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搜索并关注单仁行公号,加入行业交流群,获取第一手资讯、各种行业资料等你领取!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

最近,欧莱雅在双十一的骚操作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举报。

一边宣称给李佳琦、薇娅这些大主播的价格是最低的,一边让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卖得比他们还要便宜200元。

欧莱雅实属是把直播营销玩明白了,直播本质上就是渠道争锋。

欧莱雅白嫖了一把大主播的热度和流量,直接让主播给自己的官方渠道导流,证明只有自己的官方旗舰店,那才是最便宜的渠道,主播什么的,打工人罢了。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2)

而且,欧莱雅在事后只赔了200元的优惠券,按照它的说明来说,消费者可能还要再贴个499元才能在欧莱雅的官方旗舰店优惠100元。

最有意思的,成为会员还变成了欧莱雅的补偿措施。

看过我们解说订阅经济的朋友都知道,“会员”会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我甚至认为未来成为会员的成本,会跟拉到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基本上差不多。

欧莱雅把会员当补偿,这是真正的赢麻了。

实际上,这也不是欧莱雅第一次有心计了。

之前我们谈过李宁和国潮崛起的逻辑,其实,在李宁之前,有着一批以羽西为代表的,曾经辉煌一时的国货。

它们可能才是最早的国货之光,只是它们大多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最早的国货消失了呢?它们又跟欧莱雅有什么关系呢?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3)

羽西:短暂的国货高光时刻

“羽西”这个品牌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创始人“靳(jin、四声)羽西”。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4)

可能很多95后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在上世纪80年代,这位出生于广西桂林的南方姑娘,是当时中国最火的记者之一。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5)

她用自己美籍华人的身份制作了一系列纪录片,向外国人推荐中国的风土民情。

像她自编自演的《看东方》节目,用镜头第一次向国外观众展现了中俄边境、哈尔滨冰雕、中南海的毛泽东故居,后来靳羽西又接受央视的邀请,制作了《世界各地》,帮助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观众,开启认识世界的大门。

当时这个节目真做到万人空巷,成为一代人的深刻记忆,而获取了大量关注度的靳羽西,顺势将目光转向商业。

1992年,靳羽西用自己的名字创办了“羽西”,产品主要是销售适合亚洲人肤色的化妆品。

之所以选择化妆品作为创业的突破口,是因为靳羽西在西方做记者的那些年发现,西方品牌的化妆品往往并不是很适合东方人的肤色,为了让当时的中国女性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肤色化妆,羽西还专门制作了“配色表”帮助消费者对照参考。

而在品牌定位上,名人身份加持让羽西这个品牌一开始的定位就在高端化妆品。

当年羽西的一款凝露,价格已经超过100块钱,而那个时候,我国人均化妆品的支出才12块钱左右,就是大宝的价格。

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羽西的化妆品一经推出就广受女性认可,短短6年时间,在1998年的时候,羽西的销售额就过了3亿人民币。

在2000年,羽西还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羽西娃娃”,想要一改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的“洋娃娃”形象。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6)

此时的羽西俨然一副国货之光的身姿。

结果2004年,随着一纸合约,羽西被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收购,国货之光再也不见。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7)

国货的集体卖身和溃败

羽西愿意被欧莱雅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不想经营它,而是想要借助欧莱雅全球网络的帮助,实现自身的国际化,从民族品牌华丽蜕变为全球化的高端化妆品。

殊不知,韭菜被割的原因是总认为自己是庄家。

羽西没想到的是,被欧莱雅收购后,自身被归为大众化妆品部门,也就意味着羽西本身在国内还是高端路线,跟了欧莱雅,身份还降级了。

从这以后,羽西这个品牌就人气一路走低。

一直到2018年年初,时任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的斯铂涵,提出要把羽西打造成为第一高档中国品牌。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8)

但是,时间不等人,羽西一下子开启了品牌“大跃进”,频繁地更换品牌概念、包装和品类,反而陷入了老客户流失,新客户不买账的尴尬局面。

虽然今天羽西依然存在,但早已不是一线品牌,在一线城市中,也难以见到羽西的品牌宣传,甚至我认为它连大众品牌都算不上。

根据多个经销商爆料,羽西与全国各地经销商的合同到2020年12月31日后不再续签,也就是逐渐撤出了中国的线下市场。

而与羽西有共同命运的,还有几乎同时被欧莱雅收购的中国化妆品品牌,小护士。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9)

小护士和羽西同年创立,被收购之前,小护士已经是仅次于玉兰油和大宝的国民级护肤品牌,市占率达到5%。

但是,被欧莱雅收购后,小护士广告大幅度削减,专柜也陆续被裁撤。

小护士当时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网点,全部成为了欧莱雅自主品牌在中国扩张的有力法宝。

其实不仅仅是羽西和小护士,曾经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要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要么早已不再姓“中”。

前面说的大宝在2008年被强生收购,1994年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拿到了使用权,2007年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道夫花了3.17亿欧元收购丝宝。

甚至还有卖出去又回购的例子,2011年德国科蒂以4亿美元收购丁家宜,被收购后的丁家宜业绩一落千丈,随后2015年,原主人庄文阳又把丁家宜回购回来了。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0)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1)

国货的品牌自信

看到这,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这些国货品牌发展得不是挺好,为什么甘愿卖身?

回顾这些收购案,我认为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缺乏硬实力,难以与国际大牌竞争。

举个例子,在1998年羽西销售额达到了3个亿,欧莱雅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它们在短暂准备之后,正式进军中国,向中国市场一口气输出了10多个品牌。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的进攻,羽西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不管是产品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含量,还是公司管理制度和资本储备,走高端路线的羽西在欧莱雅面前确实很难高端起来。

这不只是羽西的问题,也是那个时候很多国产品牌的通病。

别人比你早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各种缠斗,硬实力上确实有巨大差距。

而羽西也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让自己成为“伟大的国际化品牌”,不仅仅做一个国产品牌,这就必须要借助外力。

欧莱雅一打出怀柔攻势,羽西也就顺势卖身了。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2)

但后来一切也证明了,这只是欧莱雅的防御性收购,什么帮助你成为国际品牌,那都是开玩笑的。

而欧莱雅愿意花钱买下一个竞争对手,确实也证明了一点,国产品牌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力,只是没有品牌的意识。

这也是我们说的第二点,缺乏品牌意识和长期品牌价值的不断积累。

这些国民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在2010年之前出售给外资企业。

这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更加关注短期利益,没有充分考虑品牌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时代所限。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先要解决吃饱饭问题,然后才是吃得好。

中国的产业发展,刚开始是以代工为主,用代工先养活企业的基本运转,没有人想着要花钱养着品牌去逐渐成长。

而西方的巨头们早已经历了这个阶段,他们比谁都知道品牌的重要性,能花钱买下一个中国品牌,这就等于自己白赚。

当然,这种情况进入2010年之后就慢慢好转了。

经历了长时间的代工,我们的企业已经过了温饱线,产品品牌和技术含量上向国际品牌看齐。

更重要的一点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这才是真正的东风。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3)

网上购物打破了空间上的壁垒,真正击穿了国际巨头在线下门店和经销商上强大的优势。

国产品牌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工具去做营销包装,让国潮在线上焕发新的生机。

这一点从百雀羚的重新翻红就可以得到验证。

百雀羚这个上海老字号诞生于1931年,曾经一度风光无限,后来如同许多国货品牌一样,进入新世纪就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4)

2010年前后,在危机边缘的百雀羚调整思路,第一次触网,在天猫、当当、卓越网这些电商平台上线。

在品牌定位上,百雀羚一改“老字号”的调性,把品牌重新定位在“草本护肤”上,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品牌注解,配合着互联网进行大规模的营销推广。

这些动作换来的结果就是,今年5月,百雀羚在权威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全球最有价值的50个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牌”排行榜中,排名15,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美妆品牌。

百雀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货不用卖身也依然可以经营得有声有色。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5)

回顾过去四十年,无论是羽西,小护士,还是大宝,这些国货都曾辉煌一时,但最终却因为品牌意识和实力差距被收购雪藏。

这也让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肆意扩张,缺乏对于中国市场的敬畏心理。

商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退一步,实际上就可能退了万万步。

今天是最好的时代,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产企业在技术上的追赶,我们的硬实力底子并不差,消费者对于国潮的认可度也已经觉醒,我们有上牌桌的能力。

欧莱雅旗下有哪几个牌子(欧莱雅凭什么干掉)(16)

但今天也是最坏的时代,国际品牌也在适应变化,在努力迎合互联网发展,费尽心力改变营销方法,打通线上渠道,努力主导竞争态势。

竞争永远都在持续。

我们的企业只有不断自我革新的意识,利用互联网重新赋能国货品牌,才可能在未来抢占市场的高地,让国产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当中真正的首选。

责任编辑 | 罗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