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导者要从下属、其他部分,以及客户那里赢得忠诚时,同理心是首要的原则。领导者要此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绩效管理与人员管理的思维模式,尝试将同事和客户从冷漠的参与者变成积极的推动者。

“同理心”是实验心理学家西奥多•立普斯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术语。他认为同理心是人们把“自我”投射到另一个人经历上的一种现象。所谓的专业度和业务能力可以帮助您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拥有同理心,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

领导必有忠诚的下属(同理心是领导者赢得下属忠诚度的重要原则)(1)

在与管理层或一线业务人员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销售顾问会评论某位同事或领导是不是“高情商”,其本质,说的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同理心”。高情商的领导者,都具有同理心。

对于领导者来说,同理心是一种能够感知和关心别人需求的能力(即“将心比心”),能帮助他逐渐建立起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增强可信赖度,赢得团队成员的忠诚。

领导力专家雷•威廉姆斯曾列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统计:30%的世界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在任时间都不超过三年,其中相当一部分在18个月内就下台了。他还指出,有关失败的最常见的特征是狂妄自大,自负和缺乏情商。

因从某种意义说,大部分失败的领导者就是缺乏温暖、真诚以及同理心。领导者可以通过做两件事来展现同理心——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倾听来学习。

这样做会让你了解对方以及他们的感受。通过创建一个舒适、友好的氛围来平衡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同时能够激励下属主动高效地工作。这种互动可以达到让每个参与者“双赢”的局面,同时领导者也可以体现出良好的领导力。此外研究表明,同理心越高,幸福感、个人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也越高。

拉动人员的内驱力中的“激发使命”、“给予自主”、“反馈认可”等管理行为,都是需要通过上述的沟通方式来有机结合。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员工、固化好的行为,并指出人员提升方向,从而营造积极正向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干得有劲。

管理者要意识到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有尝试着对下属的状况表示同理心或「感同身受」,并以六大管理行为来拉动人员的内驱力,就能更好地够燃士气、燃能力,燃绩效。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更多文章请进入下方按钮“往期文章”或“分类阅读”页面进行点击阅读。

领导必有忠诚的下属(同理心是领导者赢得下属忠诚度的重要原则)(2)

领导必有忠诚的下属(同理心是领导者赢得下属忠诚度的重要原则)(3)

,