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要改善治理、提高竞争力要怎么做?用人是一方面,纳谏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纳谏不仅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要果断落实,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之37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47?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之37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47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之37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47

一个组织要改善治理、提高竞争力要怎么做?用人是一方面,纳谏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纳谏不仅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要果断落实,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

【原文】上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守,式又翻。治,直吏翻。〕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人贾谊,〔班志,洛阳县属河南郡。〕帝召以为博士。〔班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增员十二人;属奉常。〕是时贾生年二十余。帝爱其辞博,〔言其赡于文辞而博识也。〕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班表:太中大夫,掌论议,无员,多至数十人,秩比千石;属郎中令。〕贾生请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以立汉制,更秦法;〔正朔,谓夏建寅为人正,商建丑为地正,周建子为天正。秦之建亥,非三统也,而汉因之,此当改也。周以火德王,色尚赤。汉继周者也,以土继火,色宜尚黄,此当易也。唐、虞官百,夏、商官倍,周官则备矣,六卿各率其属,凡三百六十。秦立百官职名,汉因循而不革,此当定也。高祖之时,叔孙通采秦仪以制朝廷之礼,因秦乐人以作宗庙之乐,此当兴也。谊之说虽未为尽醇,而其志则可尚矣。〕帝谦让未遑也。

【翻译】文帝得知河南郡守吴公治理地方的政绩为天下第一,就召他入朝做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文帝就召贾谊进京做博士官。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文帝很赏识贾谊的文辞可观和知识渊博,一年之中,就破格提升他做了太中大夫。贾谊请文帝改历法,变换朝服颜色,重新审定官名,确定汉室的礼仪和音乐,以建立汉朝制度,更改秦朝法度。文帝以谦让治国,无暇顾及这些事情。

【解析】汉代官员按照工资待遇分为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佐史最下,月俸八斛。凡俸禄均一半发谷,一半发钱。

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是一万石(1石10斤)。

御史大夫、九卿、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尹、右扶风尹)为中两千石;诸侯国相为真两千石,郡守、内史、太子太傅和少傅、执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为两千石;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诸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诸校尉为比两千石。

三公与将军府司直、重要九卿副手如廷尉正、廷尉监、太常丞、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司农丞、御史中丞、尚书令、京城首县县令为一千石,丞相长史、郎中三将、太中大夫、仆射、宫殿掖门司马、宗正丞、少府丞比千石。

郡丞、长史、太常掌故、赞飨、太史令、太乐令、太祝令、太宰令、太卜令、太医令、祭酒、宗庙令、宗庙食监、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长侍谒者、公车司令、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考工令、符节令、御史员、侍御史、尚书仆射六百石。

丞相征事、博士、谒者比六百石,丞相史、太常掾、太史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宰丞、太医丞、宗庙丞、宗庙校长、给事谒者、尚书丞四百石,曹掾比四百石,丞相少史、宗庙监丞、太卜丞、三百石,诸曹比三百石,

提拔优秀的地方官员到中央和新人也是汉文帝巩固权力的方式。西汉时期实行的是严格的积功升迁制度,基层官吏是依靠政绩来逐步升迁的。贾谊是汉文帝一代当之无愧的第一才子,最年轻的博士,汉文帝重视贾谊,一年之中,就破格提升他做了太中大夫。

《礼记·大传》有:“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改正朔、易服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传统,将王朝的合法性跟自然秩序联系在一起,表明其必然性。贾谊认为汉朝立国多年,可以更改历法、朝服,汉文帝考虑到当时财政压力没有采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到落实。

七绝·咏贾谊(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异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七绝·贾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生(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原文】二年(癸亥,公元前一七八年)冬,十月,曲逆献侯陈平薨。诏列侯各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李奇曰:为吏,谓为卿、大夫者;诏所止,谓特以恩爱见留。余谓当时如周勃者是也。〕十一月,乙亥,周勃复为丞相。

【翻译】前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冬季,十月,曲逆侯陈平去世。汉文帝下诏,令列侯各自离京到所封领地去;身为朝廷官员和受诏书留居京师的列侯,则派遣他们的太子到封地去。十一月,乙亥(疑误),周勃再次出任丞相。

【解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列侯各自离京到所封领地去也是贾谊的政策建议。功臣集团聚集在京城相互联系起来很方便,更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列侯离京就可以分散他们的力量。时机选择也很巧妙,在陈平去世的时候提出来。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利益的交换,汉文帝通过再次任命周勃为丞相作为补偿,周勃带头执行也就可以降低执行的阻力。

《史记·孝文本纪》有: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汉文帝给出的理由:古代诸侯在封地治国效果很好,列侯待在京城则因为物资运输加剧了人民负担,无法治理教化百姓。为了天下百姓,列侯需要回国去。

【原文】癸卯晦,日有食之。诏:"群臣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匄,音丐,氙也。〕及举贤良、方正、能直极谏者,〔贤良方正之举昉此。〕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省,所景翻,减也。繇,读曰徭,役也。〕罢卫将军;〔按班纪,诏曰:"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通鉴传写逸一"军"字耳。〕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班表:太仆掌舆马。见马,见在之马也。遗,留也。财,与才同,少也,仅也。言减见在之马,所留财足充事而已。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也。传,张恋翻。〕

【翻译】癸卯晦(疑误),发生日食。文帝下诏书说:“群臣都要认真思考朕的过失和朕所未知、未见的问题,并请大家告知朕。还请大家向朝廷荐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以便帮助朕的不足。”于是派他们分别任职。命令务必减轻徭役赋税以便利百姓;罢废卫将军;太仆将现有马匹仅留下够朝廷使用的,其余马匹全部拨给驿站使用。

【解析】谏是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任正非曾说,“华为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自我批评,一开会就讲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如果让老员工自己表扬一下自己,说不出来……”。要树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一定要从领导干部开始。求谏和求贤都是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如果最高领导听不进批评意见,下属趋利避害,再加上上行下效,整个组织就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汉文帝借助日食这一现象,求谏的同时求贤,培养忠于自己的团队。对于正直、有才能的人,遇到一个不听建议的人,要区分是不认错的性格,还是优柔寡断的性格,还是没能力判断建议正确性,建议方式使人无法接受,没有说到对方的关键痛点。如果是性格问题,那就趁早离开。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的企业,投资机构要慎重投资,不宜长期持有。

减轻赋税、裁减军队也是汉文帝积蓄国力的措施。赋税过重,人民劳动收获不够养家,人口就无法扩张。当前中国人口低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政府冗员过多叠加高房价,人民负担过重。为了降低赋税,还裁减了亲信卫将军宋昌的军队人数,马匹也发给地方驿站使用。

【原文】颍阴侯骑贾山〔颍阴侯,灌婴也。骑者,盖在侯家为骑从也。〕上书言治乱之道曰:"臣闻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折,而设翻。〕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执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恶,乌路翻。〕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贲,音奔。〕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衽稷危矣。

【翻译】颍阴侯的骑从贾山上书文帝,谈论治乱之道:“我听说在雷霆的轰击下,无论什么都会被摧毁;在万钧之力的重压下,无论什么都会被压碎。君主的威严,远远超过了雷霆;君主的权势之重,也远远超过了万钧。君主即便是主动地请求大家进谏,和颜悦色地接受臣下的批评意见,采纳批评者意见并给以重用,臣子仍然惧怕而不敢将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更何况君主纵欲残暴,又不愿听到别人议论他的过失呢!在严威的震慑和权势的重压之下,即使人有尧和舜那样的智谋,有孟贲那样的勇力,难道能不被摧毁吗!这样,君主就听不到别人对他的过失的批评,国家就危险了。

【解析】《史记秦本纪》有:"武王有力好战,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死,族孟说。孟贲即孟说。

越是位高权重,想听到真话越难,因为说错话的代价可能很大。所以,领导开明谦和的态度对于组织的进化很重要。

【原文】昔者周盖千八百国,〔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九州,州方千里。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九十三国,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曰千八百国者,举成数也。〕以九州之民〔周改禹贡徐、梁二州合之于青、雍,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职方氏所掌曰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养千八百国之君,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也。〕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罢,读曰疲。胜,音升。〕一君之身耳,所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弋,羊职翻,缴射也。〕天下弗能供也。秦皇帝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度,徒洛翻。〕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古无字通。〕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道,读曰导;言为谄谀,导迎主意,纳之于邪也。偷,与偷同。〕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师古曰:溃,水旁决也;言天下已坏,如水之溃也。〕而莫之告也。

【翻译】“过去,在周朝时大约有一千八百个封国,用九州的百姓,奉事一千八百国的君主,君主有多余的财富,百姓也有宽裕的力量,到处都有歌功颂德的声音。秦始皇用一千八百国的百姓奉养自己,百姓筋疲力竭,负担不起他的徭役;倾家荡产,缴纳不足他的赋税。秦始皇只不过一位君主,他自己享受的也不过驰骋弋猎的娱乐,天下却无法供应他的需求。秦始皇自认为功德无量,估计他的子孙会世代相传以至于无穷;但是,他死后不过几个月,天下人四面进攻,宗庙就毁灭了。秦始皇处于被灭绝的危机之中,却没有察觉,原因何在?就在于天下人都不敢告知他实际情况。不敢告知他实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秦王朝没有尊老养老的道义,没有能够辅佐的大臣,罢免了批评朝政的官员,杀害了敢当面批评谏阻的士人。所以那些谄谀逢迎、只求自保利禄的无耻小人,吹捧秦始皇的德政高于尧舜,功业超过商汤和周武;天下已将土崩瓦解,而没有人告知秦始皇。

【解析】周朝时无道的君主也是有的,否则周天子的实力也不会由盛转衰。诸侯国之间争斗的外在压力也会迫使君主改善治理。秦始皇一统华夏后,外在压力变弱了,内部大兴土木,民众入不敷出,又不能纳谏用人,导致无法了解国家实情。等到发现险情也晚了。做错了不要紧,死不认错的人是绝对无法避免灭亡的结局的。

【原文】今陛下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訢訢焉〔訢,读曰欣。〕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师古曰:厉精而为洁白也。〕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使,〔班表:左、右曹、诸吏、散骑常侍、中常侍,皆加官。〕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死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解,读曰懈。弛,式氏翻,放也。堕,与惰同。〕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节用爱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说,读曰悦〕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癃,音隆;病也,老也,疲病也。〕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诗沼翻。〕今功业方就,名闲方昭,〔闻,音问;后以义推。〕四方乡风〔乡,读曰向。〕而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射猎,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古者大臣不得与宴游,〔师古曰:安息曰宴。与,读曰豫。〕使皆务其方而高其节,〔师古曰:方,道也;一曰:方,谓廉隅也。〕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行,下孟翻。〕尽心以称大礼。夫士,修之于家而坏之于天子之廷,〔称,尺证翻。坏,音怪。〕臣窃愍之。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游不失乐,朝不失礼,〔乐,音洛。朝,直遥翻;下同。〕轨【章:甲十五本"轨"上有"议不失计"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张校同;退斋校同。】事之大者也。"〔师古曰:轨,谓法度也。轨,居洧翻。〕上嘉纳其言。

【翻译】“现在,陛下命令天下人荐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天下人都为之欢欣鼓舞,说:‘皇帝将复兴尧舜治理天下之道,造就三王的功业了。’天下的人才,莫不努力自我完善以求能被皇帝选用。现在方正之士,都已被选入朝廷了;又从中选择贤能者,让他们做常侍、诸吏,陛下与他们共同驰驱射猎,一天之内再三出宫。我担忧朝政由此而懈弛,百官因此而玩忽职守。陛下自即位以来,自我勉励,厚养天下,节省开支,慈爱臣民,断案公平,刑罚宽缓;对此,天下人莫不喜悦。我听说崤山以东官吏公布诏令时,百姓即使是老弱病残的人,也都拄着手杖前去聆听,希望暂时不死,想看到仁德教化的成功。现在功业刚刚建立 ,好名声刚刚传播,四方仰慕跟从;在此关键时刻,陛下却只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天天射猎,击兔捉狐,从而伤害国家大业,断绝天下人的期望,我私下为陛下痛惜!古代规定大臣不得参预安闲的游乐,为的是让他们都致力于保持大臣的品格和节操,这样,群臣就无人胆敢不严格约束自己,提高品行修养,尽心事君按君臣大礼办事。士的品行,养成于自己家中,却在天子的朝廷之上被破坏,我私下为之惋惜。陛下与群臣消闲游乐,与大臣、方正在朝廷之上议论国事,游娱不失乐,朝会不失礼,这是极为重大的事体。”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解析】玩物丧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适度的娱乐放松和团建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团建聚餐则可能演变成安逸享乐的风气。控制享乐也是很少领导干部才能做到的。管理层贪图享乐,这样的企业投资机构也要尽量远离,至少不能长期持有。

【原文】上每朝,郎、从官上书疏,〔从,才用翻。〕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翻译】文帝每次上朝,郎官和从官进呈奏疏,他从来都是停下辇车接受。奏疏所说的,如不可采用就放过一边,如可用就加以采用,未尝不深加赞赏。

【解析】纳谏的态度:但凡有人提出建议,都接受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错了就过去了,说对了就奖励。

【原文】帝从霸陵上〔班志,霸陵县属京兆。故芷阳也;帝起陵邑,因更名。〕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擥辔。〔并,蒲浪翻。擥,与揽同,鲁敢翻。〕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师古曰:言富人之子则自爱也。垂堂,谓坐堂外边,恐坠堕也。〕圣主不乘危,不徼幸。〔徼,工尧翻。〕今陛下骋六飞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翻译】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向西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骑马上前,与文帝车驾并行伸手挽住马缰绳。文帝说:“将军胆怯了吗?”袁盎回答:“我听说‘家有千金资财的人,不能坐在堂屋的边缘’。圣明的君主不能冒险,不求侥幸。现在陛下要想放纵驾车的六匹骏马,奔驰下险峻的高山,如果马匹受惊,车辆被撞毁,陛下纵然是看轻自身安危,又怎么对得起高祖的基业和太后的抚育之恩呢!”文帝这才停止冒险。

【解析】稳健才能长久。除了享乐,冒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个需要慎重处理的事。必要的风险可以冒,不必要的风险就要尽量避免。

【原文】上所幸慎夫人,在禁中常与皇后同席坐。及坐郎署,袁盎引却慎夫人坐。〔苏林曰:郎署,上林中直卫之署也。如淳曰:盎时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设供张待之,故得引郤慎夫人坐也。坐,徂卧翻。慎,姓也。古有慎到。〕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为,于伪翻。〕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人彘事见上卷惠帝元年。〕于是上乃说,〔说,读曰悦。〕召语慎夫人,〔语,牛倨翻。〕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翻译】文帝所宠幸的慎夫人,在宫中经常与皇后同席而坐。等到她们一起到郎官府衙就坐时,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排在下位。慎夫人恼怒,不肯入坐;文帝也大怒,站起身来,返回宫中。袁盎借此机会上前规劝文帝说:“我听说‘尊卑次序严明,就能上下和睦’。现在,陛下既然已册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妾,妾怎么能与主人同席而坐呢!况且如果陛下真的宠爱慎夫人,就给她丰厚的赏赐;而陛下现在宠爱慎夫人的做法,恰恰会给慎夫人带来祸害。陛下难道不见‘人彘’的悲剧吗!”文帝这才醒悟,转怒为喜,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以示感谢。

【解析】大多数帝王喜新厌旧,后宫也成为权力场,尤其是涉及到太子之争时矛盾更加激烈。汉高祖时期吕后和戚夫人的矛盾就因为赵王如意而不可调和,最终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均惨死。汉文帝宠爱慎夫人,使她和皇后同席而坐,这是违反礼制的。到了郎官府衙时,汉文帝肯定会提前说这事。袁盎没有遵从汉文帝的要求,而是按照尊卑排序。汉文帝因为爱妾不满而生气,袁盎则以戚夫人为例,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正是顺从汉文帝的心意,为慎夫人的长远考虑。慎夫人也明事理,如果她自以为是要和皇后争,未来可能也会落个不好的下场。

【原文】贾谊说上曰:"管子曰:〔管子,管仲之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治,直之翻;下同。〕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亡,古无字通。〕则物力必屈。〔屈,其必翻,尽也;下大屈同。〕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师古曰:本,农业也;末,工、商也。言人弃农业而务工、商者甚众。残,谓伤害天下也。背,蒲妹翻。〕淫侈之俗,日日以长,〔长,知两翻。〕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孟康曰:泛,方勇翻,覆也。师古曰:字本作"覂",此通用。振,举也。〕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靡,读曰糜,散也。〕天下财产何得不蹷!〔蹷,音厥,倾竭也。〕

【翻译】贾谊对文帝说:“《管子》书中说:‘仓库充实人们才会讲究礼节,衣服粮食充足人们才有荣辱观念。’假若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却乐意听命于君主的统治,这种事情,从古到今,我都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人说:‘一个农夫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挨冻。’无论什么产品,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用起来如果毫无限制,物资就必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安排得很细微,很周到,所以国家的积贮足以仗恃。现在,脱离农桑本业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太多了。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流弊;追求奢侈的风俗,日益增长,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公害。这两种流弊和公害盛行,没有谁给以制止;政权面临毁坏,没有谁能挽救。天下财富,生产的人很少而挥霍的人却很多,怎能不枯竭!

【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就曾提出农本思想,把发展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同时抑制民间工商业。农本思想其实是生产决定论,生产是商业流通的基础。当生产能力较弱时,商业投机对生产是有害的;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因而,农本思想正确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贾谊提出农本思想符合当时积蓄不足的社会环境,是对的。除了农本思想,贾谊还提出要量入为主,节俭积蓄财富。

【原文】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几,居衣翻。〕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郑氏曰:民欲有畔意,若狼之顾望也。李奇曰:狼性怯,走喜还顾。言民见天不雨,心亦恐也。师古曰:李说是。〕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如淳曰:卖爵级又卖子也。余谓请卖爵子,犹言请爵、卖子也。入粟得以拜爵,故曰请爵。富者有粟以徼上之急,至于请爵;贫者无以自活,至于卖子。〕既闻耳矣。〔如淳曰:闻于天子之耳。〕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阽危,欲坠之意。阽,音阎,又丁念翻。〕

【翻译】“大汉建国以来,已近四十年了,国库和私人积贮数量之少,仍然令人悲哀痛惜。一旦老天不按时降雨,百姓就惶恐不安;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或者出卖爵位,或者自卖儿女,换粮度日;此类事情,陛下已经听到了。哪有天下如此危险而主上不惊惧的!

【原文】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李奇曰:天之行气,不能常熟也。或曰:行,道也;师古曰:穰,丰也;人羊翻。〕禹、汤被之矣。〔被,皮义翻。〕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卒,读曰猝。〕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衡,读曰横。〕罢夫、羸老,易子齩文其骨。〔罢,读曰疲。齩,五巧翻,啮也。〕政治未毕通也,〔治,直吏翻。〕远方之能僭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贮,丁吕翻。〕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翻译】“世上有丰年有歉年,这是自然规律;古代圣王夏禹和商汤也都曾经历过。假若不幸出现了方圆二三千里的大面积旱灾,国家靠什么去救济百姓?突然间边境有紧急情况,征调数十百万将士,国家用什么供应军需?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国家财力无法应付,就会天下大乱,有勇力的人啸聚部众劫掠地方,疲困和老弱的人,就相互交换子女吃人肉。政事的治理没有完全通畅,远方那些势力强大有称帝野心的人,就会一起举兵争着起事;若发展到这般田地才大吃一惊图谋制止,怎能来得及呢!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国家积贮了大量粮食而钱财有余,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以它为依凭,进攻就攻取,防守就牢固,作战就胜利,要感化、安抚敌人,或者吸引远方部族归附朝廷,怎么会招而不到!

【解析】战略物资的储备是国家的命脉,储备不足就容易发生危机。譬如天灾导致民不聊生,由抢劫度日演变为叛乱,内乱又会诱发外敌入侵。

【原文】今敺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敺,与驱同。着,直略翻。〕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乐,音洛。〕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廪,与凛同;廪廪,危惧之意。师古曰:言务耕农,厚畜积,则天下富安,何乃不为而常不足,直廪廪若此也。〕窃为陛下惜之!"〔为,于伪翻。〕

【翻译】“现在如果驱使民众归返农事,都依附于土地,让天下人都从事生产满足本人生活需要,让工商业者、游民都改为从事农耕,那么,国家就会有充裕的积贮,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可以使国家富足,安定天下,而却做出了这种令人危惧的事情,我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

【解析】以农为本就可以使国家富足安定,政府却一直不施行,导致陷入当下贫穷积弱的状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本分生产经营也可以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就是因为投机心态和杠杆过高导致的。

【原文】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藉田,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应劭曰:古者天子耕藉田千亩,为天下先。藉者,典藉之常也。韦昭曰:藉,借也;借民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臣瓒曰:景帝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藉,谓蹈藉也。师古曰:国语云: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则藉非假借明矣。瓒说是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藉,在亦翻。〕

【翻译】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春季,正月,丁亥(十五日),下诏举行“藉田”仪式,皇帝亲自耕作,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解析】帝王亲自耕作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表明重视的态度。譬如北京的“部长林”加快了大沙坑的治理,马云下一线当客服接听买家的电话。

【原文】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诏先立赵幽王少子辟强为河间王,〔师古曰:辟强,言辟御强梁,亦犹辟兵、辟非耳。辟,必亦翻。强,其良翻。一说,辟,读曰辟,强,读曰疆;辟疆,言开土地也。贾谊书曰:卫侯朝于周,周行问其名。卫侯曰:"辟强。"行人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更其名曰毁。"其义两说并通;他皆仿此。河间本属赵国;元年以幽王子遂为赵王,至是又分河间以王遂之弟辟强。〕朱虚侯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城阳、济北本皆属齐,今分以王章、兴居,二人皆悼惠王子。济,子礼翻。〕然后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王。

【翻译】三月,有关官员请求文帝立皇子为诸侯王。文帝下诏,先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才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解析】在制衡功臣集团之外,汉文帝还通过授意下属官员建议分封皇子的方式,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譬如,将赵王的领地一分为二,齐王的领地一分为三,这也是汉武帝推恩令的雏形。

【原文】五月,诏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应劭曰: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如淳曰:欲有进者,于旌下言之。〕诽谤之木,〔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也。应劭曰:桥梁边版,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索隐曰: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诽,音非,音沸。韦昭曰:虑政有阙失,使书于木。此尧时然也,后代因以为饰;今宫外桥头四柱木是。郑玄注礼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以木贯表柱四出,即今之华表。崔浩以为木贯柱四出名桓,陈、楚俗桓声近和,又云和表,则华又与和相讹也。〕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师古曰:高后元年,诏除訞言令。今犹有訞言罪,则是中间重设此条。訞,与妖同。〕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翻译】五月,文帝下诏说:“古代明君治理天下,朝廷专设鼓励献计献策的旌旗,树立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的清明,鼓励臣民前来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就使得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皇帝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到朝廷来呢!废除这些罪名!”

【解析】诽谤与妖言罪,秦朝法律禁止人们诽谤皇帝,甚至禁止群众私下议论。妖言,即利用迷信传播谣言以蛊惑民众、制造混乱破坏统治秩序。《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高后元年,吕后执政初期曾下令废除三族罪、妖言令。汉文帝时期又有了,那应该就是吕后执政后期重新启用了。一方面是因为吕后封诸吕为王,一方面是因为吕后残杀刘氏子弟。高后七年,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原文】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燕敬王泽薨。〔諡法:合善典法曰敬。〕

【翻译】九月,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百姓依靠它而生存;有的百姓不从事农耕的本业,却去从事工商末业,所以百姓生活艰难。朕对此甚为担忧,所以现在亲自率领群臣从事农业耕作,以提倡重视农业;今年只向天下百姓征收田租的一半。” 燕王刘泽去世。

【解析】除了亲自示范、政策引导之外,物质激励对于产业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减税等各种优惠措施,提高投资回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