,制作精湛,它充分利用黄金、白玉不同的质地、色彩、光泽,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使玉臂环更显华贵富丽,是唐代遗物中罕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